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192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棒。
背景技术
安装和检修后的汽轮机主油箱、主油箱、磨煤机润滑油箱及油管路不可避免地存在含铁硬杂质颗粒。由于部分微笑颗粒粘附到设备表面及管壁上,当设备投入运行,工况油温升高时,这些杂质就会随润滑油进入轴承,造成轴瓦、轴颈的磨损,特别是小于50um以下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危害更大。目前,对这些细小杂质较多地采用循环滤油的方法逐步去除,但所需时间长,也有的采用在油箱内吸附式布置一定数量的磁棒,将油中所含的铁、 钴、镍、铬及其它金属杂质吸走,但这些吸附出来的金属粘附在磁棒表面不易脱离,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慢慢将其刮走,由于磁棒的吸附能力较强,很难清除干净,特别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若长期吸附在磁棒表面,便会降低磁棒的吸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便于清理的磁棒。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磁棒,包括一导磁外壳,所述导磁外壳内设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外壳两端连接有非金属体,所述的非金属体呈锥形结构。所述的稀土永磁材料为钕铁硼磁体或钐钴永磁体。所述的钕铁硼磁体或钐钴永磁体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的导磁外壳为圆柱形或方形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有效吸附和清理油箱中长期磨损出现的金属细小颗粒,减少轴承、轴瓦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导磁外壳两端设置的非金属体,可以很方便擦拭吸附在导磁外壳上的杂质。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1,磁棒,包括一导磁外壳1,导磁外壳1内设有稀土永磁材料,导磁外壳1两端连接有非金属体2,非金属体2呈锥形结构,稀土永磁材料选用钕铁硼磁体3,钕铁硼磁3 体设有若干个,均勻设于导磁外壳1内,导磁外壳1为圆柱形结构,在清理杂质的过程中,只需将杂质沿导磁外壳1向两端的非金属体2移动,让非金属体2成为过渡体,便可很方便的将杂质清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磁棒,包括一导磁外壳,所述导磁外壳内设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外壳两端连接有非金属体,所述的非金属体呈锥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永磁材料为钕铁硼磁体或钐钴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钕铁硼磁体或钐钴永磁体至少设有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磁外壳为圆柱形或方形结构。
全文摘要
磁棒,涉及磁性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一导磁外壳,所述导磁外壳内设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外壳两端连接有非金属体,所述的非金属体呈锥形结构。本发明可有效吸附和清理油箱中长期磨损出现的金属细小颗粒,减少轴承、轴瓦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导磁外壳两端设置的非金属体,可以很方便擦拭吸附在导磁外壳上的杂质。
文档编号B03C1/02GK102527506SQ2012100073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于磊, 吕超, 赵东强, 赵东楼, 郑桂彬 申请人:安徽省荆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