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654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天然骨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度模数是衡量砂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耐久性指标。现有施工规范要求砂的细度模数为2.4 2.8。受现有技术条件制约,砂的细度模数调整工艺及方法要么复杂,导致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加大;要么工艺简单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成品砂的生产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及施工方法,采用此项技术既能够满足混凝土骨料的质量要求,又易于操作,同时有利于减少资源投入,降低工程投资并有利于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尤其是成品砂的细度模数得以灵活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它包括受料仓,受料仓下设置有棒条式给料机,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下通过第一胶带机与半成品堆场连接,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上与颚式破碎机连接,颚式破碎机的排料口通过第一胶带机与半成品堆场连接;所述的半成品堆场下部设有第二胶带机,第二胶带机的下方设有多台多层圆振动筛,多台多层圆振动筛下部设有多个成品堆场,多个成品堆场内分别会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混凝土骨料;该系统还设有供水设施、棒磨机和废水处理设施,供水设施分别对系统的受料仓的仓面进行喷雾、对多台多层圆振动筛的筛面进行喷淋冲冼以及对棒磨机破碎腔内进行注水棒磨制砂;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统一汇聚至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循环应用于加工系统生产用水。上述第二胶带机一端的上部设有除铁器。上述多台三层圆振动筛为2台三层圆振动筛,2台三层圆振动筛上下位置依次设置,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一层通过第三胶带机与第一调料仓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二层筛上骨料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胶带机与第一调节料仓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五胶带机与第一成品堆场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三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六胶带机与第二成品堆场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料仓下面设有变频式电磁给料机,变频式电磁给料机与中碎圆锥破碎机连接,中碎圆锥破碎机的排料口与第二胶带机连接。上述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三层筛下与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一层筛上骨料通过第七胶带机与第三成品堆场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二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八胶带机与第四成品堆场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的第三层筛上通过第九胶带机与第二调节料仓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筛下设有第一螺旋冼砂机,在第一螺旋冼砂机的出料口设有第一脱水筛,第一脱水筛下依次设有第十胶带机与第十一胶带机;所述的第二调节料仓下面设有电动弧形门,电动弧形门通过第十二胶带机与棒磨机连接,棒磨机的排料口与第二螺旋冼砂机连接,第二螺旋冼砂机的排料口与第二脱水筛连接,第二脱水筛的出料口通过第十一胶带机及第十三胶带机与第五成品堆场连接。上述系统内还设有刮砂机,系统内的生产废水统一汇聚至刮砂机进行细砂回收,回收后的细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胶带机进入弃料堆场堆存,另一路进入第十一胶带机进行混掺后进入第五成品砂堆场堆存。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1、系统不改变天然砂自然级配的产量的前题下,实现有效地控制天然砂的细度模数,避免了增加砂的产量导致砂料过剩造成弃料,既提高了砂的质量,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2、选择3 5_粒径的粗砂作为棒磨机制砂原料,有效地降低了棒磨机运行钢棒损耗和能耗。3、从系统外的开采料源进行控制,实现粗细级配搭配,既提高了系统的生产效率,又保证了砂的细度模数可灵活调整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它包括受料仓1,受料仓下设置有棒条式给料机2,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下通过第一胶带机4与半成品堆场5连接,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上与颚式破碎机3连接,颚式破碎机3的排料口通过第一胶带机4与半成品堆场5连接;所述的半成品堆场5下部设有第二胶带机8,第二胶带机8的下方设有多台多层圆振动筛9、16,多台多层圆振动筛下部设有多个成品堆场34、35、36、37、38,多个成品堆场内分别会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混凝土骨料;该系统还设有供水设施33、棒磨机23和废水处理设施32,供水设施分别对系统的受料仓I的仓面进行喷雾、对多台多层圆振动筛9、16的筛面进行喷淋冲冼以及对棒磨机23破碎腔内进行注水棒磨制砂;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统一汇聚至废水处理设施32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循环应用于加工系统生产用水。所述第二胶带机8 一端的上部设有除铁器7。所述多台三层圆振动筛为2台三层圆振动筛9、16,2台三层圆振动筛上下位置依次设置,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一层通过第三胶带机10与第一调料仓11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二层筛上骨料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胶带机10与第一调节料仓11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五胶带机14与第一成品堆场34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三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六胶带机15与第二成品堆场35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料仓11下面设有变频式电磁给料机12,变频式电磁给料机与中碎圆锥破碎机13连接,中碎圆锥破碎机13的排料口与第二胶带机8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三层筛下与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一层筛上骨料通过第七胶带机17与第三成品堆场36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二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八胶带机18与第四成品堆场37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三层筛上通过第九胶带机19与第二调节料仓20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筛下设有第一螺旋冼砂机26,在第一螺旋冼砂机26的出料口设有第一脱水筛27,第一脱水筛下依次设有第十胶带机28与第十一胶带机29 ;所述的第二调节料仓20下面设有电动弧形门21,电动弧形门通过第十二胶带机22与棒磨机23连接,棒磨机23的排料口与第二螺旋冼砂机24连接,第二螺旋冼砂机24的排料口与第二脱水筛25连接,第二脱水筛25的出料口通过第i^一胶带机29及第十三胶带机30与第五成品堆场38连接。该系统内还设有刮砂机31,系统内的生产废水统一汇聚至刮砂机31进行细砂回收,回收后的细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胶带机39进入弃料堆场40堆存,另一路进入第十一胶带机29进行混掺后进入第五成品砂堆场38堆存。利用本系统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方法如下:I)、在天然砂砾石料场规划多个开采区,根据各开采区的级配差异设计各采区的开采比例,进行有秩序的开采,以确保进入加工系统的开采毛料级配粗细均匀;2)、来自开挖的天然砂砾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输至受料仓I的排料口卸至棒条式给料机2,棒条给料机筛上> 150mm的砾石料经棒条式给料机2输送至颚式破碎机3破碎,破碎后的砾石料与棒条给料机筛下< 150_的砂砾石料经卸料漏斗汇聚至第一胶带机4输送到半成品料堆场5堆存;
3)、在半成品料堆场5下设有多个卸料口,每个卸料口下对应地安装有一台变频式电磁给料机6,通过变频式电磁给料机6将半成品料堆场5上堆存的半成品砂砾石料源卸至第二胶带机8 ;4)、为防止混存在料源中的风钻钻头及挖掘机的斗牙等铁件损坏系统内的中碎圆锥破碎机13,在第二胶带机8的头部安装有除铁器7,以剔除混存在料源中的钻头及挖掘机的斗牙等铁件;5)、第二胶带机8将装载着的半成品输送至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进行冲冼筛分,第一层筛上> 150mm的砂碌石料通过第三胶带机10输送至第一调节料仓11堆存与中碎圆锥破碎机13、第二胶带机8形成闭路进行破碎;6)、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二层筛上80 150mm骨料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胶带机10输送至第一调节料仓11堆存,并与中碎圆锥破碎机13、第二胶带机8形成闭路进行破碎;另一路通过第五胶带机14输送至粒径为80 150mm的第一成品堆场34堆存;7)、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三层筛上粒径为40 80mm骨料通过第六胶带机15输送至第二成品砂堆场35堆存;8)、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一层筛上粒径为20 40mm骨料通过第七胶带机17输送至第三成品堆场36堆存;9)、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二层筛上粒径为5 20mm骨料通过第八胶带机18输送至第四成品堆场37堆存;10)、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三层筛上粒径为3 5mm骨料通过第九胶带机19输送至第二调节料仓20堆存,第二调节料仓20下设电动弧门21,通过电动弧门21将第二调节料仓20内的粒径为3 5mm粗砂输送至第十二胶带机22然后输送至棒磨机23进行制砂;经棒磨机23加工的砂料进入第二螺旋冼砂机24,经过第二螺旋冼砂机24冼选后的砂料进入第二脱水筛25,经过第二脱水筛25脱水后的砂料通过第十一胶带机29及第十三胶带机30混合后进入成品砂堆场堆存;11)、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三层筛下粒径< 3mm砂料通过漏斗进入第一螺旋冼砂机26,经过第一螺旋冼砂机26冼选后的砂料进入第一脱水筛27,经过第一脱水筛27脱水后的砂料与棒磨机23制的砂料通过第十胶带机28、第^ 胶带机29及第十三胶带机30混合后进入成品砂堆场堆存。采用上述的步骤并采用下述方法砂的细度模数得以有效调整:a、考虑到经三层振动筛骨料冲冼及螺旋冼砂机砂料在水冼过程中的细砂流失,从而导致砂的细度模数偏大,因而在系统内设有多台刮砂机。在生产过程中,系统内的生产废水统一汇聚至刮砂机内进行细砂回收。回收后的细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胶带机39进入弃料堆场堆存,另一路进入第十一胶带机29进行混掺后进入第五成品砂堆场堆存。进入两路的细砂流量的大小,可根据成品砂细度模数的试验情况,进行确定进入成品中细砂的回收量。b、考虑方便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在主筛分第二台圆振动筛16选用三层筛网,设置一层3mm的筛网,将< 5mm砂料分为3 5mm和O 3mm两级,将3 5mm粗砂通过胶带机输至棒磨机制砂;棒磨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可通过调整棒磨机的装钢棒量、棒磨机进料量及给水量可实现灵活调整。C、为方便砂的细度模数调整,可更换第二台圆振动筛16的第三层筛网,可根据砂的细度模数的生产要求,分别选用2.5 mm、2.8 mm、3mm、3.5 mm的筛网,可以满足成品砂细度模数的生产要求。d、采用变换第一螺旋冼砂机26及第二螺旋冼砂机24的给水量大小,以及通过改变螺旋冼砂机的螺旋直径及螺旋冼砂机的螺旋转速的大小,可以有效控制螺旋冼砂机冼砂过程中细砂的溢出量的多少,从而可以有效调整砂 的细度模数的大小。e、采用上述方法可将成品砂的细度模数调整在2.4 2.8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受料仓(I),受料仓下设置有棒条式给料机(2),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下通过第一胶带机(4)与半成品堆场(5)连接,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上与颚式破碎机(3)连接,颚式破碎机(3)的排料口通过第一胶带机(4)与半成品堆场(5)连接;所述的半成品堆场(5)下部设有第二胶带机(8),第二胶带机(8)的下方设有多台多层圆振动筛(9、16),多台多层圆振动筛下部设有多个成品堆场(34、35、36、37、38),多个成品堆场内分别会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混凝土骨料;该系统还设有供水设施(33)、棒磨机(23)和废水处理设施(32),供水设施分别对系统的受料仓(I)的仓面进行喷雾、对多台多层圆振动筛(9、16)的筛面进行喷淋冲冼以及对棒磨机(23)破碎腔内进行注水棒磨制砂;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统一汇聚至废水处理设施(32)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循环应用于加工系统生产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带机(8 ) —端的上部设有除铁器(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台三层圆振动筛为2台三层圆振动筛(9、16),2台三层圆振动筛上下位置依次设置,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一层通过第三胶带机(10)与第一调料仓(11)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二层筛上骨料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胶带机(10)与第一调节料仓(11)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五胶带机(14)与第一成品堆场(34)连接;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三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六胶带机(15)与第二成品堆场(35)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料仓(11)下面设有变频式电磁给料机(12),变频式电磁给料机与中碎圆锥破碎机(13)连接,中碎圆锥破碎机(13)的排料口与第二胶带机(8)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台三层圆振动筛(9)的第三层筛下与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一层筛上骨料通过第七胶带机(17)与第三成品堆场(36)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二层筛上骨料通过第八胶带机(18)与第四成品堆场(37)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的第三层筛上通过第九胶带机(19)与第二调节料仓(20)连接,第二台三层圆振动筛(16)筛下设有第一螺旋冼砂机(26),在第一螺旋冼砂机(26)的出料口设有第一脱水筛(27),第一脱水筛下依次设有第十胶带机(28)与第十一胶带机(29);所述的第二调节料仓(20)下面设有电动弧形门(21),电动弧形门通过第十二胶带机(22)与棒磨机(23)连接,棒磨机(23)的排料口与第二螺旋冼砂机(24)连接,第二螺旋冼砂机(24)的排料口与第二脱水筛(25)连接,第二脱水筛(25)的出料口通过第十一胶带机(29)及第十三胶带机(30)与第五成品堆场(38)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内还设有刮砂机(31 ),系统内的生产废水统一汇聚至刮砂机(31)进行细砂回收,回收后的细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四胶带机(39)进入弃料堆场(40)堆存,另一路进入第十一胶带机(29)进行混掺后进入第五成品砂堆场(38)堆存。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整天然砂细度模数的加工系统,它包括受料仓,受料仓下设置有棒条式给料机,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下通过第一胶带机与半成品堆场连接,棒条式给料机的筛上与颚式破碎机连接,颚式破碎机的排料口通过第一胶带机与半成品堆场连接;所述的半成品堆场下部设有第二胶带机,第二胶带机的下方设有多台多层圆振动筛,多台多层圆振动筛下部设有多个成品堆场,多个成品堆场内分别会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混凝土骨料;该系统还设有供水设施、棒磨机和废水处理设施。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天然砂自然级配的产量的前题下,实现有效地控制天然砂的细度模数,避免了增加砂的产量导致砂料过剩造成弃料,既提高了砂的质量,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
文档编号B07B1/55GK203030364SQ20132002739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宏, 李进, 张宁, 曹军, 谢绍思, 焦正泉 申请人: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