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8107发布日期:2023-11-17 19:0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而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时有发生,地下水修复是指采用抽提、气提、生物修复、渗透反应墙等技术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质;随着制造业以及建筑行业的空前发展,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场地中的挥发性物质长时间额滞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破坏,同时也成为地下水的长期污染源,因此对被污染的地下水以及土壤的修复至关重要。

2、目前对于土壤内部挥发性物质的治理修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但是这种处理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在修复土壤的过程中导致地下水的修复难以满足排放标准;一部分对地下水进行修复的装置通过钻筒将土壤钻出,吸取地下水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吸取的地下水与土壤混合,给修复过程造成一定的麻烦。

3、现有的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在修复土壤以及地下水使用到的成本较高,并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解决了抽取地下水的时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包括:

3、固定圈;

4、滑槽,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固定圈的两侧的内部;

5、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固定圈的另外两侧的内部,所述贯穿槽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滤网;

6、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底部,所述往复丝杆的顶部顶安装有涡轮叶,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的内侧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铲板。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板滑动可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侧面,所述安装圈设置于所述固定圈的外侧面。

8、优选的,所述铲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滤网的一侧。

9、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管道。

10、优选的,所述涡轮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

11、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外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螺纹。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的外侧面。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通过往复丝杆、涡轮叶、螺纹套、连接板、安装圈、铲板、等结构相互进行配合,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避免淤泥进入到固定圈的内侧面,并且也能够对吸附在滤网上面的淤泥进行清理,避免造成对滤网的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滑动可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侧面,所述安装圈设置于所述固定圈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滤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外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的外侧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圈;滑槽,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固定圈的两侧的内部;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固定圈的另外两侧的内部,所述贯穿槽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滤网;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圈的内侧面的底部,所述往复丝杆的顶部顶安装有涡轮叶,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土壤及地下水复合污染测绘用修复装置,通过往复丝杆、涡轮叶、螺纹套、连接板、安装圈、铲板、等结构相互进行配合,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能够避免淤泥进入到固定圈的内侧面,并且也能够对吸附在滤网上面的淤泥进行清理,避免造成对滤网的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龙,王伟,任中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继龙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