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1267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层析柱在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天然产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中无处不在。其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起着装载分离填料的作用。在进行分离以前,往往要对层析柱进行固定,传统的固定方式是通过铁架台、夹子和双顶丝配合使用达到固定效果。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一是固定后柱子的高度不可调节,导致柱口和底座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这样对层析过程中的接收瓶的高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不能超过柱口和底座之间的距离;二是用传统的固定方式固定后的层析装置平衡性差,容易发生倾斜、倒塌等安全事故;三是零部件多,装卸复杂,费时间;四是一个铁架台往往只能固定一个层析柱,不能满足多个层析柱,尤其是不同型号的层析柱同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包括:
[0006]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平行且竖直设置,底板水平设置并连接左侧板、右侧板;
[0007]孔径板,包括上孔径板和中孔径板,孔径板水平设置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孔径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放置口,上孔径板位于中孔径板上方;
[0008]升降装置,包括螺杆、连接件和驱动装置,螺杆竖直穿设于中孔径板四周并与中孔径板螺纹连接,连接件与螺杆连接,驱动装置与连接件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通过连接件驱动螺杆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中孔径板上下升降移动,调节放置在中孔径板上的层析柱柱口的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螺杆竖直穿设于中孔径板四周,保证中孔径板在上下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水平,从而保证放置在中孔径板上的层析装置保持平衡,不会发生倾斜、倒塌等安全事故,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所有螺杆的转动,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0010]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包括链条,链条环绕中孔径板四周的螺杆并与螺杆传动连接,链条带动螺杆转动。
[0011]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或手轮机构,电机组件或手轮机构驱动链条转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设置于中孔径板上。
[001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角度传感器感应中孔径板是否水平,保证中孔径板保持水平装置,从而使得层析装置保持平衡。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弹性限位机构,弹性限位机构设置于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并位于中孔径板的上部和/或下部。
[0016]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弹性件和限位件,固定座滑动设置于左侧板和/或右侧板上,弹性件设置于固定座上,限位件与弹性件连接并与中孔径板相对设置。
[0017]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驱动装置行程过大时,弹性限位机构可使得中孔径板不超出规定行程,同时,在限位的过程中弹性件可使得中孔径板缓慢停止,避免中孔径板与弹性限位机构硬性碰撞,保持中孔径板稳定。
[0018]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为分别与螺杆连接的调节电机。
[0019]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调节电机单独与螺杆连接,当任一螺杆发生问题时可单独调整从而保证中孔径板在水平位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左侧板,11.右侧板,12.底板,20.上孔径板,21.中孔径板,30.螺杆,
31.连接件,3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3]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包括:
[0024]支架,包括左侧板10、右侧板11和底板12,左侧板10、右侧板11平行且竖直设置,底板12水平设置并连接左侧板10、右侧板11 ;
[0025]孔径板,包括上孔径板20和中孔径板21,孔径板水平设置于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之间,孔径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八个放置口,上孔径板20位于中孔径板21上方;
[0026]升降装置,包括螺杆30、连接件31和驱动装置32,螺杆30竖直穿设于中孔径板21四周并与中孔径板21螺纹连接,连接件31与螺杆30连接,驱动装置32与连接件31连接。
[0027]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32通过连接件31驱动螺杆30正向或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中孔径板21上下升降移动,调节放置在中孔径板21上的层析柱柱口的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螺杆30竖直穿设于中孔径板21四周,保证中孔径板21在上下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水平,从而保证放置在中孔径板21上的层析装置保持平衡,不会发生倾斜、倒塌等安全事故,一个驱动装置31即可实现所有螺杆30的转动,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0028]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连接件31包括链条,链条环绕中孔径板21四周的螺杆30并与螺杆30传动连接,链条带动螺杆30转动。
[0029]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驱动装置32为电机组件或手轮机构,电机组件或手轮机构驱动链条转动。
[0030]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设置于中孔径板21上。
[0031]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角度传感器感应中孔径板21是否水平,保证中孔径板21保持水平装置,从而使得层析装置保持平衡。
[00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弹性限位机构,弹性限位机构设置于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上并位于中孔径板21的上部和下部。
[0033]其中,上述的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弹性件和限位件,固定座滑动设置于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上,弹性件设置于固定座上,限位件与弹性件连接并与中孔径板21相对设置。
[003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驱动装置32行程过大时,弹性限位机构可使得中孔径板21不超出规定行程,同时,在限位的过程中弹性件可使得中孔径板21缓慢停止,避免中孔径板21与弹性限位机构硬性碰撞,保持中孔径板21稳定。
[0035]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为分别与螺杆30连接的调节电机。
[0036]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调节电机单独与螺杆30连接,当任一螺杆30发生问题时可单独调整从而保证中孔径板在水平位置。
[003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左侧板10、右侧板11上还分别竖直设置有导轨,中孔径板21与导轨配合连接。
[0038]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导轨可在中孔径板21上下升降移动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进一步保证中孔径板21稳定的升降。
[00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平行且竖直设置,所述底板水平设置并连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 孔径板,包括上孔径板和中孔径板,所述孔径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所述孔径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放置口,所述上孔径板位于所述中孔径板上方; 升降装置,包括螺杆、连接件和驱动装置,所述螺杆竖直穿设于所述中孔径板四周并与所述中孔径板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链条,所述链条环绕中孔径板四周的螺杆并与螺杆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组件或手轮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中孔径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弹性限位机构,所述弹性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并位于所述中孔径板的上部和/或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固定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并与所述中孔径板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分别与所述螺杆连接的调节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层析柱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平行且竖直设置,底板水平并连接左侧板、右侧板;孔径板,包括平设置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上孔径板和中孔径板;升降装置,包括螺杆、连接件和与连接件连接的驱动装置,螺杆竖直设置于中孔径板四周并穿设螺纹连接于中孔径板上,连接件与螺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通过连接件驱动螺杆转动,带动中孔径板上下升降,调节层析柱柱口的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螺杆竖直设置于中孔径板四周,保证中孔径板在上下升降的过程中保持水平,从而保证层析装置不会发生倾斜、倒塌等安全事故,一个驱动装置实现螺杆的转动,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IPC分类】B01L9-00
【公开号】CN204320345
【申请号】CN201420759094
【发明人】况燚, 刘力, 杨胜祥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