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586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分离器,属于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中用于工艺分离的设备。特别适用于含有磁性物质的液—固分离。
无论是连续还是间歇生产流程,催化加氢后的山犁醇中都含有大量的催化剂。国内生产厂家主要用铝/镍合金作为加氢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必须同产品分离,分离后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净化产品,而且可以回收贵金属镍。目前山犁醇同催化剂的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法、机械过滤法等方法。
1、重力沉降法是借助于重力把催化剂分离的一种方法,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不仅大颗粒容易沉降,而且小颗粒也可以通过凝聚或絮凝达到沉淀的效果,因而应用较广。缺点是沉淀设备多(2000吨/年需要20个不锈钢沉淀罐)占地面积大,沉淀时间缓慢,受温度、黏度等条件影响,随操作条件波动较大;2、机械过滤法采用离心或板框等机械方法过滤,这种方法投资省、操作简单,但在生产过程中过滤时温度较高,操作条件恶劣,跑料、漏料现象严重,小颗粒不宜过滤,且产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影响产品质量。
以上两种方法工艺中还须接离子交换工序,才能保证出合格的山犁醇产品,整个过程复杂,而且由于两种方法中较细的催化剂颗粒无法除去,不仅使离子交换柱使用寿命缩短,不适用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以下列方式实现的。一种电磁分离器,结构中包括筒形的分离柱,在分离柱的外侧紧抱着轭铁,分离柱的外侧缠绕着线圈,分离柱内设有多孔挡板,柱内装有填料。
为了加工安装方便,分离柱外侧的轭铁可以做成两块。
分离柱外侧的线圈缠绕在轭铁的外侧,可实现相同效果。
分离柱内的填料使用球形填料,分离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与以往技术相比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使分离过程实现全封闭连续操作,且可以实现微机自控,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分离产品质量稳定,还可以延长后续离子交换柱的使用寿命,由于使用了反洗技术,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以分离山犁醇溶液为例。把交流电通过直流电源整流后得到直流电,经过线圈后产生高梯度磁场,让含有催化剂颗粒的山犁醇溶液通过电磁分离柱,因镍催化剂含有磁性,则当山犁醇溶液通过电磁分离柱时,镍催化剂颗粒基本全部被吸附在电磁分离柱的填料上,当电磁分离柱达到饱和吸附量时,只要断电使磁力消失,就可以通过反洗的方法回收催化剂,回收的催化剂可以回到加氢工序中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对含有磁性物质(如铁、镍)的固液体系的分离均适用。
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分离柱;2、左电磁轭铁;3、线圈;4、分离柱出口法兰;5、多孔档板;6、球型填料;7、右电磁轭铁;8、分离柱入口法兰。
参见


图1,分离柱1为筒形,上端有入口法兰8,下端有出口法兰4,用于和反应装置连接,分离柱1内设有多孔挡扳5,柱内装有球形填料6,分离柱1的外侧缠绕有线圈3,电磁轭铁(2)和(7)中间段与线圈3相对应处开有凹槽,上下两端头与分离柱1结合处分别开有半圆形凹槽,以使两电磁轭铁(2)和(7)紧紧抱在分离柱1的外侧,配合方式可以采用粘接、卡接或焊接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筒形分离柱(1)的外侧紧抱着轭铁(2)和(7),筒形分离柱(1)外侧缠绕线圈(3),在筒形分离柱(1)内设有多孔挡板(5),筒形分离柱(1)内装有填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线圈(3)缠绕在轭铁(2)和(7)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筒形分离柱(1)内的填料(6)为球形填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分离器。结构中包括筒形分离柱,柱内设有多孔挡板,装有填料,分离柱外侧缠绕有线圈,电磁轭铁紧紧抱在分离柱的外侧,在分离柱的两端有用于与其它反应装置连接用的法兰。属于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中用于工艺分离的设备。特别适用于含有磁性物质的液一固分离,如用于加氢反应后镍催化剂颗粒同溶液的分离。其操作简单,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区洁净。产品中催化剂颗粒含量可满足不同指标要求。
文档编号B03C1/02GK2535130SQ0220505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5日
发明者李建军, 胡永琪, 康文通, 刘勤, 赵凤云 申请人:河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