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033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天然中草药、生物制药产业中,液体成份分离、浓缩、回收过程应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基于液相色谱技术的层析纯化方法,近年来被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实现从大量混合物溶剂中分得比较纯粹的目标物。因为该方法有先进的测试仪器和电子计算机的介入,使得这种方法非常可靠,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欢迎。
[0003]目前,生产中应用层析柱进行纯化分离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化学溶剂作为流动相。从层析柱尾端流出的流动相被称为柱后液。在不同的时间里柱后液中会有不同的液体组分。其中,含有不同目标物的柱后液和含有杂质的柱后液都要进行分流,分别收集。分流后,不同的目标物和杂质均以很小的浓度(一般会小于5g/L)混溶于作为流动相的化学溶剂之中。
[0004]目前,生产量很大的企业一般会将同一种组分的柱后液存储到一定的量以后在蒸馏釜中集中进行浓缩。生产量很小的企业则使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两者的特点分别是:蒸馏釜一次处理量大,有损耗,容易出现交叉污染,设备成本较高。旋转蒸发仪一次处理量过小,耗费时间,含有杂质的柱后液经常被废弃,污染环境。同时,两种处理方式都不适合于容易氧化变质的目标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借助于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在线对层析柱柱后液进行浓缩提取,不用区分层析柱柱后液实时产生量的大小,且能够对杂质进行区分回收。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包括检测器流通池、浓缩罐、冷凝罐、热介质泵、负压泵、冷介质泵、再生溶剂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浓缩罐的内腔分割为并排的多个浓缩腔;所述冷凝罐固定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的尾端;所述检测器流通池的入口连通层析柱的出口端;所述检测器流通池的出口分别连通至浓缩罐的各浓缩腔上端,且在至各浓缩腔的支路上分别设置电磁阀;所述各电磁阀、热介质泵、负压泵、冷介质泵及检测器流通池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分别设置排料口 ;所述热介质泵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所述负压泵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以及所述冷凝罐腔体的上端;所述冷介质泵连通至所述冷凝罐的内腔下端;所述冷凝罐的下端排口连通至所述再生溶剂罐。
[0008]所述浓缩罐在输送方向(即由右至左的方向)末端的浓缩腔为杂质浓缩腔。
[0009]所述控制单元采用的是可编程控制器。在所述浓缩罐与所述冷凝罐的接触壁之间设置隔热层,来减小冷凝罐的冷凝与杂质浓缩腔内热气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各自确保两腔内冷凝、加热气化的物理作用效果,降低能耗。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对层析柱后液体实现在线浓缩和化学溶剂的在线回收,不仅提高浓缩效率,且浓缩时不受层析柱柱后液体存量大小的限制,整个过程在密封环境内进行,适用于容易氧化变质的目标物浓缩液的提取。而且将产生的杂质回收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I层析柱,2检测器流通池,3 A浓缩腔,4 B浓缩腔,5 C浓缩腔,6 D浓缩腔,7杂质浓缩腔,8冷凝罐,9热介质泵,10负压泵,11冷介质泵,12再生溶剂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中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14]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内”、“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6]如图1所示:
[0017]一种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包括检测器流通池2、浓缩罐、冷凝罐8、热介质泵9、负压泵10、冷介质泵11、再生溶剂罐12以及控制单元。
[0018]所述浓缩罐的内腔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并排的五个浓缩腔,即为A浓缩腔3、B浓缩腔4、C浓缩腔5、D浓缩腔6和杂质浓缩腔7。所述冷凝罐8固定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的尾端(即左端,因为设置的负压泵10抽吸方向为由右向左,所以将浓缩罐的左端称为尾端)。所述检测器流通池2的入口连通层析柱I的出口端。所述检测器流通池2的出口分别连通至浓缩罐的各浓缩腔上端,且至各浓缩腔的支路上分别设置电磁阀,对应所述A浓缩腔3、B浓缩腔4、C浓缩腔5、D浓缩腔6和杂质浓缩腔7分别命名为一号阀、二号阀、三号阀、四号阀、五号阀、。所述各电磁阀、热介质泵9、负压泵10、冷介质泵11及检测器流通池2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分别设置排料口,浓缩得到的A浓缩液、B浓缩液、C浓缩液、D浓缩液和杂质由各排料口输入对应的收集瓶。
[0019]所述热介质泵9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的右端,并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泵入方向为自右向左。所述负压泵10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的左端,并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以及所述冷凝罐11腔体的上端,吸出方向为自右向左。所述冷介质泵11连通至所述冷凝罐8的内腔下端。所述冷凝罐8的下端排口连通至所述再生溶剂罐12。
[0020]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益在所述浓缩罐与所述冷凝罐8的接触壁之间设置隔热层。
[0021]基本原理:所述热介质泵为浓缩罐的各浓缩腔提供循环热源,使进入各浓缩腔的柱后液中的流动相溶剂气化90%。负压泵10使各浓缩腔内气化后的溶剂气体进入冷凝罐8腔体内,同时,使各浓缩腔产生负压以降低溶剂的气化温度。冷介质泵11为冷凝罐8循环供冷,使气化的溶剂重新液化,并流入再生溶剂罐,作为流动相使用。各组分在所述浓缩罐的各浓缩腔实现浓缩后,从浓缩液出口流出,进入相应的浓缩液收集瓶。
[0022]一般工作方法:带有不同组分的柱后溶剂通过所述检测器流通池时,经过检测后的溶剂按照工艺指令流入规定的浓缩腔进行浓缩,使得到的浓缩液进入相应的收集瓶,具体为:
[0023]所述检测器流通池2没有检测到需要组分时,五号阀处于常开状态,其他电磁阀闭合,废液进入杂质浓缩腔7内分离成再生溶剂和杂质。
[0024]所述检测器流通池2检测到柱后溶剂中存在A组分(A浓缩液)时,一号阀打开,其他电磁阀闭合,A组分进入A浓缩腔3内分离成再生溶剂和A浓缩液。再生溶剂通过负压泵10抽至冷凝罐腔8内,A浓缩液排入收集瓶。
[0025]所述检测器流通池2检测到柱后溶剂中存在B组分时,二号阀打开,其他电磁阀闭合,B组分进入B浓缩腔4内分离成再生溶剂和B浓缩液。同理,再生溶剂通过负压泵10抽至冷凝罐腔内,B浓缩液排入收集瓶。
[0026]以此类推适于C组分、D组分的浓缩等。
[0027]常规的层析柱柱后组分在线浓缩装置的浓缩罐一般为5至8个浓缩腔,根据液体性质,各浓缩腔按照流动方向的顺序顺次排列,且杂质浓缩腔排于末端与冷凝罐8靠邻。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9]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特征是: 包括检测器流通池、浓缩罐、冷凝罐、热介质泵、负压泵、冷介质泵、再生溶剂罐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浓缩罐的内腔分割为并排的多个浓缩腔; 所述冷凝罐固定设置在所述浓缩罐的尾端; 所述检测器流通池的入口连通层析柱的出口端; 所述检测器流通池的出口分别连通至浓缩罐的各浓缩腔上端,且在至各浓缩腔的支路上分别设置电磁阀; 所述各电磁阀、热介质泵、负压泵、冷介质泵及检测器流通池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在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分别设置排料口; 所述热介质泵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的下端; 所述负压泵连通至所述浓缩罐各浓缩腔以及所述冷凝罐腔体的上端; 所述冷介质泵连通至所述冷凝罐的内腔下端; 所述冷凝罐的下端排口连通至所述再生溶剂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浓缩罐在输送方向末端的浓缩腔为杂质浓缩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单元采用的是可编程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浓缩罐与所述冷凝罐的接触壁之间设置隔热层。
【专利摘要】层析柱柱后组份在线浓缩装置,其浓缩罐内腔分为并排的多个浓缩腔;冷凝罐固定设在浓缩罐尾端;检测器流通池入口连层析柱;检测器流通池出口连至浓缩罐各浓缩腔上端,至各浓缩腔的支路上设电磁阀;各浓缩腔的下端分别设排料口;热介质泵连通至各浓缩腔下端;负压泵连通至各浓缩腔及冷凝罐腔体上端;冷介质泵连通至冷凝罐内腔下端;冷凝罐排口连通再生溶剂罐。其能够对层析柱后液体实现在线浓缩和化学溶剂的在线回收,不仅提高浓缩效率,且浓缩时不受层析柱柱后液体存量大小的限制,整个过程在密封环境内进行,适用于容易氧化变质的目标物浓缩液的提取。而且将产生的杂质回收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IPC分类】B01D3-42, B01D3-00
【公开号】CN204428861
【申请号】CN201420797122
【发明人】赵武新, 秦学, 刘艳
【申请人】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