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5973发布日期:2023-10-28 17:4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核磁实验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


背景技术:

1、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一种不破坏样品的无损伤分析技术,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核磁共振作为检测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最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在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在实验中,待检测的样品需要放置在特定的容器内(一般为核磁管)才能进行核磁测试。常规的标准核磁管的规格是外径5mm且长度为18cm的管状结构。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核磁管的壁厚存在一定差异,核磁管的内径通常为3mm-4.5mm。某些对空气和水分高度敏感的样品,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做核磁测试时需要保持核磁管的高度气密性,防止外界空气破坏样品的分子结构导致测试失败,而决定核磁管气密性是否良好的关键在于核磁帽。

3、现有的普通核磁帽难以保证高气密性,而高气密性的核磁帽往往结构复杂且需要采用具有特定结构的核磁管与之配合使用(如j. young核磁管,不仅核磁帽和核磁管的结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在实验中大量使用这种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的核磁管不仅增加了实验操作难度还大幅增加了实验成本,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具有结构简单、高气密性的优点,可与通用核磁管配合使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强,方便大面积推广应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与核磁管配合使用,包括一体设置的帽体、主体和内体,所述内体远离帽体的一端插入核磁管中且内体的侧壁紧贴核磁管的内壁;所述主体远离帽体的一端包裹核磁管的外壁且主体的内壁紧贴核磁管的外壁,所述内体与主体同步移动。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的内壁上或内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螺环。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体上设置有与核磁管连通的压力缓释腔,所述压力缓释腔的直径为0.5-6mm。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体和帽体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压力缓释腔,所述压力缓释腔的直径为0.5-6mm。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抽充结构,所述抽充结构包括限位凹槽、中空管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一抽充通道和第二抽充通道,所述第一抽充通道竖直贯穿帽体并深入内体内部,所述第二抽充通道一端连通第一抽充通道且另一端连通核磁管;所述中空管的外径与第一抽充通道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中空管竖直插入第一抽充通道且可沿着第一抽充通道往复移动,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径与第一抽充通道相同,且所述限位凹槽位于第一抽充通道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凹槽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抽充通道底部的高度。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抽充结构,所述抽充结构包括限位卡槽、封闭杆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一抽充通道和第二抽充通道,所述第一抽充通道竖直贯穿帽体并深入内体内部,所述第二抽充通道一端连通第一抽充通道且另一端连通核磁管,所述限位卡槽设置于帽体上且所述限位卡槽连通第一抽充通道,所述封闭杆的外径与限位卡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封闭杆插入限位卡槽并可沿着限位卡槽往复移动。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表面、内体表面和帽体表面均设置有一层可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覆层。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帽体、内体和主体采用氟橡胶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外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与核磁管配合使用,包括一体设置的帽体和主体,所述主体远离帽体的一端包裹核磁管的外壁且主体的内壁紧贴核磁管的外壁,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片密封螺环。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表面和帽体表面均设置有一层可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覆层。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核磁帽仅由帽体、内体和主体构成,结构简单,且可直接与标准核磁插接配合,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

15、(2)压力缓释腔以及内体外缘或主体内壁上的密封螺环不仅可以在核磁帽插入核磁管的过程中起到缓释压力的作用,还提供了多个气密室,进一步加强了核磁帽对核磁管的密封效果;

16、(3)当核磁帽插入核磁管后,核磁帽上设置的抽充结构可在维持核磁管内气密性的前提下向核磁管内抽取或充入气体或低沸点溶剂;

17、(4)核磁帽的帽体、内体和主体全部采用氟橡胶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方案,以及在主体表面、内体表面和帽体表面设置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覆层均可利用氟橡胶/聚四氟乙烯以及高分子材料具有的优良力学性能、耐高温、耐油及耐多种化学药品侵蚀的特性,使得核磁帽获得耐受有机溶剂腐蚀的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与核磁管(4)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帽体(1)、主体(2)和内体(6),所述内体(6)远离帽体(1)的一端插入核磁管(4)中且内体(6)的侧壁紧贴核磁管(4)的内壁;所述主体(2)远离帽体(1)的一端包裹核磁管(4)的外壁且主体(2)的内壁紧贴核磁管(4)的外壁,所述内体(6)与主体(2)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的内壁上或内体(6)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螺环(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6)上设置有与核磁管(4)连通的压力缓释腔(22),所述压力缓释腔(22)的直径为0.5-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6)和帽体(1)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压力缓释腔(22),所述压力缓释腔(22)的直径为0.5-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充结构(3),所述抽充结构(3)包括限位凹槽(33)、中空管(34)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一抽充通道(31)和第二抽充通道(32),所述第一抽充通道(31)竖直贯穿帽体(1)并深入内体(6)内部,所述第二抽充通道(32)一端连通第一抽充通道(31)且另一端连通核磁管(4);所述中空管(34)的外径与第一抽充通道(3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中空管(34)竖直插入第一抽充通道(31)且可沿着第一抽充通道(31)往复移动,所述限位凹槽(33)的内径与第一抽充通道(31)相同,且所述限位凹槽(33)位于第一抽充通道(31)的正下方,所述限位凹槽(33)底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抽充通道(32)底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充结构(3),所述抽充结构(3)包括限位卡槽(35)、封闭杆(36)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一抽充通道(31)和第二抽充通道(32),所述第一抽充通道(31)竖直贯穿帽体(1)并深入内体(6)内部,所述第二抽充通道(32)一端连通第一抽充通道(31)且另一端连通核磁管(4),所述限位卡槽(35)设置于帽体(1)上且所述限位卡槽(35)连通第一抽充通道(31),所述封闭杆(36)的外径与限位卡槽(35)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封闭杆(36)插入限位卡槽(35)并可沿着限位卡槽(35)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表面、内体(6)表面和帽体(1)表面均设置有一层可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覆层(5)。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1)、内体(6)和主体(2)采用氟橡胶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9.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与核磁管(4)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帽体(1)和主体(2),所述主体(2)远离帽体(1)的一端包裹核磁管(4)的外壁且主体(2)的内壁紧贴核磁管(4)的外壁,所述主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片密封螺环(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表面和帽体(1)表面均设置有一层可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覆层(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核磁实验装置的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气密性封闭型核磁帽,与通用核磁管配合使用,包括一体设置的帽体、主体和内体,所述内体远离帽体的一端插入核磁管中且内体的侧壁紧贴核磁管的内壁;所述主体远离帽体的一端包裹核磁管的外壁且主体的内壁紧贴核磁管的外壁,所述内体与主体同步移动,解决了现有的普通核磁帽难以保证气密性,而高气密性的核磁帽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昂的问题。本技术可与通用核磁管配合使用,具有结构简单、高气密性、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周,陈武丰,许非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雪梅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