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70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采暖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作为家庭采暖和热水的的供应设备,采暖炉在中国的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尤其以燃煤采暖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采暖炉的燃烧设备主要主要包括上层燃烧室,下层煤灰室和设置于上层燃烧室和下层煤灰室之间的炉条。在应用这种燃烧设备的过程中,将块状煤送入上层燃烧室,煤块在燃烧室燃烧后生成的煤灰落入下层煤灰室,操作人员从下层煤灰室将煤灰除去。其中,煤块燃烧所需的风量一般由下层煤灰室通过炉条之间的缝隙进入上层燃烧室。为了防止煤灰堵住炉条上的缝隙,一般的采暖炉的炉条之间的缝隙都设置的有一些偏大。然而,由于炉条缝隙的这种偏大设置,很多比较小的还没燃烧完全的煤块便由炉条之间的缝隙落入下方的煤灰室中。不仅造成了煤的浪费,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被操作人员移至室外,也造成了一定的火灾隐患。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回收下层煤灰室中未燃烧完全的煤块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是本领与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该采暖炉用炉灰筛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从而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采暖炉用炉灰筛,包括筛面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支撑所述筛面本体的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的把手。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防止煤块滑落的挡板。优选地,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挡板上且用于使煤灰脱落的煤灰孔眼。优选地,所述筛面本体为矩形,所述筛面本体的边长大于10厘米且小于21厘米。优选地,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上的筛眼为矩形或者圆形,所述筛眼的面积大于16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优选地,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5毫米且小于35毫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包括筛面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支撑所述筛面本体的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的把手。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时,支撑杆固定设置于筛面本体上,并且在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对炉灰筛进行操作的把手,在具体使用时,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随着煤灰通过炉条之间的缝隙坠入到煤灰室,操作人员将本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放置于煤灰室中,煤灰会继续透过设置于采暖炉用炉灰筛上的筛面本体上的筛眼落入到煤灰室的底部,未燃烧完全的煤块被截留至炉灰筛上,操作人员手持把手通过支撑杆将筛面本体移动至燃烧室中,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重新放入燃烧室以使其完成二次燃烧,不仅仅节约了煤炭资源,并且避免了由于将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直接放置室外从而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可以对未燃烧完全的煤块进行二次过滤,并且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重新放入燃烧室中使继续完成二次燃烧,不仅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同时可以防止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直接移至室外从而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其中,图1-图2中:01-筛面本体、02-筛眼、03-支撑杆、04-把手、05-煤灰孔眼、0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该采暖炉用炉灰筛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从而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包括筛面本体01和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01的边沿且用于支撑所述筛面本体01的支撑杆0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03的端部的把手04。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时,支撑杆03固定设置于筛面本体01上,并且在支撑杆03的另一端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对炉灰筛进行操作的把手04,在具体使用时,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随着煤灰通过炉条之间的缝隙坠入到煤灰室,操作人员将本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放置于煤灰室中,煤灰透过筛面本体01上的筛眼02落入到煤灰室的底部,未燃烧完全的煤块被截留至筛面本体01上,操作人员通过把手04利用支撑杆03将筛面本体01移动至燃烧室中,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重新放入燃烧室以使其完成二次燃烧,不仅仅节约了煤炭资源,并且避免了由于将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直接放置室外从而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可以对未燃烧完全的煤块进行二次过滤,并且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重新放入燃烧室中使继续完成二次燃烧,不仅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同时可以防止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直接移至室外从而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是本领与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筛面本体01进行抖动以加速在其上面的煤块和煤灰的分离过程,并且还可以将本新型提供的炉灰筛深入到煤灰室的煤灰中进行对已经落入煤灰中的煤块进行二次分离,本新型对其具体使用方法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未燃烧完全的煤块从筛面本体01的边沿滑落,可以在筛面本体01的边沿设置相应的挡板06,挡板06的高度应根据煤灰室的大小具体设置,更为具体的,挡板06的高度应该设置于5毫米和35毫米之间。挡板06的上沿可以设置为同一高度,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形状,具体的,为了方便对已经落入煤灰室底部的煤块进行筛选,可以将挡板06具体采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设置形式,对挡板的具体设置形式,本新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优选及举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挡板06上设置相应的煤灰孔眼05,以避免已燃烧完全的煤灰在挡板06附近积存。对于筛面本体01的具体形状,为了便于其在煤灰室内移动和并且为了便于挡板06的设置,可以采用矩形,具体的,矩形的边长应该设置于10厘米和21厘米之间。当然,筛面本体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本新型在此不一一赘述。对于筛眼0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未燃烧完全的煤块的形状而做具体的设置,具体的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对于其大小,为了取得比较好的煤块截留和便于煤灰排除的效果,具体可以设置于16厘米和100厘米之间。作为优选,筛面本体01具体可以采用相应的金属丝绕制而成,筛眼02可以具体为由相应的金属丝横竖交叉而形成的网格。相应的,本新型提供的炉灰筛的把手04可以通过将支撑杆03的端部弯折而成,在没有对炉灰筛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弯折的把手04将该炉灰筛挂至墙体上,节省了整个装置所占用的地面空间。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炉灰筛的把手04设置为其它的形式,本新型在此不一一赘述。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包括筛面本体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支撑所述筛面本体的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的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防止煤块滑落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挡板上且用于使煤灰脱落的煤灰孔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面本体为矩形,所述筛面本体的边长大于10厘米且小于21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上的筛眼为矩形或者圆形,所述筛眼的面积大于16平方毫米且小于100平方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5毫米且小于3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暖炉用炉灰筛,包括筛面本体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筛面本体的边沿且用于支撑所述筛面的支撑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的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暖炉用炉灰筛可以对未燃烧完全的煤块进行二次过滤,并且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重新放入燃烧室中使继续完成二次燃烧,不仅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同时可以防止将未燃烧完全的煤块直接移至室外从而可能带来的火灾隐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燃烧完全的煤块落入煤灰室引起煤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
文档编号B07B1/46GK203030496SQ20122071593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刘锡坤 申请人:刘锡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