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30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水的空气净化器。具体为,所述空气净化器在通过扩散部件来净化空气以后,通过辅助净化单元对净化空气再次净化,从而向外部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并且除了用于调节导入外部污染空气用的风扇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旋转电机以外,另行具备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所需的扩散部件的扩散板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电机,从而不受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风压影响地顺利净化空气。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部,呈圆筒柱状,用于在内部收容空气净化水;泵部件,使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空气净化水抽吸至上侧;驱动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将待净化的外部污染空气利用旋转力导入至所述主体部内部,并将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水净化的清洁空气向所述主体部外部排出,并且,使通过所述泵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在所述主体部内以辐射状扩散,以净化污染空气;供给单元,设置于所述泵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将通过所述泵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供给至所述驱动部,从而使空气净化水通过旋转的所述驱动部易于扩散;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泵部件或所述驱动部。
【专利说明】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了水的空气净化器,具体为,所述空气净化器在通过扩散部件来净化空气以后,通过辅助净化单元使净化空气再次净化,从而向外部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并且,除了用于调节使外部污染空气流入的风扇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旋转电机以外,还另行具备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所需的扩散部件的扩散板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电机,从而能够在不受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风压影响的情况下顺利净化空气。
【背景技术】
[0002]室内包含有微细粉尘、各种有害气体、杂菌、霉菌、病毒等,为了去除这种粉尘和霉菌等污染物质并除味,而使用空气净化器。
[0003]这种空气净化器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又主要分为静电集尘式和过滤器过滤式两种。其中,所述静电积尘式由于无过滤器,因此具有无需更换过滤器的优点,但是具有一旦灰尘堆积在静电集尘板上则净化能力下降、除尘能力弱的缺点。
[0004]另外,过滤器过滤式使空气在过滤器之间流动,由过滤器过滤各种微粒,因而净化能力出色,适合应对黄沙,但是需要周期性更换过滤器,由此产生用于维修的过滤器更换费用。
[0005]另外,湿式空气净化器使吸入的空气接触水,从而使有害物质吸附于水中而被去除,虽然还不是普遍的商品,但是具有无需更换过滤器、噪音低、具有加湿器功能的优点。
[0006]作为这种现有的湿式空气净化器的例子,于2009年12月I日公告的专利授权第10-0929140号公开了对于湿式空气净化器的发明。公开的湿式空气净化器包括:驱动部,用于提供旋转动力;吸入部,与所述驱动部轴连接而进行旋转,使外侧的空气移动至下侧;旋转喷射部,与所述吸入部轴连接而进行旋转,内侧具备用于使下侧的水移动至上侧的流路以及用于将沿着所述流路移动至上侧的水朝向外侧喷射的喷射孔;抽水叶轮,设置于所述旋转喷射部下侧,与所述旋转喷射部一同旋转,从而将水移送至所述喷射孔;外壳部,形成有可装水的空间,以使所述抽水叶轮浸渍于水中;以及液体供给装置,用于将液体添加剂供给至所述外壳部内侧。
[0007]作为另一现有技术,于2010年2月23日公开的专利公开公报第10-2010-0020807号公开了关于湿式空气净化器的水喷射装置固定系统的发明。公开的湿式空气净化器包括:驱动部,用于提供旋转动力;吸入部,与所述驱动部轴连接而进行旋转,使外侧的空气移动至下侧;旋转喷射部,与所述吸入部轴连接而进行旋转,内侧具备用于使下侧的水移动至上侧的流路以及用于将沿着所述流路移动至上侧的水朝向外侧喷射的喷射孔;抽水叶轮,设置于所述旋转喷射部下侧,与所述旋转喷射部一同旋转,从而将水移送至所述喷射孔;外壳部,形成有可装水的空间,以使所述抽水叶轮沉浸于水中;以及紧固螺丝和游动螺丝,使用于固定并支撑旋转体的支撑杆和旋转体旋转并且向上侧稍微移动。
[0008]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湿式空气净化器具有以下问题:结构复杂;为了通过旋转喷射部的旋转在包括具有规定直径的引导部件内面附近的空间内实施空气净化,导入外部污染空气的驱动部需要大功率,从而导致噪音的发生,并且因所述驱动部的大功率而在风扇部件旋转时向下发生风压,从而导致所述旋转喷射部不易顺利地喷射水;由于通过风扇部件导入的外部污染空气仅经过一次空气净化后向外部排出,导致向外部排出低清洁度的空气。

【发明内容】

[0009]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结构简单,并且使用于导入外部污染空气的驱动部和风扇部件的旋转互不相同,因而不受由于所述驱动部的旋转引起的风压的影响,能够顺利地净化空气。
[0011]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由于利用一个空气净化器来多次实施空气净化,可以向外部提供高清洁度的空气。
[0012]技术方案
[0013]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主体部,呈圆筒柱状,用于在内部收容空气净化水;栗部件,将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空气净化水抽吸至上侧;驱动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将待净化的外部污染空气利用旋转力导入至所述主体部内部,并将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水净化的清洁空气向所述主体部外部排出,并且,使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在所述主体部内以辐射状扩散,以净化污染空气;供给单元,设置于所述栗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将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供给至所述驱动部,从而使空气净化水通过旋转的所述驱动部易于扩散;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栗部件或所述驱动部。
[0014]而且,优选为,所述主体部包括:水槽,呈圆筒状,用于收容空气净化水;外筒,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下部外表面与所述水槽的形状匹配以插入于所述水槽内,在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排出孔;内筒,设置有所述栗部件或所述驱动部,上部开放以导入外部污染空气,位于所述外筒内部且上端与所述外筒的上部相连,下部形成有辅助净化单元;以及移动空间路,形成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辅助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向所述第一排出孔方向移动并被排出。
[0015]并且,优选所述辅助净化单元包括:多个流动板,以上部与所述内筒相连的方式切割所述内筒而形成,沿着所述内筒的内径呈辐射状;以及第二排出孔,形成于相邻的流动板之间,能够使净化空气流入至所述移动空间路内部。通过所述驱动部参与了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水流下至所述流动板外表面,从而在所述第二排出孔形成净化膜,经过空气净化的空气流入至所述净化膜,从而能够进行再次净化。
[0016]并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顺着所述流动板外表面流下的空气净化水的滞留时间,优选所述流动板以Z字形弯曲形成。
[0017]并且,优选所述栗部件包括:潜水栗,用于将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的空气净化水抽吸至上侧;栗安装板,上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水栗,两侧固定结合于所述主体部;以及水管,下部与所述潜水栗相连接,上部可拆卸地贯穿插入有所述供给单元。
[0018]并且,所述驱动部优选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电机安装板,在上部或下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两侧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且贯穿插入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风扇,上部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轴,将外部污染空气导入至所述主体部内侧;以及扩散部件,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风扇的下部,贯穿插入有所述供给单元,从而利用旋转力使通过供给单元排出的空气净化水以辐射状扩散。
[0019]并且,优选所述扩散部件包括:扩散板,呈具有规定直径的圆盘状,在直径长度的中心处穿设有供所述供给单元贯穿插入的通孔;反射器,可拆卸地结合于所述风扇下部,使通过所述供给单元垂直排出的空气净化水被反射,从而能够以辐射状供给至所述扩散板的上表面;以及肋条,上部与所述反射器连接,下部与所述扩散板连接,从而在所述风扇旋转时防止所述扩散板脱离。
[0020]并且,优选为,所述扩散板包括多个扩散翼,所述多个扩散翼在上表面以辐射状突出形成,通过所述扩散板的旋转,能够增加通过所述反射器供给的空气净化水的扩散半径。
[0021]并且,优选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电机安装板,在上部或下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两侧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并且贯穿插入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旋转轴;风扇,上部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旋转将外部污染空气导入至所述主体部的内侧;扩散部件,贯穿插入有所述供给单元,将通过供给单元排出的空气净化水以辐射状扩散;以及第二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扩散部件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下部与扩散部件结合,在驱动时使扩散部件转动,从而能够使通过所述供给单元排出的空气净化水以辐射状扩散。
[0022]并且,优选所述供给单元包括:分配器,整体上呈半球状,穿设有通孔;以及排出管,上部贯穿插入所述分配器的所述通孔中,下部结合于所述栗部件,从而排出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至上方的空气净化水,通过所述排出管排出的空气净化水能够顺着所述分配器的外表面供给至所述驱动部。
[0023]并且,优选所述控制部包括:供电部,对于所述驱动部或所述栗部件,通过电缆从外部供电、或者通过位于内部的电池供电;调速开关,通过由所述供电部提供的电力来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旋转速度;以及定时器,根据用户的设定时间,开启或关闭所述供电部。
[0024]有益效果
[0025]根据本发明,在通过扩散部件净化空气以后,通过辅助净化单元对净化空气再次进行净化,从而具有可以向外部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的效果。
[0026]并且,除了用于调节导入外部污染空气用的风扇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旋转电机以夕卜,还另行具备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所需的扩散部件的扩散板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电机,从而具有不受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风压影响地顺利净化空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现有的湿式空气净化器的图。
[0028]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主体部分解剖视图。
[0030]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辅助净化单元的图。
[0031 ]图5是关于图4的作用关系图以及流动板的另一实施例。
[0032]图6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栗部件的图。
[0033]图7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驱动部的图。
[0034]图8是关于图7的作用关系图。
[0035]图9是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驱动部的另一实施例。
[0036]图10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0037]图1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控制部的方框图。
[0038]图12是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涉及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详细说明。
[0040]首先,如图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主要包括主体部100、栗部件200、驱动部300、供给单元400以及控制部500。
[0041]具体为,所述主体部100如图2至图5所示,整体上呈圆筒柱状,在内部收容空气净化水W,用于提供能够通过收容的空气净化水W来净化外部污染空气的空间,其包括水槽110、外筒120、内筒130以及移动空间路140。
[0042]其中,水槽110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呈上部开放的圆筒状,在内部收容用于净化外部污染空气的空气净化水W。此时,优选为,根据本发明空气净化器I的大小,在水槽110外表面形成握持部111,以便用户能够握持移动。
[0043]并且,外筒120整体上呈上部以及下部开放的圆筒状,其外径形成为与水槽110的内径具有相同的直径,插入设置于水槽110内部,以防止异物流入到被收容的空气净化水W中。此时,优选外筒120包括把手121以及第一排出孔123。
[0044]与此同时,外筒120上部具备套入结合于外筒120上部外表面的盖(cap)125,从而能够防止当驱动部300旋转时有可能发生的用户的安全事故或由除了外部污染空气以外的其他异物引起的驱动部300的破损。所述盖125呈网状(mesh),从而仅使外部污染空气流入。
[0045]把手121在外筒120外表面两侧分别凸出形成,可供用户握持,以便更换收容于水槽110内部的空气净化水W或进行维修。此时,优选把手121凸出形成在当将外筒120插入水槽110内时,把手121下面位于水槽110上端从而发挥外筒120的挡块作用的位置上(参照图12)。
[0046]在外筒120外表面穿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排出孔123,从而能够与移动有经净化的空气的移动空间路140相连接,使经净化的空气能够从内筒130内部通过移动空间路140向外部排出。此时,虽然未图示,但是作为一例,优选第一排出孔123具备盖子(未图示),所述盖子可相对于外筒120滑动,从而开闭所述第一排出孔123,以防止外部污染空气或异物等流入移动空间路140内部。
[0047]并且,内筒130呈与所述外筒120相同的圆筒状,设置于外筒120内部,其外径接近并小于外筒120的内径,以形成移动空间路140,并且,内筒130包括辅助净化单元131以及倾斜面137。
[0048]多个辅助净化单元131沿着内筒130的内径以辐射状形成,对通过扩散部件340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再次净化,从而向外部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其包括第二排出孔133以及流动板135。
[0049]流动板135将所述内筒130的下部内表面局部切割而形成,从而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其上部与内筒130相连。此时,优选流动板135从内筒130切割以后朝向一方向具有规定角度地弯曲,以便形成第二排出孔133。
[0050]并且,当流动板135弯曲形成时,能够使在扩散部件340参与净化后顺着内筒130的内表面向下流动的空气净化水Wl在第二排出孔133内形成净化膜C。此时,流动板135的形状优选以Z字形弯曲形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通过所述流动板135的外表面流下来的用于净化的空气净化水WI的滞留时间。
[0051]另外,流动板135没有从内筒130的外表面突出,从而易于形成净化膜C。
[0052]所述流动板135的弯曲引起切割部位的扩开,从而形成第二排出孔133。所述第二排出孔133通过凭借流动板135生成的净化膜C,对在扩散部件340进行过净化的空气再次净化后,使所述经过再次净化的空气流入到移动空间路140内。
[0053]即,在扩散部件340参与净化的空气净化水W顺着内筒130的内表面朝向下方流动时,用于净化的空气净化水Wl流动到隔着第二排出孔133在两侧分别弯曲形成的流动板135,该空气净化水Wl在第二排出孔133内汇合而形成净化膜C,从而对经净化的空气再次净化,进而可以通过移动空间路140以及第一排出孔123向外部供给更加清洁的净化空气。
[0054]另外,净化膜C并非始终形成于第二排出孔133,而是根据流动到流动板135上的净化用的空气净化水Wl的流量,形成在内筒130多个第二排出孔133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排出孔133内,使净化空气顺利地流入至移动空间路140内。
[0055]倾斜面137以规定角度倾斜形成在内筒130上部内表面,当净化空气时,使粒子状态的空气净化水W到达倾斜面137上后朝向内筒130下部流动。此时,优选倾斜面137的上端通过焊接等与外筒120上端连接,以防止异物等流入到移动空间路140内部。
[0056]S卩,当运行本发明空气净化器I时,无数的具有不同大小的粒子状态的空气净化水W中的一部分朝向风扇330的上侧方向上升并到达倾斜面137上,则由于倾斜面137的倾斜度而被凝集成水滴状,从而可以顺着内筒130的内表面自然地流下至收容于水槽110内的空气净化水W中。
[0057]并且,移动空间路140以具有规定空间的方式形成在外筒120与内筒130之间,提供能够使通过第二排出孔133流入的净化空气通过第一排出孔123向外部排出的移动空间。虽然未图示,但是优选在移动空间路140内部具备芳香剂(未图示),从而使芳香剂香气随着净化空气的流动而排出至外部。
[0058]另外,芳香剂设置在移动空间路140内的由用户可从外部更换的位置。
[0059]另外,如图2以及图6所示,所述栗部件200用于向供给单元400方向抽吸被收容的空气净化水W,以使收容于水槽110内的空气净化水W通过驱动部300在内筒内扩散,其包括潜水栗210、栗安装板220以及水管230。
[0060]其中,潜水栗210可以沉浸在收容于水槽110内的空气净化水W中,能够将空气净化7KW通过水管230排出至排出管420。
[0061 ]并且,栗安装板220整体上呈板状,上部设置有潜水栗210,外表面形成有至少两个支撑杆,从而可以固定设置在内筒130内表面。此时,优选将栗安装板220设置成与水槽110底面隔开规定距离,以防止沉淀在所述水槽110底面的异物等流入到潜水栗210内。
[0062]并且,水管230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其上部可拆卸地结合在排出管420下部,下部插入于潜水栗210内,从而使通过潜水栗210流入的空气净化水W经水管230抽吸并排出至排出管420内。
[0063]另外,如图2、图7至图9所示,所述驱动部300可旋转地设置于主体部100,利用其旋转力而将外部污染空气导入至内筒130内部,并使导入的外部污染空气通过空气净化水W净化后,向外部排出,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310、电机安装板320、风扇330、扩散部件340以及第二旋转电机350。
[0064]其中,第一旋转电机310设置在与上部开放的内筒30邻接的位置上,以使外部空气易于流入,并通过控制部500的电信号使风扇330以及扩散板341同时旋转。此时,优选为,根据用户的设定,通过控制部500调节第一旋转电机310的旋转速度,从而能够解决噪音等问题。
[0065]并且,电机安装板320整体上呈板状,被支撑杆固定设置,以使上表面的第一旋转电机310固定于具有规定直径的内筒130内侧的中心部。此时,优选电机安装板320形成有通孔,从而能够使设置于上表面的第一旋转电机310的旋转轴朝向下方贯穿插入后与后述的风扇300结合。
[0066]并且,将风扇330设置成与贯穿电机安装板320的第一旋转电机310的旋转轴结合,从而可以与所述旋转轴一同旋转。此时,优选将风扇330设置成风向朝向一方向,从而在旋转时能够将外部污染空气导入至内筒130内侧。
[0067]并且,将扩散部件340设置成可通过第一旋转电机310转动,使通过供给单元40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W扩散至具有规定直径的内筒130内部,从而能够净化通过风扇330导入的外部污染空气,其包括扩散板341、反射器343以及肋条345。
[0068]扩散板341位于风扇330下部,呈具有规定直径的圆盘状,在直径长度的中心部贯穿插入有排出管420。
[0069]S卩,扩散板341使通过第一旋转电机310的旋转而顺着分配器410外表面流下来的空气净化水W被离心力在内筒130内扩散成大粒子形状的第一粒子层SI,扩散成大粒子状态的空气净化水W通过与内筒130内表面的碰撞而在内筒130内扩散成更小粒子形状的第二粒子层S2,从而形成由这些厚度共同形成的空气净化层S。此时,优选扩散板341在上表面以辐射状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多个扩散翼341a,所述扩散翼341a朝向一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地突出形成,从而使空气净化水W更加易于扩散。
[0070]S卩,为了仅凭扩散板341的离心力来增加空气扩散层S的厚度,需要使扩散板341高速旋转,因此在扩散板341上表面进一步形成扩散翼341a,不仅凭借扩散板341的离心力来进行扩散,而且在从分配器410提供空气净化水W的同时,通过扩散翼341a来撞击空气净化水W,从而在除了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粒子层S1、S2以外,还增加通过扩散翼341a的撞击来以粒子状形成的第三粒子层S3,因此在增加空气净化层S的厚度的同时,无需使扩散板341高速旋转,也可以顺利地形成空气净化层S。
[0071]反射器343形成为上部可拆卸地结合于风扇330上,下部使通过排出管42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W反射而易于流动到分配器410外表面。此时,优选反射器343的下面呈凹陷状,从而可以使通过排出管42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反射后,易于流动到呈半球状的分配器410外表面。
[0072]与此同时,虽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反射器343使通过排出管42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W反射后,流下至分配器410的外表面,但是这仅是一个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使通过排出管33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W不被反射器343反射而直接流下至分配器410外表面。
[0073]肋条345的下部与扩散板341外表面相连,上部通过焊接等与反射器343外表面相连,从而在风扇330旋转带动反射器343旋转时,使扩散板341—起旋转。此时,优选以辐射状具备多个肋条345,从而可以提高扩散板341与反射器343之间的固定力。
[0074]而且,第二旋转电机350是独立于第一旋转电机310并且用于旋转扩散部件340的结构,其设置于风扇330与扩散部件340之间。此时,优选第二旋转电机350具备电机安装板320,从而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10相同地固定设置于内筒130。
[0075]S卩,如图9所示,将第一旋转电机310和扩散部件340设置成同时旋转时,一旦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10的旋转速度设置为低速(睡眠模式),则扩散部件340也是以低速旋转,发生无法顺利地净化空气的情况,从而发生通过扩散部件340的空气净化也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因此,通过设置与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独立的仅用于旋转扩散部件340的第二旋转电机350,使所述扩散部件340旋转,从而在第一旋转电机310以低速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扩散部件340以高速旋转,以顺利地净化空气。
[0076]另外,如图2以及图10所示,所述供给单元400包括分配器410以及排出管420,使空气净化水W分散并供给至扩散部件340,从而使被栗部件200抽吸的空气净化水W通过扩散部件340易于扩散。
[0077]其中,分配器410位于所述扩散板341与反射器343之间,并且,上部呈半球状,以使通过排出管420排出的空气净化水W能够顺着分配器410外表面流下并供给至扩散板341上表面。此时,优选在分配器410上表面穿设可供排出管420贯穿插入的通孔411。
[0078]另外,排出管420呈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管状,上部贯穿插入于形成在分配器410上的通孔411内,下部可拆卸地结合于水管230,从而能够使通过所述水管230流入的空气净化水W被反射器343反射后,顺着分配器410外表面供给至扩散板341。此时,优选贯穿插入于通孔411内的排出管420的上部从分配器410上侧局部暴露,从而能够使通过排出管420流入的空气净化水W易于被反射器343反射并流下至分配器410的外表面。
[0079]另外,如图2以及图11所示,所述控制部500用于电控制所述栗部件200以及驱动部300,其包括供电部510、调速开关520以及定时器530。
[0080]其中,对于后述的调速开关520以及定时器530,供电部510通过电缆(未图示)从外部供电,或者通过为了便于移动而设置于内部的电池等来供电。此时,电池优选使用无法充电的干电池、可通过太阳热或外部电源来充电的充电电池等。
[0081]而且,调速开关520通过电阻值来调节由供电部510提供的电流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一或第二旋转电机310、350的旋转速度。此时,优选调速开关520能够分别调节第一或第二旋转电机310、350。(参照图9)
[0082]而且,定时器530能够以分、小时为单位进行设定,并通过控制供电部510的开启或关闭(on/off),从而能够在用户不在时也根据设定的时间对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I的动作进行控制。
[0083]因此,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如图12所示,当收容于水槽110内的空气净化水W通过潜水栗210被抽吸至扩散部件340后,通过分配器410的外表面排出时,则通过由第一或第二旋转电机310、350带动旋转的扩散板341,在具有规定直径的内筒130内部形成由无数大粒子以及小粒子构成的空气净化层S,以类似幕状的空气净化层S来净化流入至所述内筒130内部的外部污染空气。
[0084]另外,利用扩散部件340的离心力来实现净化的空气由于风扇330的风压而被流入至第二排出孔133,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孔133流入的净化空气经由移动空间路140移动,通过贯穿形成于外筒120上的第一排出孔123提供给外部。此时,通过第二排出孔133流入的净化空气经过凭借流动板135形成在所述第二排出孔133内的净化膜C得以再次净化,在此状态下流入至移动空间路140,从而可以提供更加清洁的净化空气。
[0085]不同于现有技术,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在由扩散部件340净化空气以后,通过辅助净化单元131使净化空气再次净化,从而可以向外部提供更加清洁的空气。
[0086]并且,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净化器I除了用于调节导入外部污染空气用的风扇330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旋转电机310以外,还另行具备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所需的扩散部件340的扩散板341的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电机350,从而具有不受所述第一旋转电机310风压影响地顺利净化空气的效果。
[0087]实用性
[0088]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并非限定于这些特定实施例,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
[0089]因此,以上记述的多个实施例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本发明的范畴而被提供,因而只能理解为在所有方面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并且本发明仅以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所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呈圆筒柱状,用于在内部收容空气净化水; 栗部件,将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空气净化水抽吸至上侧; 驱动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将待净化的外部污染空气利用旋转力导入至所述主体部内部,并将通过所述空气净化水净化的清洁空气向所述主体部外部排出,并且,使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在所述主体部内以辐射状扩散,以净化污染空气; 供给单元,设置于所述栗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将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的空气净化水供给至所述驱动部,从而使空气净化水通过旋转的所述驱动部易于扩散;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栗部件或所述驱动部, 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 第一旋转电机; 电机安装板,在上部或下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两侧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且贯穿插入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旋转轴; 风扇,上部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通过旋转将外部污染空气导入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扩散部件,贯穿插入有所述供给单元,使通过所述供给单元排出的空气净化水以辐射状扩散;以及 第二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扩散部件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下部与扩散部件结合,在驱动时使扩散部件旋转,从而能够使通过所述供给单元排出的空气净化水以辐射状扩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水槽,呈圆筒状,用于收容空气净化水; 外筒,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下部外表面与所述水槽形状匹配以插入于所述水槽内,并且在外表面形成有第一排出孔; 内筒,设置有所述栗部件或所述驱动部,上部开放以导入外部污染空气,位于所述外筒内部且上端与所述外筒的上部相连,且下部形成有辅助净化单元;以及 移动空间路,形成于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能够使通过所述辅助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朝向所述第一排出孔的方向移动并被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净化单元包括: 多个流动板,以上部与所述内筒相连的方式切割所述内筒而形成,沿着所述内筒的内径呈辐射状;以及第二排出孔,形成于相邻的流动板之间,能够使净化空气流入至所述移动空间路内部,通过所述驱动部参与了空气净化的空气净化水流下至所述流动板的外表面,并在所述第二排出孔形成净化膜,经过空气净化的空气流入至所述净化膜,从而能够进行再次净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板以Z字形弯曲形成,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顺着所述流动板外表面流下的空气净化水的滞留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栗部件包括: 潜水栗,用于将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内的空气净化水抽吸至上侧; 栗安装板,上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潜水栗,两侧固定结合于所述主体部;以及 水管,下部与所述潜水栗相连接,上部可拆卸地贯穿插入有所述供给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单元包括: 分配器,整体上呈半球状,穿设有通孔;以及 排出管,上部贯穿插入所述分配器的所述通孔,下部结合于所述栗部件,从而排出通过所述栗部件抽吸至上方的空气净化水, 通过所述排出管排出的空气净化水能够顺着所述分配器的外表面供给至所述驱动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 供电部,对于所述驱动部或所述栗部件,通过电缆从外部供电,或者通过位于内部的电池供电; 调速开关,通过由所述供电部提供的电力来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旋转速度;以及 定时器,根据用户的设定时间,开启或关闭所述供电部。
【文档编号】B01D47/08GK106061580SQ201580011130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公开号201580011130.8, CN 106061580 A, CN 106061580A, CN 201580011130, CN-A-106061580, CN106061580 A, CN106061580A, CN201580011130, CN201580011130.8, PCT/2015/4783, PCT/KR/15/004783, PCT/KR/15/04783, PCT/KR/2015/004783, PCT/KR/2015/04783, PCT/KR15/004783, PCT/KR15/04783, PCT/KR15004783, PCT/KR1504783, PCT/KR2015/004783, PCT/KR2015/04783, PCT/KR2015004783, PCT/KR201504783
【发明人】鲁炅琎
【申请人】鲁炅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