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流式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9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流式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固相催化反应的隔流式搅拌装置。
用于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釜,其搅拌装置都是采用锚式或桨式搅拌器。这种搅拌可适用以金属盐或其氧化物为催化剂进行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但是,用于以非溶性金属粉末为催化剂在气体与液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时,一般采用提高搅拌速度或加个钟罩以形成旋涡,虽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反应周期较长,收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将已有的搅拌装置加以改进,设计一种隔流式搅拌装置,用于固相催化反应中,不需提高搅拌速度,使固相催化剂与反应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催化效率,缩短反应周期,提高反应收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隔流式搅拌装置,是将锚式或桨式搅拌器的锚式或桨式改为复合作用叶片,并且附加一个导流筒。复合作用叶片是由薄钢板冷作加工而成,其叶片上部呈流线形,下部呈稍弯曲的矩形。导流筒是由薄钢板制成,导流筒外壁装有一块或多块导流板,导流筒内壁装有多块止转板,导流筒上部是布有均匀孔的多孔环,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方形的或长方形的,多孔环与导流筒呈V型相连,以保证反应物从上经多孔环向下流动时不致沿导流筒壁流下,多孔环的上部通过筒颈焊与法兰上,安装到反应釜中必须使导流筒与搅拌轴中心线相重合。
隔流式搅拌装置用于固相催化的反应釜中,由于复合作用叶片与导流筒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在不增加搅拌速度的情况下,使反应物沿导流筒外向上经多孔环的孔进入筒内形成环流,从而使反应完全,缩短反应周期,提高反应收率。例如,在用于间苯二腈加氢制造间苯二甲胺的反应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反应时间从15分缩短为4分30秒,收率从53%提高到73%,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隔流式搅拌装置适合装于固相催化反应的各种类型的反应釜中——高压的或常压的。
图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隔流式搅拌装置示意图图2复合作用叶片的俯视图图3沿图2的A-A剖视图图1描述隔流式搅拌装置的示意图,在搅拌轴(1)上用止头螺钉固定分散器(2),下作用叶片(3)及复合作用叶片(4),在搅拌器外由3mm厚的不锈钢板经冷作加工制成的导流筒(5),导流筒外壁焊有一块或多块3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的导流板(6),内壁焊有多块3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的止转板(7),在导流筒上部经冷作加工制成环形的有一定斜度并钻有均匀圆孔的多孔环(8),多孔环(8)的下端与导流筒(5)呈V型联接,多孔环(8)上端焊有导流筒颈(9),导流筒颈与法兰相焊接,导流筒(5)与搅拌轴(1)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图2描述复合作用叶片的俯视图,图3描述了沿A-A剖视图,复合作用叶片由叶片(10)与轴套筒(11)组成,叶片(10)由3mm不锈钢板冷作加工制成上部呈流线形,下部呈稍弯曲矩形的复合作用叶片,复合作用叶片在导流筒中作用物料沿导流筒(5)外环向上流动通过多孔环(8)的网孔向下循环流动,以使反应物充分混合以利于反应完全,获得较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由搅拌轴(1)分散器(2)及下作用叶片(3)构成的用于固相催化反应的隔流式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轴(1)上装有一复合作用叶片(4)和在搅拌器外部有一个与搅抖轴(1)同一中心线的导流筒(5)。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复合作用叶片(4)其上部呈流线形,下部呈稍弯曲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筒(5)的外壁装有一块或多块导流板(6)。
4.根据权利要求
3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筒(5)的内壁装有多块止转板(7)。
5.根据权利要求
4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筒(5)上部有一布有均匀网孔(圆形的,方形的或长方形)的多孔环(8)。
6.根据权利要求
4或5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筒(5)与多孔环(8)呈V型相连。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固相催化反应的隔流式搅拌装置。现有的锚式或桨式搅拌装置,用于固相催化反应中存在反应周期较长,收率较低等不足之处。隔流式搅拌装置,由于具有复合作用叶片(4)与其相适应的导流筒(5),因此,在用于固相催化反应的搅拌中使反应物料从导流筒外环由下向上流动,经多孔环(8)的孔进入筒内形成环流,使反应物与催化剂充分接触从而加速反应,缩短反应周期,提高反应收率。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釜中。
文档编号B01F7/06GK86202953SQ86202953
公开日1987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8日
发明者孟繁曙 申请人:苏州造漆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