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质净化的共聚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450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水质净化的共聚气浮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气浮法水处理装置有关。
在压力溶气气浮法净化水的水处理技术中,普遍采用一种竖直式气浮池,溶气水通过释放器释放的微气泡粘附水中悬浮颗粒上浮,经过一个混凝捕捉区与澄清分离区使固液分离。被分离出的悬浮颗粒,由于流体的上冲力的作用在微气泡的托附下,积聚在净化水的上部。为了排除这些悬浮的污泥,通常在气污池的上口,装有一个从池的中心向边沿倾斜的漏槽,并装有一支刮板来回转动,把悬浮的污泥刮入漏槽排出。这种装置需要有一台交流调速电机带动刮板转动,既增加了设备投资,排污效果也不好,分离出的污泥不能及时清除,另外还增加了设备的动力消耗;经净化从混凝区中分离出来的净化水,则从混凝捕捉区中溢流排出,用泵再输送到一个吸滤罐中经进一步吸附过滤后排放,这种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自动排泄污泥,占地面积小,能耗较低的共聚气浮池。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外部有一个与之成轴对称的外圆筒,外圆筒高于内圆筒。在外圆筒与内圆筒之间有一个环形滤床,滤床的位置低于内圆筒。高出内圆筒的外圆筒部分,为共聚气浮池的澄清分离区,所说的澄清分离区的位置处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与环形滤床的上部。在外圆筒澄清分离区的上方出口处,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所说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相对于所说的外圆筒上口的位置,使当悬浮流体从外圆筒上口溢流时,悬浮流体不能在环状月牙形斜形槽中停滞。这样被处理的水通过释放器后在内圆筒混凝区中,在微气泡的作用下悬浮粒子与液体分离,悬浮体在上,净化水在下,净化水从内圆筒溢流通过滤床排出。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外圆筒的上口与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外沿成内切圆连接,切点为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最高点,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外沿高于外圆筒上口,以防止絮凝的悬浮污泥溢出。在离内切点180度弧处的斜形槽底部有一个排渣口。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倾斜坡度为8至10度。这样气浮池内的悬浮污泥,在微气泡的托附下,借助上升液流和空气的上升余力,自外圆筒的上口连续不断地溢流进斜形槽,顺利地通过斜形槽由排渣口排出。在离排渣口的180度弧处是排放悬浮污泥的死角,本装置使斜形槽外沿与外圆筒成内切圆连接,使斜形槽呈环状月牙形,内切点处在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最高点上,这样就避免了悬浮污泥在这里滞留。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滤床内装有各种活性填料,从内圆筒溢流而出的净化水,在这里经过进一步处理,自滤床底部的出水口排放。采用这种设计之后,利用液位差自流而下进行净化处理,既省略一次液体输送动力,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设备,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另外把原来二套设备合为一体,大大地减小了占地面积。
本发明还有一个特点是在环形滤床的底部设有反冲增氧装置,所说的反冲增氧装置是在滤床底部均匀分布了许多布气管,布气管的数量为12至16根不等,根据设备大小而定。所说的布气管管径为12.5至25毫米。在布气管上有一些微孔,微孔的孔径为2.5~5毫米。微孔在布气管上的分布位置是向上成正45度交错分布,相邻微孔的间距为20至60毫米。当滤床中的滤料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用这种反冲增氧装置进行反冲洗,以增加水的含氧量提高填料的活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特点是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的底部中心位置只设有一个进水口,进水管的管径为12.5至273毫米,根据设计的水处理设备能力选定。在进水口上安装有一支可调免塞的溶气释放器,释放器中的缝隙呈圆锥形结构,缝隙高度与孔眼大小均可自动调节,缝隙中有污物堵塞时,这种释放器能根据系统中水压的变化自动调节缝隙高度,完成自动排除缝隙堵塞的作用。所以本装置只需要一个进水口直接用于工业污水的净化处理。所说的混凝捕捉区与澄清分离区的体积比为1∶2。被处理的水质自进水口通过溶气释放器进入混凝捕捉区到达澄清分离区,使悬浮固体与净化水充分分离,净化水自内圆筒上口溢流,通过滤床后排放,而悬浮固体则在微气泡的托附下,借助上升液流和空气的上升余力,自动地自外圆筒上口溢流进斜形槽后排放。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聚气浮池的结构,下面借助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图1表示本装置的剖视图;
图2表示本装置的俯视图;
图3表示本装置的整体剖面结构图;
图4表示图3中A的放大俯视图;
图5表示图3中A的放大侧视图。
本发明提出的共聚气浮池,中心是一个内圆筒(4),为混凝捕捉区(3),在内圆筒底部中心处有一个进水口(1)与溶气释放器(2)相连,处理的水质从这里进入气浮池。在内圆筒的外部有一个与之成轴对称的外圆筒(7),在外圆筒与内圆筒之间,低于内圆筒上口的部位是一个环形滤床(5),在环形滤床的底部有许多均匀分布的布气管(12)作为反冲增氧装置。在布气管上有许多呈向上正45度交错分布的微孔(13)。在滤床的底部还有出水口(11),经气浮池净化的水从这里排出。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与环形滤床的上部,为澄清分离区(6),在外圆筒澄清分离区的上方出口处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9),外圆筒的上口与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外沿(8)成内切圆连接,在离内切点180度弧处,斜形槽的底部有一个排渣口(10)。至此就构成如图3所示的一个完整的共聚气浮池。
本发明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悬浮污泥排放不需要刮刀推动,自动溢流排放,减少了设备投资,并节省了动力消耗;滤床与气浮池合为一体,净化水也自动溢流排放,减少占地面积和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只有同类装置的三分之二。所以本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省,能耗低等优点,可以在水质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共聚气浮池,包括一个混凝捕捉区,一个澄清分离区,一个溶气释放器,一个溢流排水口,一个排渣口,其特征在于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3)外部有一个与之成轴对称的外圆筒(7),外圆筒高于内圆筒(4),在外圆筒与内圆筒之间有一个环形滤床(5),滤床的位置低于内圆筒,高出内圆筒的外圆筒部分为共聚气浮池的澄清分离区(6),所说的澄清分离区的位置处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与环形滤床的上部,在外圆筒澄清分离区的上方出口处有一个与之成整体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9),所说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相对于所说的外圆筒上口的位置,使当悬浮流体从外圆筒上口溢流时,悬浮流体不能在环状月牙形斜形槽中停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说外圆筒的上口与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外沿(8)成内切圆连接,切点为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最高点,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外沿高于外圆筒上口,在离内切点180度弧处的斜形槽底部有一个排渣口(10)。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状月牙形斜形槽的倾斜坡度为8至10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滤床内装有各种活性填料,在滤床的底部有一个出水口(11)。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滤床的底部设有反冲增氧装置,所说的反冲增氧装置是一些在滤床底部均匀分布的布气管(12)。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滤床底部的布气管的数量为12~16根,管径为12.5~25毫米。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滤床的布气管上有一些微孔(13),微孔的孔径为2.5~5毫米。
8.按照权利要求6、7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微孔在布气管上的分布位置为向上正45度交错分布,相邻微孔的间距为20~60毫米。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混凝捕捉区与澄清分离区的体积比为1∶2。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混凝捕捉区的底部中心处只有一个进水口(1),进水口大小为12.5~273毫米。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聚气浮池,其特征在于在气浮池的进水口上安装有一支可调免塞的溶气释放器,所说的可调免塞的溶气释放器在于释放器中的缝隙呈圆锥形结构,并可自动调节缝隙高度和孔眼的大小。
全文摘要
一种竖立式共聚气浮池只有一个进水口。在内圆筒混凝捕捉区的外部有一个环形滤床,滤床内可装有各种活性填料,并有反冲增氧装置。被处理的水质经混凝分离后,净化水从混凝捕捉区溢流通过滤床排放,悬浮固体物则从澄清分离区上方自动溢流,由一个环状月牙形斜形槽排出。本装置占地面积小,因采用了自动溢流排放固体和净化水等结构设计,所以设备投资省,动力消耗低,可以在水质处理工程中广泛使用。
文档编号B01D36/02GK1045926SQ8910526
公开日1990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31日
发明者朱根林, 任焕璞, 李传生 申请人:济南市水处理技术实验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