一种板框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7823发布日期:2023-07-18 20:4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框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藻蓝蛋白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框过滤机。


背景技术:

1、螺旋藻中可以分离出藻蓝蛋白,藻蓝蛋白是一种深蓝色粉末状蛋白,藻蓝蛋白也大致分为c-藻蓝蛋白和r-藻蓝蛋白,前者主要存在于蓝藻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红藻中,两者均存在于隐藻中,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透射光能,在生活中,可以提取藻蓝蛋白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健康食品。

2、专利号cn 211133113 u公开了一种板框过滤机,通过用于生产藻蓝蛋白的高效的板框过滤机通过框体、滤网和背架等结构设计,使得每次过滤后的滤渣能够得到更加彻底的排放,从而可保证后续每次加入的物料量,让过滤能够高效的进行。

3、上述板框过滤机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打开框体进行清除滤渣的作业,当打开进行清除滤渣时,物料就会与外界空气接触,空气内的细菌会附着到框体内,产生污染,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板框过滤机。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板框过滤机,包括底座,还包括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六个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前端固定连接有副进料管,所述副进料管一端固定连接有主进料管,所述主进料管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料阀门,所述过滤机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4、进一步设置:所述主进料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端。

5、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板上端与所述过滤机构下端固定连接。

6、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下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箱体上端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一端有存渣槽结构,所述上盖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箱体上端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箱体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后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阀门。

7、进一步设置:六个所述过滤机构两两相对排布。

8、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钩。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通过增加存渣槽结构,使产生的滤渣通过推板推到存渣槽一侧,然后通过液压缸挤压将滤渣存到存渣槽中,减少对过滤机构的开合次数,降低因打开进行清除滤渣物料时,与外界空气接触,产生污染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还包括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的六个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2)前端固定连接有副进料管(8),所述副进料管(8)一端固定连接有主进料管(9),所述主进料管(9)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料阀门(21),所述过滤机构(2)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4),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料管(9)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上端与所述过滤机构(2)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箱体(3),所述箱体(3)下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上端固定连接有滤网(15),所述箱体(3)上端设置有上盖(12),所述上盖(12)一端有存渣槽(17)结构,所述上盖(12)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11),所述箱体(3)上端滑动连接有推板(13),所述箱体(3)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6),所述箱体(3)后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20),所述出料口(20)中间固定连接有出料阀门(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过滤机构(2)两两相对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过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9),所述弹簧(19)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钩(1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框过滤机,包括底座,还包括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的六个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前端固定连接有副进料管,所述副进料管一端固定连接有主进料管,所述主进料管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料阀门,所述过滤机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技术通过增加存渣槽结构,使产生的滤渣通过推板推到存渣槽一侧,然后通过液压缸挤压将滤渣存到存渣槽中,减少对过滤机构的开合次数,降低因打开进行清除滤渣物料时,与外界空气接触,产生污染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声,杨祎,郑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