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再生干燥方法

文档序号:851874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余热再生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技术工艺,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压缩再生干燥装置普遍结构复杂,耗气和压损大,并且由于未能充分利用压缩空气的余热,需要配制辅助加热装置。例如,申请号为9811793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附式余热再生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由空压机、储气罐、后冷却器、除尘器、干燥塔、电控箱、除油器、及联结它们的管道组成,其特征在于增设有热交换器、其进气端通过管道与空压机出气口联结。虽然干燥装置中干燥剂的再生利用了压缩空气的余热,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由于余热的利用不够充分,因此还需要电加热予以补充,未充分利用余热采取相应的措施。

【发明内容】

[0003]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余热再生干燥装置的未充分利用余热的问题。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实施所述方法的余热再生干燥器,包括吸干机入口,所述吸干机入口分别通过第一法兰管连接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顶端,所述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法兰管连接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通过第三法兰管连接后冷却器的一端,所述后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一干燥、所述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均通过第四法兰管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相连接,所述后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管道连接吸干机出口,所述第一法兰管、所述第二法兰管、所述第三法兰管、所述第四法兰管、所述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上面均设置有控制阀;
[0006]高温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吸干机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塔,经所述后部冷却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降温分离凝析水后,进入所述第二干燥塔进行吸附,干空气从所述第二干燥塔顶部排出;同时部分干空气对所述第一干燥塔进行吹冷;吹冷结束后,所述第一干燥塔用干空气充压,然后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切换,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在程序控制下循环工作。
[0007]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利用气体在压缩时产生的大量的压缩热,延长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切换时间,大大减少了干燥装置的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实施本发明方法的余热再生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实施所述方法的余热再生干燥器,包括吸干机入口 1,吸干机入口 I分别通过第一法兰管2连接第一干燥塔3、第二干燥塔4的顶端,第一干燥塔3、第二干燥塔4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法兰管5连接第一三通管6,第一三通管6通过第三法兰管7连接后冷却器8的一端,后冷却器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管9,第一干燥塔3、第二干燥塔4的底部均通过第四法兰管10与第二三通管9相连接,后冷却器8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11,气液分离器11管道连接吸干机出口 12,第一法兰管2、第二法兰管5、第三法兰管7、第四法兰管10、第一三通管6、第二三通管9的上面均设置有控制阀;
[0012]高温的压缩空气通过吸干机入口 I进入第一干燥塔3,经后部冷却器8和气液分离器11降温分离凝析水后,进入第二干燥塔3进行吸附,干空气从第二干燥塔4顶部排出;同时部分干空气对第一干燥塔3进行吹冷;吹冷结束后,第一干燥塔3用干空气充压,然后第一干燥塔3与第二干燥塔4切换,第一干燥3塔与第二干燥塔4在程序控制下循环工作。
[0013]进一步地,第一法兰管2、第二法兰管5、第四法兰管10均为两个,且均关于第一三通管6、第二三通管9对称设置。这里的第一三通管6、第二三通管9对称设置在后冷却器的两端且均与后冷却器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法兰管2、第二法兰管5、第四法兰管10关于第一三通管6、第二三通管9对称,便于第一干燥塔3、第二干燥塔4切换工作。
[0014]进一步地,第一干燥塔3与第二干燥塔4的切换时间为300?500min。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中,通过延长第一干燥塔3与第二干燥塔4的切换时间,大大减少了干燥装置的运行费用。
[0015]进一步地,高温压缩空气的处理气量为I?1000Nm3/min,且吸干机入口 I的进气温度为110°c?150°C,第一干燥塔3与第二干燥塔4工作压力为0.2?6.0Mpa0本发明实施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通过对处理气量、工作压力的设置,以及进气温度的范围的调整,充分利用了空气压缩时产生的余热。
[0016]进一步地,吸干机出口的气体露点为_50°C?70°C,压力降为0.03Mpa。本发明提供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通过对进气温度、气体露点的范围调整,以及延长第一干燥塔3、第二干燥塔4切换时间,气体在被压缩时,产生的大量的压缩热被利用。高温的压缩空气首先进入干燥装置的再生塔里,使吸附剂升温解吸附,然后在通过干燥装置的后冷却器降至常温,最后在进入吸附塔进行干燥。第一干燥塔3与第二干燥塔4轮流切换,分别作为再生塔与吸附塔,由于在吸附塔再生过程中,利用了空气压缩时产生的热量,同时使切换时间延长到300?500min以上,大大减少了干燥装置的运行费用。
[0017]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干燥器的负载率>85%,排气温度>110°C,本设备就能可靠地工作,充分利用压缩机余热,免去传统的外加热干燥的电加热器、风机和蒸汽机的功耗,实现外热式再生,减少功耗。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主权项】
1.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实施所述方法的余热再生干燥器,包括吸干机入口,所述吸干机入口分别通过第一法兰管连接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顶端,所述第一干燥塔、所述第二干燥塔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法兰管连接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通过第三法兰管连接后冷却器的一端,所述后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一干燥塔、所述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均通过第四法兰管与所述第二三通管相连接,所述后冷却器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管道连接吸干机出口,所述第一法兰管、所述第二法兰管、所述第三法兰管、所述第四法兰管、所述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上面均设置有控制阀; 高温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吸干机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干燥塔,经所述后部冷却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降温分离凝析水后,进入所述第二干燥塔进行吸附,干空气从所述第二干燥塔顶部排出;同时部分干空气对所述第一干燥塔进行吹冷;吹冷结束后,所述第一干燥塔用干空气充压,然后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切换,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在程序控制下循环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管、所述第二法兰管、所述第四法兰管均为两个,且均关于所述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的切换时间为300?50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压缩空气的处理气量为I?1000Nm3/min,且所述吸干机入口的进气温度为110°C?150°C,所述第一干燥塔与所述第二干燥塔工作压力为0.2?6.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干机出口的气体露点为-50°C?70 °C,压力降为0.03Mpa。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余热再生干燥方法,高温的压缩空气通过吸干机入口进入第一干燥塔,经所述后部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降温分离凝析水后,进入第二干燥塔进行吸附,干空气从所述第二干燥塔顶部排出;同时部分干空气对第一干燥塔进行吹冷;吹冷结束后,第一干燥塔用干空气充压,然后第一干燥塔与第二干燥塔切换,第一干燥塔与第二干燥塔在程序控制下循环工作。本发明提供的余热再生干燥方法,利用气体在压缩时产生的大量的压缩热,延长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的切换时间,充分利用余热,大大减少了干燥装置的运行费用。
【IPC分类】B01D53-02, B01D53-26, B01D53-00
【公开号】CN104841252
【申请号】CN201510222296
【发明人】王晓华, 许维忠
【申请人】江苏嘉宇流体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