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饮水净化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812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饮水净化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家用饮水净化器的滤芯。
现有的家用饮水净化器,如矿化壶或直接安装在自来水龙头上的净化器等都是靠滤芯进行杀菌和净化的。但目前的饮水净化器的滤芯普遍采用单一的含银活性炭制成,这种单一结构的滤芯不仅净化、杀菌的效果有限,而且在净化的同时又多多少少地向饮用水中引入了一些银离子。另外,这种滤芯的价格较贵,有效寿命也较短,所以它们的使用代价是较高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杀菌能力强,造价较低的家用饮水净化器的滤芯。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家用饮水净化器滤芯至少有四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三层由三碘树脂构成,第二层和第四层由净水活性炭构成。第一层为初级杀菌层,该层的三碘树脂可向水中引入较多的具有良好杀菌能力的游离碘,可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对于城镇自来水而言,当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气,水进入该层时,三碘树脂解离出的碘离子会与氯气反应变成游离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游离碘的浓度,提高了杀菌的能力。如前所述,第一层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却又引入了较多的碘,因此必需设法控制。本滤芯的第二层由活性炭构成,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来自第一层的绝大多数碘,从而避免了向水中引入过量的碘。除此而外,第二层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水中的微量有毒化学物质,以及异嗅、异味、色度、悬浮物等有害物质,因此第二层也可称之为主净化层。第二层的活性炭在净化的同时还吸附了大量来自原水中的有机物和一些未在第一层中被杀死的细菌,如不采取措施,就很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这也是目前仅采用单一吸附性材料进行净化的不足之处。但本滤芯由于从第一层引入了较多的碘,并被吸附固定在第二层内,因此具有很强的抑菌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细菌在第二层内的繁殖。第三层为二级杀菌层,用于杀灭残留的少量细菌。由于自来水中的氯气已在第一层中与碘离子反应,所以第三层中的游离碘含量并不多。第四层为末级吸附层,主要用来进一步将水中的游离碘吸附去除,同时起着进一步净化的作用。
如果原水中的杂质不多,仅采用上述的四层两级杀菌、吸附即可达到高效净化目的。如果原水中的杂质较多,且含有较大的悬浮微粒,可在上述的第一层上面增设一层净水活性炭预过滤层。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滤芯各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小滤芯总厚度,并更有效的控制出水中的碘含量,上述各层的厚度可按以下关系搭配,即第二层的厚度占滤芯总有效厚度的34~65%;第三层的厚度占滤芯总有效厚度的9~17%;并且第一层及第四层的厚度均大于第三层的厚度。
本滤芯由于采用了碘杀菌方式,并采用了杀菌层与吸附净化层的交错式结构,不但杀菌、净化效果好,而且也不会向水中引入过量的碘。经测试证明,通过本滤芯净化后的水可直接饮用,水中所存留的微量碘完全符合国家规定。这种含微量碘的净化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特别是有利于防治碘缺乏症。另外,本滤芯的原料易得,制造成本较低,有效使用寿命为半年。
附图
是本滤芯一个实例的结构简图。
如图所示整个滤芯为圆柱状,直径为4cm,总有效厚度为9cm。各滤芯材料分层装在一个具有承托漏底板6的圆筒7内,圆筒7的上端有滤布8。其中预过滤层5、第二层2和第四层4为粒状净水活性炭,其厚度分别为0.5cm、4.5cm和1.5cm;第一层1和第三层3为粒状三碘树脂,其厚度分别为1.5cm和1cm。该滤芯的净化测试指标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饮水净化器滤芯,其特征是该滤芯至少有四层,其中第一层(1)和第三层(3)由三碘树脂构成,第二层(2)和第四层(4)由净水活性炭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滤芯,其特征是在上述第一层(1)的上面设有一层净水活性炭预过滤层(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器滤芯,其特征是所说的第二层的厚度占滤芯总有效厚度的34~65%,第三层(3)的厚度占滤芯总有效厚度的9~17%,并且第一层(1)及第四层(4)的厚度均大于第三层(3)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家用饮水进行杀菌、净化的净化器滤芯。它至少由四层组成其中第一层为三碘树脂初级杀菌层,利用该层引入的游离碘可杀灭水中的大部细菌;第二层为活性炭主净化层,该层除净化外,还将来自第一层的碘吸附在其内,避免向水中引入过量的碘;第三层为三碘树脂二级杀菌层;第四层为活性炭末级吸附层。通过本滤芯净化的水可直接饮用,且水中不会留有过量的碘。
文档编号B01D24/02GK2214217SQ9422261
公开日1995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4日
发明者董若彪, 张希衡 申请人:西安市伊甸环境技术应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