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55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控制阀14控制第二出口 13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外桶8底部还设有支撑座17,支撑座17用于支撑外桶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桶2的底部与外桶8的底部之间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将内桶2支撑起,使得内桶2底部和外桶8底部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扩大了内桶2与储液通道A中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更快地对内桶2中的润滑脂进行加热。
[0035]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通过将内桶设置在外桶内,且内桶和外桶的壁面之间设置有储液通道,有机热载体从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的进油口进入储液通道,储液通道内设置的加热装置对储液通道内的有机热载体进行加热,有机热载体受热后作为传热介质对内桶中的润滑脂均匀加热,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实现了对钢丝绳表面润滑脂的均匀加热,而且以有机热载体作为传热介质时,提高了热效率。
[0036]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的剖面不意图,图4是图3中外桶底部的俯视不意图,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0037]至少一个分流管9,分流管9设置在内桶2内,且分流管9连通至储液通道A,本实施例中,分流管9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如图2-3所示,分流管9可以位于内桶2的侧面,这样储液通道A内受热的导热油20通过分流管9对内桶2中润滑脂19的内部进行加热,储液通道A内的导热油20形成左右对流,更均匀地对内桶2中的润滑脂进行加热,或者,分流管9还可以同时位于内桶2的侧面和底部,且侧面的分流管9和底部的分流管9在内桶2内连通(如图3所示),这样当加热装置18设置在储液通道A的底部时,底部的导热油20受热后,导热油20从底部的分流管9进入,对内桶2中的润滑脂19传热后从侧面的分流管9流出至储液通道A内,储液通道A内的导热油20从下到上形成对流,可以更快更均匀地对内桶2中的润滑脂19传热,从而达到润滑脂19的滴点温度,形成流动的液体,本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18置于储液通道A的底部时,加热装置18与加强筋12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图4中只示出4个加强筋,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筋的数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内筒的重量大小合理的选取,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003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外桶8顶部设有放气口 a,放气口 a连通至储液通道A,且放气口 a上设有压力表4和放气阀5,压力表4用于检测储液通道A内的气压,当加热装置18对储液通道A中的有机热载体加热时,储液通道A内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表4观察到储液通道A内的压力,当压力超过0.5Mpa时,通过放气阀5进行放气,确保了操作过程的安全。
[003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外桶8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把手16,从而更方便地搬动外桶8。
[0040]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设备中加热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8包括加热电阻元件25、温度控制器22、指示灯23和功率转换开关24,加热装置18通过三相插头21接通外接电源,其中,加热电阻元件25设置在储液通道A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储液通道A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电阻元件25通过功率转换开关24与温度控制器22和指示灯23相连,温度控制器22、指示灯23和功率转换开关24设置在外桶8的外侧,使用时,插上电源向左打开功率转换开关24,指示灯23亮,加热电阻元件25的主加热电阻工作,当导热油升温至200°C或要求使用的温度时,控制系统的测温无件(热电偶或热电阻)将检测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温度控制器22,超温报警断电,停止加热,当需要保温时,插上电源向右打开功率转换开关24,加热电阻元件25的保温加热电阻工作,加热电阻下在直流电压表(VD)下以小电流加热,电路处于保温工作。
[0041]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设备,是以导热油为有机热载体,该介质无味、无毒、无环境污染、对操作工人健康无影响、对设备无腐蚀、使用寿命长,且导热油能在较低的工作压力下(〈0.5Mpa)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3400C ),储液通道A中的导热油以液相输送热能,在< 300°C时热载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比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小70?80倍,且在寒冷地区不易冻结,且热效率>95%,实现了对钢丝绳表面润滑脂的均匀加热及保温,同时提高了热效率。
[00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桶、内桶和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内桶设置在所述外桶内,且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的壁面之间设置有储液通道; 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连通至所述储液通道,用于向所述储液通道注入液体;所述外桶上设有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出口连通至所述内桶,所述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所述内桶中的润滑脂;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通道内,用于加热所述储液通道内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设置在所述内桶内,且所述分流管连通至所述储液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的底部和所述外桶的底部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支撑所述内桶以使所述内桶的底部和所述外桶的底部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放气口,所述放气口连通至所述储液通道,且所述放气口上设有压力表和放气阀,所述压力表用于检测所述储液通道内的气压。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连通至所述储液通道,用于排出所述储液通道内的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顶部外侧设有溢油槽,所述溢油槽的底部设有溢油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口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第二出口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口的开启和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底部还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外桶; 所述外桶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内桶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元件、温度控制器、指示灯和功率转换开关,其中,所述加热电阻元件设置在所述储液通道内,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指示灯和所述功率转换开关设置在所述外桶的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设备,加热设备包括:外桶、内桶和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内桶设置在所述外桶内,且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的壁面之间设置有储液通道;所述外桶的顶部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连通至所述储液通道,用于向所述储液通道注入液体;所述外桶上设有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出口连通至所述内桶,所述第一出口用于排出所述内桶中的润滑脂;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液通道内,用于加热所述储液通道内的液体,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设备,实现了对钢丝绳表面润滑脂的均匀加热及保温,提高了热效率。
【IPC分类】B05C11-10, B05C9-14
【公开号】CN204564473
【申请号】CN201420867143
【发明人】冯旭东, 李强, 马桂兰, 张玉祥, 张诗坤, 徐文艺
【申请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