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6806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
【背景技术】
[0002]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可以逆流也可并流,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气液两相在塔体内相遇接触,进行传质,气液两相在塔体中接触得越充分,传质过程会进行得越充分,两相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会完成的越彻底,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0003]目前,吸收塔一般设置有增大传质面积的填料层,液相物质由塔体上部淋下时,在填料表面形成气液接触面,气体从塔底送入,与液体呈逆流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充分接触进行传质。如中国专利号“200610098748.5”在2007年I月24日公开的逆流式海水脱硫吸收塔,其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收塔包括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的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设有海水排放口 ;在所述塔体内烟气入口的上方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有填料层,在所述填料层的上方设有海水喷淋管,所述海水喷淋管与海水供应管道相连,所述海水喷淋管上设有除雾器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烟气入口设置在填料层与塔底之间的侧壁上,而填料层与塔底之间的体积较大,这就导致填料层下部的气体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气液两相的传质效果较差。另外,在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而壁流效应会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影响传质效果和传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气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下方,达到提高气液两相传质效果和传质效率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填料层下方的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连接有多根横向支管,所述横向支管上连接有多根竖向支管,所述竖向支管上固定设置有球冠状气体分散头,多根竖向支管上的气体分散头设置在填料层下方用于配合分散气体。
[0007]所述横向支管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横向支管的大口径端与进气总管连接。
[0008]所述气体分散头与竖向支管之间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气体分散头的内表面,另一端通过支撑柱固定在竖向支管的外表面上,支撑柱与连接头配合形成气体流通通道。
[0009]所述的多根横向支管水平设置在进气总管两侧,且进气总管两侧的多根横向支管错位分布。
[0010]所述进气总管同一侧的相邻两根横向支管上的竖向支管错位分布。
[00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为:气体通过进气总管分别进入各横向支管,再通过各横向支管上的竖向支管进入球冠状气体分散头的内表面,气体分散头改变气体流向后使气体沿气体流通通道逸出,从气体流通通道逸出的气体向上流动,并与自上而下的液相物质在填料层中进行传质,当气液两相物质在填料层中完成传质后,液相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气体分散头运动,与气体分散头接触后从气体分散头外表面的四周落下,而气体则从气体分散头的内表面通过流通通道向外表面运动,受壁流效应的影响,气体沿球冠状气体分散头的外表面向上运动,气液两相在气体分散头的外表面上进行二次传质,传质后的液体从吸收塔底部流出,气体从吸收塔的顶部排出。通过气体分散头既能够将气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下方,又能够使气液两相物质进行二次传质,有利于提高气液两相传质效果和传质效率。
[001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3]一、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个气体分散头能够使进入吸收塔的气体较为均匀地分散到填料层下方,而气体分散头采用球冠状的结构,则能够改变气体流向并减缓气体的波动,使气体能够较为平缓地进入填料层,有利于提高气液两相的传质效果。另外,为了减少壁流效应的影响,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气体分散头针对性地设置在塔壁周围,从而达到提闻气液两相传质效果和传质效率的目的。
[0014]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支管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横向支管的大口径端与进气总管连接,该结构保证所有竖向支管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大致相同,进而保证气液两相的传质效果更好。
[0015]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气体分散头的内表面,具有便于快速安装拆卸连接头的优点;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柱固定在竖向支管的外表面上,且支撑柱与连接头配合形成气体流通通道,该结构在工作时,当气液两相物质在填料层中进行第一次传质后,液相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气体分散头运动,与气体分散头接触后从气体分散头外表面的四周落下,而气体则从气体分散头的内表面通过流通通道向外表面运动,受壁流效应的影响,气体沿球冠状气体分散头的外表面向上运动,这样,气液两相就能够在气体分散头的外表面上进行二次传质,进一步提高了传质效果。
[0016]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根横向支管水平设置在进气总管两侧,进气总管两侧的多根横向支管错位分布,且进气总管同一侧的相邻两根横向支管上的竖向支管错位分布,这样的结构使得多个气体分散头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能够避免死角的存在,从而使气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下方。
[0017]五、本实用新型除了应用于吸收塔外,还可以应用于制造硫酸或制造氢氧化钠,具有用途广泛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在吸收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分散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体分散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为:1、进气总管,2、横向支管,3、竖向支管,4、气体分散头,5、连接头,6、支撑柱,7、气体流通通道,8、吸收塔,9、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吸收塔8内填料层9下方的进气总管1,所述进气总管I上连接有多根横向支管2,所述横向支管2上连接有多根竖向支管3,所述竖向支管3上固定设置有球冠状气体分散头4,多根竖向支管3上的气体分散头4设置在填料层9下方用于配合分散气体。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散头4与竖向支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头5,所述连接头5为中空的管节,连接头5 —端的外表面螺纹连接在气体分散头4的内表面,另一端的内表面通过支撑柱6固定在竖向支管3的外表面上,支撑柱6与连接头5配合形成气体流通通道7,气体从竖向支管3进入球冠状气体分散头4后,沿气体流通通道7逸出。
[0027]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连接头5与竖向支管3连接的稳固性,所述支撑柱6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支撑柱6对气体分散头4形成三点定位支撑。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根横向支管2水平设置在进气总管I两侧,且进气总管I两侧的多根横向支管2错位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总管I同一侧的相邻两根横向支管2上的竖向支管3错位分布,即进气总管I同一侧的气体分散头4错位分布,以保证气体能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填料层9下方。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管2的长度根据吸收塔8的塔体结构来确定,例如,当吸收塔8的塔体为圆柱形结构时,多根横向支管2的长度不同,当吸收塔8的塔体结构为方形时,多根横向支管2的长度可设置为相同,以保证能够将气体均匀分散到填料层9下方。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吸收塔8内填料层9下方的进气总管I,所述进气总管I上连接有多根横向支管2,所述横向支管2为锥筒形结构,所述锥筒形横向支管2的大口径端与进气总管I连接,且所述横向支管2上连接有多根竖向支管3,所述竖向支管3上固定设置有球冠状气体分散头4,多根竖向支管3上的气体分散头4设置在填料层9下方用于配合分散气体。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填料层(9)下方的进气总管(1),所述进气总管(I)上连接有多根横向支管(2),所述横向支管(2)上连接有多根竖向支管(3),所述竖向支管(3)上固定设置有球冠状气体分散头(4),多根竖向支管(3)上的气体分散头(4)设置在填料层(9)下方用于配合分散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管(2)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横向支管(2)的大口径端与进气总管(I)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散头(4)与竖向支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头(5),所述连接头(5)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气体分散头(4)的内表面,另一端通过支撑柱(6)固定在竖向支管(3)的外表面上,支撑柱(6)与连接头(5)配合形成气体流通通道(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根横向支管(2)水平设置在进气总管(I)两侧,且进气总管(I)两侧的多根横向支管(2)错位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I)同一侧的相邻两根横向支管(2)上的竖向支管(3)错位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收塔的气体分散器,包括固定设置在填料层下方的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上连接有多根横向支管,所述横向支管上连接有多根竖向支管,所述竖向支管上固定设置有球冠状气体分散头,多根竖向支管上的气体分散头设置在填料层下方用于配合分散气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气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下方,达到提高气液两相传质效果和传质效率的目的。
【IPC分类】B01D53-18
【公开号】CN204275772
【申请号】CN201420709886
【发明人】瞿继丹, 张扬, 胡远成, 曾宏卿, 张丽娟
【申请人】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