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塔两交换部间的气液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542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流塔两交换部间的气液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对流塔的气液分配器有关,对流塔有若干蒸汽道在底部上分布,并有若干管子排出在气道之间分布的液体。
这种分配器的器械属于已知,例如(瑞士)专利第CH-A-642,566所公开的。
将气体从与气体对流的液流中分离的已知分配器,效率相当低,尤其用于下列公式限定的流动参数φ大于0.1的对流器时
式中L与G质量流量,ρL与ρG分别代表液体与气体的密度。这种高流量参数表示流动液体与流动气体动能的比率,常见于诸如压力高于5巴的高压蒸馏塔,和液体载荷非常高的吸收塔。
在高压蒸馏塔中,压力高于5巴,气体的密度很大,诸如从10到70公斤/米3(质量),而液体的密度相当小,例如从300到500公斤/米3。结果密度比相当小,ρ液体∶ρ气体(ρL/ρG)例如约为10。因此相对稠密的气体易于携带液体,尤其当表面张力小而造成若干小滴珠时。这样便难以用上述蒸馏塔,将液体从气体中分离,上述塔例如常用于石油蒸馏或将轻烃类分离。
并且,在高压蒸馏塔中,气体与液体的流速比(VG/VFL)也相当低,举例而言,也约为10。因此气流不稳定。高压蒸馏装置中装有塔,塔的交换部中有规则的或随意的填料,因此分离效率不高。因此过去主要采用板式塔作高压蒸馏。板式塔的缺点为蒸馏的作用区域小,例如仅占塔的截面积的15%,其余面积由降液管占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气/液分离器,尤其在上述的高流动参数塔中,保证向相邻的上下填料层匀速供给气体与液体,并且在两填料层之间的区域中,维持稳定的气流与液流状态,以取得塔的最高生产率。为此,在本发明中,管子的出口向下几乎伸到塔下部的附近,底部每平方米至少设管道十条,布满塔的全部截面,管道流的总截面最多为底部截面积的10%,每条管道的截面积中,有一个相对进口截面积的缩径部。
在先有技术中,气流截面积有最大的尺寸,约为总截面积的30至50%,以减小分配器中的压力降。在本发明中,特意缩小气流截面积,目的在于增加压力损失。与过去的观点相反,据发现这是为取得气体均匀分配所必须的,甚至,或尤其在流速相当低时。这种均匀分配通过一个压头取得,压头通过在各分配器中减小总气流截面积得到。同时使气体流速增高,结果比过去很大程度减小液体对气流的影响。
这新颖分配器的另一效果,是将气体及液体沿分别的流路引导,使之在塔的每对交换部之间有非常大的分离。
据发现假如液体管从下塔部至少伸出30mm,并且假如排液管在底部的每平方米中至少设置150个,则很有利。
为防止虹吸作用将液体从满管中“抽吸”,这种“抽吸”会造成管中液体的无法控制的不均匀流动,则管子在槽底下方的一个非常近的距离上设通气口有好处,为此,可至少有一个孔,靠近底部的下方在管壁上形成。
为按上述将流路基本分离,还发现假如将气道的出口伸到非常接近塔的上部,例如与之相距不超过50mm会有利。对于气道中流路缩径部,截面积减小到进口截面积的1/2至1/5可取得良好效果。而且将缩径部放在管道的出口,使气体凝结成的水都可以从管道中流出,较为有利。假如管道的出口为若干小出口管,环绕管道放置,气体的均匀分配可更加提高。最后,对组装有利的一个特点,尤其当管道几乎道伸到交换部时,是将管道在垂直方向上分段。
由于管道很多,有必要简化组装。为此,用底部通孔中的突圈夹持管道,并用与底部有距离的横杆夹紧。横杆与底部间的距离,保证不致妨碍液体通过放在横杆下面的管子排出。
最好将收集液体并将液体彻底搅和的管形槽设置在分配器内,一部分封闭,而一个第二部分至少设一个底部上的液体出口,底部出口位于槽道的端部,并且/或者省去槽道的一个端壁作出口,这样做有好处。
在另一方面,假如底部出口为若干在不超过槽的一半长度上分布的孔会有好处,但最好在四分之一的长度上分布。孔可布置在槽端,或在槽长的中点上。
假如槽底部上的出口在同高度点上在正对的相反方向上放置,便可用上述的槽,以特别高的效率将液体收集并搅和。假如在每两条有“端部出口”的槽之间,放置一条有中部出口孔的槽,便成为另一种效率好的装置。另一种有利的特点,是将槽分两层,其纵轴线互相垂直。
如文首提及,本发明的理想用途,为用于对流塔的气/液分配器,流动参数φ大于(>)0.1。
现对本发明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解说,附图如下

图1 为本发明对流塔一部分一个实施方案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 为图2中上下区域部分的放大比例图;
图3 为通过图2中线Ⅲ-Ⅲ的剖视图;
图4 示管形槽的实施例;
图5 为与塔轴线垂直的剖视,示塔的部分剖面,及其中槽的安排;
图6 与图5相似,为通过图1中线Ⅵ-Ⅵ的剖视,仅示一部分的槽。
图1 示有部分2a,2b的高压蒸馏塔1,其中有诸如规则填料件,即CH-A-398,503号所述的波纹多层件。
部分2a,2b由一个自由空间3分隔,其中放置一个气/液分配器4,其贮槽底5与部分2a及2b相似,安装在塔壁的一个支架6上。
若干气道7在底部5上形成,并如图5所示,在塔1的截面中成行或成列规则排列,另有若干管子8在气道7的行列之间安装。如上述,在自由塔空间中,每平方米至少设十条气道,并至少设150根管子。在本例中,每平方米有20条气道7和180根管子8。
气道7的气体出口9几乎伸到放在空间3上方的塔部2a,在气体流向的下游。本例中出口9相距部分2a的距离为30mm。在本例中气道7的出口9,总截面积约等于气道7进口截面的1/3,形式为在气道7表面上横向固定的弯管,通过缩径截面11与气道7的内部接通流路。当然出气口9可有其他形式,举例如围绕气道表面周缘分布的孔,或为带盖的环形槽孔等等。然而图示的弯管10,尤其在环绕气道7布置时,有优点为从每一气道7排出的气体,分布面积大于气道截面。由于距离A小,气态与液态在对流时互相影响的机会少,这样可改善两态的分离。
管8焊接在底5上,用孔12与“贮藏”在底5上的液体15接通,孔12的截面小于管子的截面。管子8的排流端或出口13,几乎伸到塔的部分2b。在本例中,与部分2b的距离B为30mm。由于有这特点,液体达到下一塔部2b,与逆流气体没有很大的接触。因此,与前述相同,气流仅能挟带很少的液体,于是改进两者的分离。大量的管子8可保证涓滴到部分2b上的液体分布均匀。
为防止液体从充满液体的管中被“抽吸”,管子在孔12的附近有通气口,因此管子8上有在周缘上分布的槽孔14。
液体15表面上方伸展的槽道16,在空间3中遍布塔的全部截面,并分两层布置,一层中的槽道16的纵轴线,与第二层的轴线垂直。槽道16的构造将在下文中叙述,其设计为液体仅能从一端附近的底部出口17流出。用这方法可将沿槽的长度涓滴的液体,从全部塔截面中收集,在达到贮槽15前彻底搅匀。彻底搅匀的进一步改进,是因为每一层中的槽道16的“出口端”,交替指向正对的两相反方向,如图5及6所示。或者,也可以使一层中的某些槽道16在底部的中央有出口,可将这些槽道16布置为与有端部出口的槽交替。
为使底部5的组装简化,在气道7的基部附近,形成两个环形突圈18。利用突圈18(图2及3),将其夹持在底部5与横杆19之间,夹持效果通过放在气道7中并与拧入焊接在底部5下侧上的螺母21中的螺栓20取得。与诸如将气道7焊在底部5上的方法比较,这种固定方法可使装配相当简化,如有需要可通过一个检查孔,在任何时候更换个别的气道7。由于突圈18之间有空间,故甚至在横杆19的二方区域,可无阻碍排出液体。
在底部上形成的并带有支持格栅(末示)的螺孔22的上述管形槽16,有一个底部隔成一个封闭部23,和作为底部出口17的上述部分。在图4及5中,底部出口17有若干孔24集中于一端,或在槽道16的中央,并在槽的不超过一半的长度上伸展,最好仅在1/4的长度上伸展。或者,将出口17放在槽16的一端也有利,其形成方法为减少槽的一个端壁,如图1及6所示的槽。对槽16空间3中的设置目的与安排方法已作了说明。
权利要求
1.对流塔(1)的气/液分配器(4)有若干蒸汽道(7)在底部(5)上分布,若干液体排泄管(8)在气道(7)之间分布,其特征在于管(6)的出口(13),向下几乎伸到塔一个部分(2b),底部(5)每平方米至少设十条气道(7),遍布塔的全部截面,气道(7)的总气流截面积最多达到底部(5)的截面积的10%,每一气道(7)在其气流截面中,有一个相对于进口截面的缩径部分(11)。
2.如权利要求1之分配器,其特征为管(8)从部分(2b)的下面至少伸展3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的气体出口(9),伸展到极近塔的上部(2a)。
4.如权利要求3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体出口(9)与上部(2a)的距离不超过50mm。
5.如权利1至4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的截面缩小为进口截面的1/2至1/5。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在垂直方向上分段。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截面的缩径部(11)布置在出口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的出口孔(9)为若干小出口管(10),环绕气道(7)布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底部(5)的每平方米中,至少有150个排液管(8)。
10.如权利要求1至9是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管(8)在贮槽底部(5)的下方,至少有一个孔(14)通风。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气道(7)用贯穿底部(5)的孔中的突圈(18)夹持。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设有分配液体的管形槽(16),有一个第一封闭部(23),和设有至少一个底部液体出口的第二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之分配器,其特征为底部出口(17)设在槽道(16)的端部。
14.如权利要求12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为底部出口(17)为若干孔(24),在不超过槽道的一半或1/4长度上分布。
15.如权利要求14之分配器,其特征为部分槽道(16)的孔(24)集中在槽道长度的中点。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之分配器,其特征为槽道(16)的底部出口(17),在正对的相反方向上交替设在同高度点上。
17.如权利要求12至15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在一个高度上的槽道(16),将底部出口在端上的槽道,与在中点上的槽道交替放置。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任何项之分配器,其特征为设两层槽道(16),纵轴线互相垂直。
19.一种对流塔,其流动参数φ在下列公式中大于0.1
式中L与G为质量流量,ρL及ρG分别为液体及气体的密度,其特征在于将任何前述权利要求之气/液分配器(4),放在各个塔部的前侧或后侧或前后两侧,或两者之间。
全文摘要
对流塔气/液分配器中的液体管,其出口几乎伸到下塔部,分配器底部每平方米上至少设十条气道,将上升的气体引导并分配。气道的总气流截面不大于占据全部塔截面的底面积的10%。气道的气流截面除有相当窄的进口截面外,还有一缩径部。由于有静气压,首先使气体的分布均匀,并当通过塔部时,将气体及液体基本分别引导,以取得相当高的气体流速。两流路基本分离,尤其在流动参数>0.1的对流塔中,可提高气流及液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对流塔的效率。
文档编号B01D3/00GK1057210SQ9110398
公开日1991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3日
发明者洛伦佐·盖尔菲, 雷蒙·C·普吕斯 申请人:苏舍兄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