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40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反冲洗过滤装置。
过滤是去除悬浮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水处理工程中使用的过滤器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但原理大致相同,即由过滤和反冲洗两个基本过程组成,过滤时浊水流过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质表面或介质层内部。反冲洗过程的目的则在于清除截留在滤料孔隙中的悬浮物,恢复其过滤功能。传统过滤器的反冲洗过程大多采用滤后水反冲洗法来实现,其原理是单一利用水力剪切和颗粒间的相互摩擦来达到清洗滤料的目的。目前使用的过滤器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体积大、反冲洗周期长、耗水量大及反洗不彻底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现有过滤器的缺点,在原有单一水力反冲洗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既能利用水力作用又能充分利用旋转离心力的旋转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外筒体,外筒体内设置有过滤筒体,外筒体上方设有进水管,底端设有排污管,过滤筒体底端连接出水管并伸出外筒体底部,外筒体顶端为带有排气阀的筒体上盖,过滤筒体内设置有过滤筒体框架,过滤筒体侧壁为由过滤介质制成的筒体过滤层,筒体上盖支承有一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过滤筒体框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措施,前述电机轴与过滤筒体框架间通过联轴器联接,过滤筒体内还设置有套在出水管外的水下轴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水力和离心力的双重作用,当进行反洗过程时,水从出水管进入过滤筒体内,对筒体过滤层附着的悬浮物进行冲洗,通过设置可旋转的过滤筒体,有效地提高了反冲洗效果,节约反洗水量,改善了设备的过滤性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过滤面积由传统的截面面积改变为筒体侧壁的表面积,从而成倍提高了设备的过滤面积,使同等容积的过滤器的水处理能力成倍提高。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
最佳实施例外筒体1内设置有过滤筒体2,外筒体1的侧壁上方设有进水管11,底端设有排污管12,外筒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压力表14,过滤筒体2底端连接出水管21并伸出外筒体1底部,外筒体1顶端为带有排气阀131的筒体上盖13,过滤筒体2内设置有过滤筒体框架22,过滤筒体2侧壁为由过滤介质制成的筒体过滤层23,筒体上盖13支承有一电机3,电机3的电机轴31与过滤筒体框架22通过联轴器4联接,过滤筒体2内还设置有套在出水管21外的轴承24。
工作时,污水从进水管11进入外筒体1内,经过滤,污水中的悬浮物一部分留在筒体过滤层23,一部分仍留在水中从排污管12排出,清水则进入过滤筒体2内再经出水管21排出。当筒体过滤层23附着的悬浮物太多影响过滤效果时,应对其清洗,首先关闭进水管11及出水管21,打开排污管12,排清内存的残留水及污物,同时启动电机3带动过滤筒体2高速旋转,截留在筒体过滤层23的悬浮物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再打开出水管21,将水从出水管21反冲进入过滤筒体2,此时原先仍残留在筒体过滤层23上的悬浮物便在水力作用下进一步脱离,从而进一步加速筒体过滤层23的过滤能力的恢复,反洗出来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从排污管12排出。
权利要求1.旋转过滤器,具有外筒体(1),外筒体(1)内设置有过滤筒体(2),外筒体(1)上方设有进水管(11),底端设有排污管(12),过滤筒体(2)底端连接出水管(21)并伸出外筒体(1)底部,外筒体(1)顶端为带有排气阀(131)的筒体上盖(13),其特征是过滤筒体(2)内设置有过滤筒体框架(22),过滤筒体(2)侧壁为由过滤介质制成的筒体过滤层(23),筒体上盖(13)支承有一电机(3),电机(3)的电机轴(31)与过滤筒体框架(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过滤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轴(31)与过滤筒体框架(22)间通过联轴器(4)联接,过滤筒体(2)内还设置有套在出水管(21)外的水下轴承装置(24)。
专利摘要旋转过滤器,具有上方设有进水管、底端设有排污管的外筒体,外筒体内设置有过滤筒体,过滤筒体底端连接出水管并伸出外筒体底部,外筒体顶端为带有排气阀的筒体上盖,过滤筒体侧壁为由过滤介质制成的筒体过滤层,筒体上盖支承有一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过滤筒体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水力和离心力的双重作用,水处理能力成倍提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01D29/31GK2391662SQ9922931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1日
发明者周光亮 申请人: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