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6016发布日期:2024-04-08 11:1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增稠剂加工,尤其是指一种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1、增稠剂,又称胶凝剂,是一种能增加胶乳、液体黏度的物质,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增稠剂可以提高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或形成凝胶,而大多数的增稠剂兼具乳化作用。因增稠剂的增黏度作用是需大小调控的,那么增稠剂的浓度便是需要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调节调控,以达最终的要求。

2、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523695u,授权公告日2021年02月12日,公开了一种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架、第一储水管、第二储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稀释水管、第一调节水管与第二调节水管,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底座的上端,支撑架与支撑底座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焊接有四条支撑梁,所述第一储水管与第二储水管均设置在支撑梁上,所述第二储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水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储水管与第二储水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储水管与第二储水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第一储水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储水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管与第二储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水管的上端相互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稀释水管与第二稀释水管均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端,在第一稀释水管与第二稀释水管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吸水泵与第二吸水泵,第一吸水泵与第二连接管之间相互连接,第二吸水泵与第三连接管之间相互连接,在第一稀释水管与第二稀释水管之间设置有调节罐,第一稀释水管与调节罐之间通过第一调节水管相互连通,第二稀释水管与调节罐之间通过第二调节水管相互连通,在调节罐的前端连接有进出料管。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水管、第二储水管和调节罐,只是将稀释所用的清水导入到增稠剂中,进行增稠剂的稀释,虽然是省去了部分的人力调控,但这样便是会出现因导入的清水过量,而增稠剂被稀释过度的情况,这样便不是能顺利的将增稠剂调至所需的浓度的。

3、综上所述,可设计根据增稠剂所需的浓度,顺利的针对增稠剂进水清水导入量的结构,让增稠剂可顺利的调控到所需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调控增稠剂浓度时,只是导入清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根据增稠剂所需浓度,导入清水的同时又可导入增稠剂的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乳化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调节控制箱、调控水管、调控增稠剂管和调节罐,所述调控水管上安装有调控管一和调节管一,所述调控水管通过调节管一与调节罐连通,所述调控增稠剂管上安装有调控管二和调节管二,所述调控增稠剂管通过调节管二与调节罐连通,所述调控管一和调控管二内均安装有限位板和移动板,所述调控管一和调控管二分别与两个限位板连接,所述调控管一和调控管二内上均设有外排孔,所述限位板上安装有吸水泵,所述吸水泵上安装有吸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穿过限位板置于移动板和限位板之间,所述移动板上设有流水孔,所述限位板上安装有开关,所述吸水泵与限位板的上端连接,所述开关置于限位板的下端,所述开关的所在位置和移动板的所在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调节控制箱和开关均与吸水泵电连接,所述调控管一通过外排孔与调控水管连通,所述调控管二通过外排孔与调控增稠剂管连通。

4、这样设计通过支撑底座上可安装上调节控制箱、调控水管、调控增稠剂管和调节罐,而在调控水管上安装有调控管一和调节管一,调控水管通过调节管一与调节罐做好连通的,同时,在调控增稠剂管上安装有调控管二和调节管二,调控增稠剂管是通过调节管二与调节罐做好连通的。不仅如此,调控管一和调控管二内均安装有限位板和移动板,调控管一和调控管二是分别与两个限位板连接的,而限位板上安装有吸水泵,吸水泵上安装有吸水管和第一出水管,那么通过调控管一内的吸水泵的开启便是可让吸水管处吸入所需的清水,让清水从第一出水管处流出,这里的第一出水管穿过限位板置于移动板和限位板之间,那么清水便是流到了移动板和限位板之间的空间内,且移动板上设有流水孔,那么清水便会通过流水孔将移动板和限位板之间的空间慢慢灌注清水的,直至移动板被清水的浮力影响上漂,触碰到所在位置和移动板的所在位置上下对应的限位板下端的开关上,以此关闭开关电连接着的吸水泵的工作,那么清水的吸入工作便可立即停止的。同理,通过调控管二内的吸水泵的开启便是可让吸水管处吸入所需的增稠剂,让增稠剂从第一出水管处流出,落到调控管二内的移动板和限位板之间的空间内,通过调控管二内的移动板上的流水孔,是可让增稠剂慢慢灌入的,直至移动板被增稠剂的浮力影响上漂,触碰到调控管二内的开关,让吸收增稠剂的工作立即停止。如此便是可通过开关控制吸水泵的工作,可调节清水和增稠剂的灌入量的,而灌入的清水是可以通过调节管一导入调节罐内,灌入的增稠剂通过调节管二则是可导入调节罐内的,在调节罐内便是可开启了清水稀释增稠剂的工作,也就是开始了增稠剂的添加浓度调控工作,达到了根据增稠剂所需浓度,导入清水的同时又可导入增稠剂的目的。最后便可让调控后的增稠剂从外排孔排出收集。

5、作为优选,所述调控管一内和调控管二内均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的外边缘置于移动槽内。这样设计通过调控管一内的移动槽可让一个移动板的外边缘置于槽内,那么调控管一内移动板便可在清水的浮力作用下受限位浮动,避免了调控管一内移动板浮动时自由乱飘。同理通过调控管二内的移动槽可让调控管二内移动板的外边缘置于槽内,那么在增稠剂的浮力作用下受限位浮动,也是避免了调控管二内移动板浮动时自由乱飘。如此两个移动板便是可顺利的触碰到对应的开关,已关闭清水和增稠剂的吸入工作。

6、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槽内安装有若干个限位轴,若干个限位轴以开关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限位轴的顶端与移动槽的顶端连接,所述限位轴的底端穿过移动板与移动槽的底端连接,所述移动板与限位轴相接触。这样设计通过在移动槽内安装上若干个限位轴,若干个限位轴以开关为中心呈环形分布,而限位轴的顶端与移动槽的顶端连接,限位轴的底端则是穿过移动板与移动槽的底端连接,移动板是与限位轴相接触的,如此在移动槽的限位配合限位轴的限位效果下,便是增强了移动板浮动的稳定性,以免乱飘,影响到触碰开关,关闭清水和增稠剂的吸入工作。

7、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罐上安装有三通管和进出料管,所述三通管和进出料管均与调节罐连通,所述调控水管通过调节管一与三通管连通,所述调控增稠剂管通过调节管二与三通管连通。这样设计通过调节罐上安装上三通管和进出料管,让三通管和进出料管均与调节罐连通,调控水管是通过调节管一与三通管连通的,那么清水便是可通过调节管一后,再通过三通管顺利导入调节罐,与此同时,调控增稠剂管是通过调节管二与三通管连通的,那么增稠剂便是可通过调节管二后,再通过三通管顺利导入调节罐,让清水和增稠剂在调节罐内相融,进行增稠剂的浓度调控工作。

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储水管和储增稠剂管,所述储水管通过一个吸水管与调控管一连通,所述储增稠剂管通过另一个吸水管与调控管二连通。这样设计通过在支撑底座上安装上支撑架,便可在支撑架上安装上储水管和储增稠剂管,储水管通过一个吸水管与调控管一连通,那么储水管内清水便是可通过吸水管吸入到调控管一内,而储增稠剂管通过另一个吸水管与调控管二连通,那么增稠剂便是可通过另一个吸水管吸入到调控管二内的,这样便是做好了清水和增稠剂的储备,让清水和增稠剂可顺利导入调节罐内进行调节。

9、作为优选,所述储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与储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和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一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的另一端与调控管一上的吸水管连通,所述储增稠剂管上安装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储增稠剂管连通,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和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的一端与出料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二的另一端与调控管二上的吸水管连通。这样设计通过在储水管上安装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与储水管连通,且在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第二出水管则是安装有出水阀和连接管一,这里的连接管一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连通,另一端与调控管一上的吸水管连通的,那么通过进水阀的控制,便是可通过第二进水管将外界的清水导入储水管内,然后通过出水阀的控制,让储水管内的清水通过连接管一导入到吸水管连通的调控管一内,开始着清水的吸入工作。同理,储增稠剂管上安装有进料管和出料管,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储增稠剂管连通,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阀,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和连接管二,这里连接管二的一端是与出料管连通的,另一端则是与调控管二上的吸水管连通的,那么便是可通过进料阀的控制,通过进料管将外界的增稠剂导入储增稠剂管内,然后通过出料阀的控制,让储增稠剂管内的增稠剂通过连接管二导入到吸水管连通的调控管二内,开始着增稠剂的吸入工作。吸入的清水和增稠剂便是可顺利的汇聚于调节罐内,进行调控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达到根据增稠剂所需浓度,导入清水的同时又可导入增稠剂的目的;便于清水和增稠剂的吸入工作的关闭;增强了移动板浮动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