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906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静电除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较好的吸油烟机在油脂分离度上可以做到90%及以上,但其实还是有部分油烟和大量的pm2.5颗粒被直接排到室外。由于室外空气质量日渐堪忧,严重影响人类室外活动和身体健康,油烟作为室外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其吸油烟机外排气体进行净化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油烟对室内外环境的污染,减少公众,尤其是区域周边的公众对于餐饮企业的排斥,需要采用油烟净化装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油烟净化装置有:机械式油烟净化装置,水雾喷淋式油烟净化装置和静电式油烟净化装置。将静电技术应用于吸油烟机可起到很好的油烟净化效果。

现有的高压静电油烟净化装置通常有两种结构,一是蜂巢式的电场发生器,二是平板式的电场发生器。前者的阴极是彼此连成一体的正六边形的六面孔,形状如蜂巢一般,在每一个正六面孔的几何中心设置一根长针,长针是阳极。高压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电场发生器的阳极,电源负极连接电场发生器的阴极。通电后在针尖附近发生电晕,电离空气,产生大量带电的正、负离子,针尖的后部是吸附电场。当油烟微粒进入蜂巢电场发生器后,油烟微粒被正、负离子捕获,成为载荷油烟微粒。在风力的驱动下,载荷微粒在吸附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其相应的收集极运动过去,达到油烟沉积、净化空气的目的。在同一个正六面体孔内,前端电离场的工作电压与后部吸附场的工作电压差异很大。其存在以下缺点:电压过高,后部电场火花放电;降低工作电压满足后部要求,前端的电晕微弱,不能产生大量正、负离子,油烟净化能力下降,而且生产工艺复杂。

如申请号为201420717912.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吸油烟机及其高压静电油烟分离器,为平板式的电场发生器,包括绝缘外壳、板式高压电离装置和板式高压静电吸附装置,高压静电吸附装置包括多块相互交替隔开的阴极片和阳极片,各阴极片通过螺栓穿套在一起并用金属隔套隔开,各阳极片通过螺栓穿套在一起并用金属隔套隔开。这类装置一般体积较大,而且一般为了获得较好的静电除油烟效果,必须增大阴极片和阳极片的总面积,因此整体体积无法做到较小。

如中国专利cn203972134u所公开的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也是典型的蜂巢结构的高压静电净化装置。这样的结构虽然静电灰尘或者油烟颗粒的荷电能力较好,但是整体体积庞大,安装和拆卸都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静电除油烟效果较好、并且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拆卸和安装,能够在小空间范围内提高静电除油烟效率的静电除油烟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电除油烟装置,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相对间隔并且交替设置的极板和导线,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相对间隔并且交替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连接至静电产生装置的正、负极,所述极板和导线分别连接至静电产生装置的正、负极,所述正、负极板以及极板均沿第一、第二模块的轴向延伸,所述导线与第一、第二模块的轴向垂直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块包括极板固定架、导线固定架,固定在极板固定架上的极板,和固定在导线固定架上并与所述极板间隔相对的导线,所述极板和导线交替间隔设置,所述极板固定架设于所述导线固定架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所述极板固定架包括环形的支架以及位于支架上间隔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供极板的端部卡合固定,所述支架的周面上相对的两端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耳,所述凸耳与导线固定架固定连接。

为了固定导线,所述导线固定架包括环形的周壁,所述周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缺口,所述导线固定卡入所述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周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间隔分布的缺口。

所述周壁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周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固定凸条,所述固定凸条沿环形的周壁的轴向前后延伸并且突出于所述环形的周壁,所述凸耳与所述固定凸条固定连接。

为了隔开导线连接接头与极板,所述其中一个固定凸条的一侧的环形的周壁上设有导线连接接头连接导线和外界的高压静电发生装置,该导线连接接头的前后两侧的环形的周壁设有突起的隔开导线连接接头和极板固定架的挡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环形的壳体以及固定位于壳体的前后两侧的极板固定架,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沿其周向间隔的第一组卡块和第二组卡块,所述第一组卡块与位于壳体后侧的极板固定架之间固定所述正、负极板中的一组,所述第二组卡块与位于壳体前侧的极板固定架之间固定所述正、负极板中的另一组。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块前侧的极板固定架与第一模块后侧的极板固定架为同一个,并且所述极板固定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卡槽,并且前后两侧的卡槽相互错开设置。

为了防止爬电,所述极板固定架同一侧的相邻的卡槽之间的位置形成内凹的弧形。

为了防止电荷积累,所述正、负极板的边缘为圆角过渡。

为了防止电荷积累,所述极板固定架和导线固定架的边缘都为圆角过渡。

为了从内向外引导油滴防止油滴积累,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边缘形成倒角,并且所述倒角所在的壳体内表面与正、负极板之间的间距为2mm-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静电除油烟装置,不但除油烟效果较好、并且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拆卸和安装,能够在小空间范围内提高静电除油烟效率,而且能够防止表面放电、吸引液滴而形成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第一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第二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第一模块的部件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第二模块的部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的静电除油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其中第一模块1为极板与导线相对产生电场的静电除油烟模块,第二模块2为正负极板相对的静电除油烟模块。该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同轴设置,并且气流方向为该静电除油烟装置的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的轴向,从第一模块1的一端进入流入第二模块2,并且第二模块2的另一端流出,以该气流的流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描述以下部件的前后方向。

如图2、4所示,为该第一模块1的示意图以及部件分解图。该第一模块1包括依次设置的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该极板固定架11上固定设有极板13,导线固定架12上固定设有导线14。该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同轴设置,并且,该极板13与极板固定架11的轴向同向延伸,导线13与导线固定架12垂直延伸。

该极板固定架11包括环形的支架111,该支架111为方形杆体,位于导线固定架12的至少一端外侧,并且该支架111上设有向着极板13的端部设置的与极板13的端部卡合的卡槽112,该卡槽112在支架111上平行间隔设置。该支架111的两个相对的端部设有凸耳113与导线固定架12固定连接。极板13的端部上设有与该卡槽112相匹配的开口131。

该导线固定架12包括环形的周壁121,该环形的周壁121的轴线方向上的前后两端,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缺口122用于卡入固定导线14,导线14与环形的而周壁121的轴垂直卡在该环形的周壁121的轴向方向上前后两端的两个平面内。所述导线14为沿导线固定架12的径向延伸的间隔平行设置的多条。

该环形的周壁121上在外周面上沿其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凸条123,该固定凸条123沿环形的周壁121的轴向前后延伸,并且该固定凸条12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极板固定架11上的凸耳113固定连接。因为极板固定架11位于导线固定架12的前后两端,极板13在前后两个极板固定架11之间固定延伸,因此极板13沿导线固定架12的轴向延伸并且穿过导线固定架12,极板13与导线固定架12的内侧表面之间均具有间隔,防止两者之间因为距离过近而产生爬电,使得极板13与导线14之间产生短路。

并且该凸条123与环形的周壁121上用于固定导线的缺口122之间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间隔。并且凸条123的前后两端伸出于环形的周壁121的前后两端。虽然极板固定架11、导线固定架12都是采用绝缘材料,但是由于该静电除油烟装置,在使用久后,油烟会聚集在导线固定架或者极板固定架上,如果油烟粘连,会造成导线与极板之间产生导电,因此,上述的结构,都是减小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之间的接触面积,而防止表面放电,进而防止导线与极板之间的短路。

而且极板13的边缘,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的边缘,都尽量采用圆角过渡形式,这样是为了防止液滴在直角尖锐处堆积,进而电荷的积聚会吸引油烟的液滴,使得油烟积累在极板13、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的边缘。当油滴积累过多时可能会造成液滴吸引进而造成短路。

并且,如图2、7所示,该导线固定架12的外表面上设有导线连接接头125,该导线连接接头125位于其中一个固定凸条123的一侧,该导线连接接头125接通外界的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和导线固定架12上的导线14,并且该导线连接接头125的前后两侧的导线固定架12的环形的周壁121上,设有突起的挡片126,将导线连接接头125与环形的周壁121前后两端的极板固定架11更好地隔离开。

如图3、4、5和8所示,该第二模块2包括环形的壳体21,以及固定位于壳体21的前后两侧的极板固定架11,该极板固定架与第一模块1中的极板固定架11为相同的结构。该壳体21与极板固定架11同轴设置,并且与第一模块1中的极板固定架11和导线固定架12也同轴设置。该壳体21前后设有两个极板固定架11,并且第二模块2还包括沿环形的壳体21的轴向延伸的平行并且交替设置的正极板22和负极板23,壳体21前后两个极板固定架11分别固定一组正极板22和一组负极板23。即前端的极板固定架11固定正极板、负极板中的一组,后端的极板固定架11固定正极板、负极板中的另一组。

该壳体21的内表面上,设有前后两组卡块,分别为位于前侧的沿其周向间隔的第一组卡块211,和位于后侧的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卡块212,该第一组卡块和第二组卡块上均设有卡槽均用于卡合极板的边沿,该第一组卡块211与壳体21后侧的极板固定架11上的卡槽112相对应,用于固定卡合正负极板中其中一组的前后两端,而第二组卡块212与壳体21的前侧的极板固定架11上的卡槽112相对应,用于固定卡合正负极板中另一组的前后两端。因此,该第一组卡块211和第二组卡块212在壳体21的周向方向上错开设置。正极板22和负极板23上均设有开口24与卡块上的卡槽卡合。并且正、负极板的前后端,向着与其不连接的极板固定架11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绕开该极板固定架11的缺口25。

并且,该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相邻处可以共同共用一个极板固定架11。如图5、6所示,该极板固定架11的环形的支架111的两侧都设有卡槽112,并且环形支架111的前后两侧的卡槽112相互错开设置。即第一模块1和第二模块2之间的极板固定架11同时固定连接第一模块1中的极板13以及第二模块2中的正、负极板中的其中一组。这样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壳体21上向着第一模块的导线固定架12设有突出的卡勾215,勾住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之间的极板固定架11。并且壳体21后侧设有向着后侧的极板固定架11突出的凸块213,该凸块213伸出位于壳体21的后侧并且与极板固定架11上的凸耳11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该第一组卡块211和第二组卡块212的错开设置,使得正负极板之间更加不容易因为爬电而产生短路。而且为了更好地防止电荷积累吸引油滴,如图5、6所示,该极板固定架11,两面相互错开的卡槽112,并且同一侧上,相邻卡槽112之间的位置形成内凹的弧形。该内凹的弧形对应于另一面上的卡槽11,减小两面的极板与极板固定架11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极板固定架11所固定连接的两面的极板产生短路。

并且如图5、6所示,壳体21的内表面的前后两端边缘设置有倒角210,该倒角210用于将内表面上的油导出至外表面方向,避免液体油烟在壳体21的边缘的累积,并且壳体21的边缘内表面,即设置倒角210的内表面位置与极板之间,如图5所示为与正极板22之间,具有间隙d,该间隙为2mm-20mm,优选地为5mm-12mm。这样的倒角和间隙的设置,能够防止壳体21的边缘因为油滴的积累与极板之间产生短路而烧穿。

该静电除油烟装置,不但结构紧凑,而且具有导线与极板相对的第一模块和极板与极板相对的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使得油滴或者灰尘更加易于荷电,而第二模块使得荷电的油滴或者灰尘更加容易被吸附,而且该静电除油烟装置,在有限的小体积空间内,设置更多的导线和极板,使得电场产生更加均匀,液滴或者灰尘吸附效果更好。并且合理设置不同正负极的极板的固定结构,以及导线与极板的固定结构,使得正负极之间不会因为表面放电或者油滴累积而造成短路。整体除尘效果更好,并且使用寿命长。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