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吸取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815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量吸取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试验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量吸取滴管。
【背景技术】
[000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000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用的滴管,无法准确吸取定量的微量液体试剂,导致滴管取用的试剂量存在偏差,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常见的滴管都是由玻璃直管和套在玻璃直管上端外的橡胶囊组成。这种滴管的缺点是加工成本高,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破碎,橡胶囊易老化变脆,且不便于在滴管上标注刻度线,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微量吸取滴管,解决了现有滴管无法准确吸取定量的微量液体试剂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加工成本高,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破碎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微量吸取滴管,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至少二个囊状物、吸取管和流动管;至少二个囊状物依次连接,吸取管包括吸取尖端和吸取末端,吸取末端连通第一个囊状物,相邻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连通;每个囊状物的容积相同。
[0007]进一步,所述囊状物的容积为1毫升。
[0008]进一步,相邻囊状物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连接片。
[0009]进一步,所述吸取管和所述流动管交错分布。
[0010]进一步,所述囊状物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时,相邻的所述流动管交错分布。
[0011]进一步,所述囊状物、所述吸取管和所述流动管为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
[0012]进一步,所述吸取尖端呈锥形,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所述囊状物的壁厚为0.1mm?0.3mm,所述吸取管的壁厚为0.4mm?1mm。
[0014]进一步,所述囊状物数量为3个,分为第一个囊状物、第二个囊状物和第三个囊状物;所述吸取管的吸取末端连接第一个囊状物,第一个囊状物和第二个囊状物之间通过所述流动管连通;第二个囊状物和第三个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连通。
[0015]进一步,所述吸取末端连通所述第一个囊状物的右侧,第一个囊状物的左侧和所述第二个囊状物的左侧通过所述流动管连通;第二个囊状物的右侧和所述第三个囊状物的右侧通过流动管连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实用新型采用至少二个囊状物结构,由于每个囊状物都有固定相同的的容积,便于操作者掌控吸取、滴落的液体容积,提高吸取定量的微量液体试剂的精度。相邻的流动管交错分布,吸取管和流动管交错分布,保证了前一个囊状物要充满液体,下一个囊状物才会有液体流进
[0018]2、滴管由于采用塑料制成,可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原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都很低;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会被压坏,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实用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0022]图中,1-囊状物;11-第一个囊状物;12-第二个囊状物;13-第三个囊状物;2-吸取管;21_吸取尖端;22_吸取末端;3_流动管;4_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至少二个囊状物1、吸取管2和流动管3 ;至少二个囊状物1依次连接,吸取管2包括吸取尖端21和吸取末端22,吸取末端22连接第一个囊状物11,至少二个囊状物的相邻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3连通。每个囊状物的容积相同,为1毫升,便于控制所吸取液体的量。本实用新型采用至少二个囊状物结构,由于每个囊状物都有固定的容积,便于操作者掌控吸取、滴落的液体容积,提高吸取定量的微量液体试剂的精度。相邻囊状物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连接片4,便于囊状物的固定。相邻的流动管3交错分布,吸取管2和流动管3交错分布,保证了前一个囊状物要充满液体,下一个囊状物才会有液体流进。至少二个囊状物2中每个囊状物的容积依次递增或递减连接。
[0025]本实施例的囊状物数量为3个(但不局限于3个,可以为2个、4个等等),分为第一个囊状物11、第二个囊状物12和第三个囊状物13。吸取末端22连通第一个囊状物11的右侧,第一个囊状物11的左侧和第二个囊状物12的左侧通过流动管3连通;第二个囊状物12的右侧和第三个囊状物13的右侧通过流动管连通。
[0026]囊状物1、吸取管2和流动管3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原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都很低;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不会被压坏,方便实用。吸取尖端21呈锥形,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减小。囊状物1的壁厚为0.1mm?0.3mm,吸取管2的壁厚为0.4mm?1mm。
[0027]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现说明其工作流程:挤压囊状物1,液体从吸取尖端21进入吸取管2,然后从吸取末端进入第一个囊状物11 ;当第一个囊状物11从满液体时,液体经过流动管3进入第二个囊状物12 ;当第二个囊状物12从满液体时,液体经过流动管3进入第三个囊状物13。
[0028]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0029]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至少二个囊状物、吸取管和流动管;至少二个囊状物依次连接,吸取管包括吸取尖端和吸取末端,吸取末端连通第一个囊状物,相邻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连通;每个囊状物的容积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物的容积为1毫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相邻囊状物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连接片。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管和所述流动管交错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物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时,相邻的所述流动管交错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物、所述吸取管和所述流动管为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尖端呈锥形,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1、6或7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物的壁厚为0.1mm?0.3mm,所述吸取管的壁厚为0.4mm?1mm。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状物数量为3个,分为第一个囊状物、第二个囊状物和第三个囊状物;所述吸取管的吸取末端连接第一个囊状物,第一个囊状物和第二个囊状物之间通过所述流动管连通;第二个囊状物和第三个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末端连通所述第一个囊状物的右侧,第一个囊状物的左侧和所述第二个囊状物的左侧通过所述流动管连通;第二个囊状物的右侧和所述第三个囊状物的右侧通过流动管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吸取滴管,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至少二个囊状物、吸取管和流动管;至少二个囊状物依次连接,吸取管包括吸取尖端和吸取末端,吸取末端连通第一个囊状物,相邻囊状物之间通过流动管连通;每个囊状物的容积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便于操作者掌控吸取、滴落的液体容积,提高吸取定量的微量液体试剂的精度。
【IPC分类】B01L3/02
【公开号】CN205007990
【申请号】CN201520719194
【发明人】梁展洪, 杨漾
【申请人】广州璞雅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