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452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能有效处理储油槽废气的气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废气净化装置是将不能直接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的气体净化装置。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加的今天,其普遍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热处理、表面处理、建材、电子、材料、轻工、日化、制药等诸多行业领域。
[0003]在油品储存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有机物等有害组分的废气。这种废气的有害组分浓度高,并不能直接排入大气,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因此,发展一种能有效处理储油槽或罐排放废气的废气净化装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储油槽废气的废气净化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储油槽、吸收液槽、烟囱;储油槽通过废气管和集气管与吸收液槽相连;烟囱中部设置废气-水换热装置,底部与吸收液槽相通;吸收液槽底部设置有废液出口 ;吸收液通过分配器进入吸收液槽,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作用经吸收液循环管进入烟囱上部。
[0006]优选的,所述废气-水换热装置为管壳式换热器。
[0007]优选的,所述烟囱上部设置有液体分配盘,用于均匀喷淋吸收液,使吸收液与废气充分接触。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储油槽废气的废气净化系统。废气先通入吸收液槽被吸收液初步净化,再在烟囱中被吸收液二次净化,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废气中有机物等有害组分;同时循环使用的吸收液含有有害组分的浓度会更高,非常有利于有机物等物质的回收提取。废气-水换热装置的使用降低了废气排放温度,加热后的水可运用到其他工序,达到了节能减耗的目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
[0011]1-储油槽;2_废气管;3_集气管;4_吸收液槽;5-烟囱;6_吸收液;7_分配器;8-吸收液循环管;9_吸收液循环泵;10_废气-水换热装置;11_废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储油槽1、吸收液槽4、烟囱5 ;储油槽I通过废气管2和集气管3与吸收液槽4相连;吸收液6通过分配器7进入吸收液槽4,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9作用经吸收液循环管8进入烟囱5上部;烟囱5中部设置废气-水换热装置10,底部与吸收液槽4相通;吸收液槽4底部设置有废液出口 11。
[0014]在本实施例中,废气-水换热装置10为管壳式换热器,烟囱5上部设置有液体分配盘。
[0015]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储油槽I中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管2进入集气管3,再通过集气管3进入吸收液槽4,被吸收液槽4中的吸收液初步净化后通过烟囱5的底部进入烟囱5。同时,吸收液6通过分配器7进入吸收液槽4,在吸收液槽4中初步净化废气,部分吸收液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9作用经吸收液循环管8进入烟囱5上部,由液体分配盘进行喷淋。在烟囱中,废气先和废气-水换热装置10进行换热,再和喷淋的吸收液充分反应。净化后的废气由烟囱5顶部排入大气,加热后的水进入其他工序,反应后的吸收液由烟囱5底部流入吸收液槽4。定期从吸收液槽4底部的废液出口 11排放有害组分浓度高的吸收液,并进行下一步的回收利用。
[0016]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应该指明的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储油槽、吸收液槽、烟囱,所述储油槽通过废气管和集气管与吸收液槽相连;所述烟囱中部设置废气-水换热装置,底部与吸收液槽相通;所述吸收液槽底部设置有废液出口 ;其特征在于,吸收液通过分配器进入吸收液槽,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作用经吸收液循环管进入烟囱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水换热装置为管壳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上部设置有液体分配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储油槽、吸收液槽、烟囱;储油槽通过废气管和集气管与吸收液槽相连;烟囱中部设置废气-水换热装置,底部与吸收液槽相通;吸收液槽底部设置有废液出口;吸收液通过分配器进入吸收液槽,再通过吸收液循环泵作用经吸收液循环管进入烟囱上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槽废气净化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有效回收储油槽废气、环保节能等优点。
【IPC分类】B01D53/18
【公开号】CN204656295
【申请号】CN201520232607
【发明人】周玉青, 李强
【申请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