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736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

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又称作卡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货车较多用于装载货物,然而如今人们卸货通常是直接货车控制车厢倾倒卸货,然后对货物进行分类,这大大浪费了人力劳动,拖慢了工作效率,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节约时间、降低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如今人们卸货分离货物时人力劳动消耗大、时间使用长、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时间、降低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包括有底板、第一支杆、放置框、下料装置和分离装置,底板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杆,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放有放置框,第一支杆顶部连接有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外侧的右侧设有分离装置。

优选地,下料装置包括有下料管、导向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第一支杆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下料管与导向管连通,导向管上部开有第一通孔,导向管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导向管与第一出料管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导向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

优选地,分离装置包括有支板、电机、第二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转板、第一l形杆、第一横板,下料管外侧的右侧的上部设有支板,支板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下料管外侧的右侧的中部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右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转杆,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杆的顶部连接,第一转杆的底部连接有转板,转板穿过第一通孔,第一转杆的右侧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一l形杆,第一l形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横板。

优选地,还包括有敲击装置,敲击装置包括有二轴承座、第二转杆、盘形凸轮、小皮带轮、大皮带轮、平皮带、第一滑块、导套、导杆、第二l形杆、敲击板,支板底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中部设有盘形凸轮,第二转杆的底端设有大皮带轮,第一转杆的上部设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盘形凸轮底部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支板底部的右端设有第二l形杆,第二l形杆的尾端连接有导套,导套内设有导杆,导杆的顶端与第一滑块的底端连接,导杆的底端连接有敲击板。

优选地,还包括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有第二横板、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电动绕线轮、拉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底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上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滑块,左右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滑槽两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滑槽的中部安装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上绕有拉线,拉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连接,左部的第二滑块上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右部的第二滑块上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交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底板铰接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轮子,第二横板的底部连接有轮子。

优选地,还包括有按钮,转板的左侧安装有按钮,按钮与电机之间有线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和橡胶垫,左右两部的放置框内底部均均匀间隔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部均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地,还包括有把手,左右两部的放置框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

工作原理:当货车卸货要将不同大小的货物分离时,首先将本发明放置在货车下面,然后货车将货物倒入下料装置中,之后启动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工作将货物下到左右两个不同的放置框内,如此即可达到在卸货时分离不同大小的货物的效果。

因为下下料装置包括有下料管、导向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第一支杆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下料管与导向管连通,导向管上部开有第一通孔,导向管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导向管与第一出料管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导向管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当货车卸货需要分离时,首先通过货车将货物倒入下料管,货物通过下料管进入导向管,然后通过分离装置的工作,较小的货物通过第一出料管进入左部的放置框,较大的货物通过第二出料管进入右部的放置框,如此即可达到分离大小货物的效果。

因为分离装置包括有支板、电机、第二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一转杆、转板、第一l形杆、第一横板,下料管外侧的右侧的上部设有支板,支板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下料管外侧的右侧的中部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右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有第一转杆,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杆的顶部连接,第一转杆的底部连接有转板,转板穿过第一通孔,第一转杆的右侧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一l形杆,第一l形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横板。当货物进入导向管,被转板挡住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九十度,第一转杆带动转板逆时针转动九十度,转板不挡住货物,如果货物较小时,货物通过第二通孔掉入第一出料管,再从第一出料管进入左部的放置框,如果货物较大时,较大的货物通过导向管进入第二出料管,之后进入右部的放置框内,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九十度的同时带动第一l形杆转动九十度,进而第一横板转动九十度,当货物通过挡板后,控制电机带动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九十度,进而转板复位,同时,第一l形杆带动第一横板复位,此时,若有货物卡在第一通孔位置,第一横板复位将其挤出,货物即可以从导向管进入第二出料管,再从第二出料管进入右部的放置框,如此反复即可达到分离大小货物的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敲击装置,敲击装置包括有二轴承座、第二转杆、盘形凸轮、小皮带轮、大皮带轮、平皮带、第一滑块、导套、导杆、第二l形杆、敲击板,支板底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中部设有盘形凸轮,第二转杆的底端设有大皮带轮,第一转杆的上部设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盘形凸轮底部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支板底部的右端设有第二l形杆,第二l形杆的尾端连接有导套,导套内设有导杆,导杆的顶端与第一滑块的底端连接,导杆的底端连接有敲击板。当电机带动第一转杆时,第一转杆上的小皮带轮转动,小皮带轮通过平皮带带动大皮带轮转动,进而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盘形凸轮转动,当第一滑块移动到第一滑槽内的最高点时,第一滑块带动导杆上移,导杆带动敲击板上移,当第一滑块移动到第一滑槽的最低点时,第一滑块带动导杆下降,导杆带动敲击板下降并敲击导向管,如此反复,便可以不断的敲击导向管,使货物不卡在导向管内,避免堵塞管道,影响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有第二横板、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第一弹簧、电动绕线轮、拉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底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上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滑块,左右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滑槽两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滑槽的中部安装有电动绕线轮,电动绕线轮上绕有拉线,拉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连接,左部的第二滑块上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右部的第二滑块上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交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底板铰接连接。由于货物装载车的不统一性,货车倾倒货物的高度也有所不同,此时可以进行调节,当货车倾倒货物的位置较高时,启动电动绕线轮,控制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收拉线,拉线带动左右两个第二滑块向第二滑槽的中间位置移动,左右两边的第一弹簧均被拉伸,同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底板上升,进而下料管更接近货物卸货的位置,当底板上升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动绕线轮,当货车倾倒货物的位置较低时,启动电动绕线轮,控制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放拉线,拉线松弛,左右两边的第一弹簧均复位,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左右两个第二滑块分别向第二滑槽的左右两端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变打,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带动底板下降,进而下料管更接近货物卸货的位置,当底板下降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动绕线轮,如此,即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货车相应的调整下料管与货车卸货位置之间的距离,更方便的进行货物分离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轮子,第二横板的底部连接有轮子。轮子的安装使得人们可以推移本发明到不同的地方工作,而不需要人力搬运转移位置,大大地减少了人力劳动。

因为还包括有按钮,转板的左侧安装有按钮,按钮与电机之间有线路连接。当货物通过下料管进入导向管时,货物被转板挡住,同时货物撞到按钮,此时电机启动,如此即可通过货物的撞击启动电机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和橡胶垫,左右两部的放置框内底部均均匀间隔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部均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主要在货物进入放置框内时起到缓冲作用。

因为还包括有把手,左右两部的放置框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把手的作用主要是让人们更方便的提起放置框。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料装置和分离装置之间的配合将货物分离,通过敲击装置敲击分离装置,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然后还通过升降装置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敲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盘形凸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装置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升降装置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第一支杆,3-放置框,4-下料装置,41-下料管,42-导向管,43-第一通孔,44-第二通孔,45-第一出料管,46-第二出料管,5-分离装置,51-支板,52-电机,53-第二支杆,54-第一轴承座,55-第一转杆,56-转板,57-第一l形杆,58-第一横板,6-敲击装置,601-第二轴承座,602-第二转杆,603-盘形凸轮,604-小皮带轮,605-大皮带轮,606-平皮带,607-第一滑槽,608-第一滑块,609-导套,610-导杆,611-第二l形杆,612-敲击板,7-升降装置,71-第二横板,72-第二滑槽,73-第二滑块,74-第一弹簧,75-电动绕线轮,76-拉线,77-第一连接杆,78-第二连接杆,8-轮子,9-按钮,10-第二弹簧,11-橡胶垫,1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杆2、放置框3、下料装置4和分离装置5,底板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杆2,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放有放置框3,第一支杆2顶部连接有下料装置4,下料装置4外侧的右侧设有分离装置5。

实施例2

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杆2、放置框3、下料装置4和分离装置5,底板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杆2,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放有放置框3,第一支杆2顶部连接有下料装置4,下料装置4外侧的右侧设有分离装置5。

下料装置4包括有下料管41、导向管42、第一出料管45和第二出料管46,第一支杆2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41,下料管41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42,下料管41与导向管42连通,导向管42上部开有第一通孔43,导向管42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45,导向管42与第一出料管45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44,导向管42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6。

实施例3

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杆2、放置框3、下料装置4和分离装置5,底板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杆2,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放有放置框3,第一支杆2顶部连接有下料装置4,下料装置4外侧的右侧设有分离装置5。

下料装置4包括有下料管41、导向管42、第一出料管45和第二出料管46,第一支杆2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41,下料管41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42,下料管41与导向管42连通,导向管42上部开有第一通孔43,导向管42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45,导向管42与第一出料管45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44,导向管42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6。

分离装置5包括有支板51、电机52、第二支杆53、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转杆55、转板56、第一l形杆57、第一横板58,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上部设有支板51,支板51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52,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中部设有第二支杆53,第二支杆53右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轴承座54内设有第一转杆55,电机5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杆55的顶部连接,第一转杆55的底部连接有转板56,转板56穿过第一通孔43,第一转杆55的右侧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一l形杆57,第一l形杆5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横板58。

实施例4

一种货车卸货用货物大小分离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杆2、放置框3、下料装置4和分离装置5,底板1顶部的左侧设有第一支杆2,底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安放有放置框3,第一支杆2顶部连接有下料装置4,下料装置4外侧的右侧设有分离装置5。

下料装置4包括有下料管41、导向管42、第一出料管45和第二出料管46,第一支杆2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41,下料管41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42,下料管41与导向管42连通,导向管42上部开有第一通孔43,导向管42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45,导向管42与第一出料管45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44,导向管42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6。

分离装置5包括有支板51、电机52、第二支杆53、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转杆55、转板56、第一l形杆57、第一横板58,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上部设有支板51,支板51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52,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中部设有第二支杆53,第二支杆53右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轴承座54内设有第一转杆55,电机5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杆55的顶部连接,第一转杆55的底部连接有转板56,转板56穿过第一通孔43,第一转杆55的右侧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一l形杆57,第一l形杆5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横板58。

还包括有敲击装置6,敲击装置6包括有二轴承座、第二转杆602、盘形凸轮603、小皮带轮604、大皮带轮605、平皮带606、第一滑块608、导套609、导杆610、第二l形杆611、敲击板612,支板51底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轴承座601,第二轴承座601内设有第二转杆602,第二转杆602中部设有盘形凸轮603,第二转杆602的底端设有大皮带轮605,第一转杆55的上部设有小皮带轮604,小皮带轮604与大皮带轮605之间绕有平皮带606,盘形凸轮603底部开有第一滑槽607,第一滑槽607内设有第一滑块608,支板51底部的右端设有第二l形杆611,第二l形杆611的尾端连接有导套609,导套609内设有导杆610,导杆610的顶端与第一滑块608的底端连接,导杆610的底端连接有敲击板612。

还包括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包括有第二横板71、第二滑槽72、第二滑块73、第一弹簧74、电动绕线轮75、拉线76、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底板1的下方设有第二横板71,第二横板71上开有第二滑槽72,第二滑槽72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滑块73,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分别与第二滑槽72两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4,第二滑槽72的中部安装有电动绕线轮75,电动绕线轮75上绕有拉线76,拉线76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连接,左部的第二滑块73上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7,右部的第二滑块73上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8,第一连接杆77与第二连接杆78交叉,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的顶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

还包括有轮子8,第二横板71的底部连接有轮子8。

还包括有按钮9,转板56的左侧安装有按钮9,按钮9与电机52之间有线路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弹簧10和橡胶垫11,左右两部的放置框3内底部均均匀间隔设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顶部均连接有橡胶垫11。

还包括有把手12,左右两部的放置框3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12。

工作原理:当货车卸货要将不同大小的货物分离时,首先将本发明放置在货车下面,然后货车将货物倒入下料装置4中,之后启动分离装置5,分离装置5工作将货物下到左右两个不同的放置框3内,如此即可达到在卸货时分离不同大小的货物的效果。

因为下下料装置4包括有下料管41、导向管42、第一出料管45和第二出料管46,第一支杆2的顶部连接有下料管41,下料管41底端横向连接有导向管42,下料管41与导向管42连通,导向管42上部开有第一通孔43,导向管42下部中间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料管45,导向管42与第一出料管45连接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44,导向管42的尾端连接有第二出料管46。当货车卸货需要分离时,首先通过货车将货物倒入下料管41,货物通过下料管41进入导向管42,然后通过分离装置5的工作,较小的货物通过第一出料管45进入左部的放置框3,较大的货物通过第二出料管46进入右部的放置框3,如此即可达到分离大小货物的效果。

因为分离装置5包括有支板51、电机52、第二支杆53、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转杆55、转板56、第一l形杆57、第一横板58,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上部设有支板51,支板51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52,下料管41外侧的右侧的中部设有第二支杆53,第二支杆53右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座54,第一轴承座54内设有第一转杆55,电机5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杆55的顶部连接,第一转杆55的底部连接有转板56,转板56穿过第一通孔43,第一转杆55的右侧的中下部连接有第一l形杆57,第一l形杆57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横板58。当货物进入导向管42,被转板56挡住时,启动电机52,电机52带动第一转杆55逆时针转动九十度,第一转杆55带动转板56逆时针转动九十度,转板56不挡住货物,如果货物较小时,货物通过第二通孔44掉入第一出料管45,再从第一出料管45进入左部的放置框3,如果货物较大时,较大的货物通过导向管42进入第二出料管46,之后进入右部的放置框3内,第一转杆55逆时针转动九十度的同时带动第一l形杆57转动九十度,进而第一横板58转动九十度,当货物通过挡板后,控制电机52带动第一转杆55顺时针转动九十度,进而转板56复位,同时,第一l形杆57带动第一横板58复位,此时,若有货物卡在第一通孔43位置,第一横板58复位将其挤出,货物即可以从导向管42进入第二出料管46,再从第二出料管46进入右部的放置框3,如此反复即可达到分离大小货物的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敲击装置6,敲击装置6包括有二轴承座、第二转杆602、盘形凸轮603、小皮带轮604、大皮带轮605、平皮带606、第一滑块608、导套609、导杆610、第二l形杆611、敲击板612,支板51底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轴承座601,第二轴承座601内设有第二转杆602,第二转杆602中部设有盘形凸轮603,第二转杆602的底端设有大皮带轮605,第一转杆55的上部设有小皮带轮604,小皮带轮604与大皮带轮605之间绕有平皮带606,盘形凸轮603底部开有第一滑槽607,第一滑槽607内设有第一滑块608,支板51底部的右端设有第二l形杆611,第二l形杆611的尾端连接有导套609,导套609内设有导杆610,导杆610的顶端与第一滑块608的底端连接,导杆610的底端连接有敲击板612。当电机52带动第一转杆55时,第一转杆55上的小皮带轮604转动,小皮带轮604通过平皮带606带动大皮带轮605转动,进而第二转杆602转动,第二转杆602带动盘形凸轮603转动,当第一滑块608移动到第一滑槽607内的最高点时,第一滑块608带动导杆610上移,导杆610带动敲击板612上移,当第一滑块608移动到第一滑槽607的最低点时,第一滑块608带动导杆610下降,导杆610带动敲击板612下降并敲击导向管42,如此反复,便可以不断的敲击导向管42,使货物不卡在导向管42内,避免堵塞管道,影响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包括有第二横板71、第二滑槽72、第二滑块73、第一弹簧74、电动绕线轮75、拉线76、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底板1的下方设有第二横板71,第二横板71上开有第二滑槽72,第二滑槽72内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滑块73,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分别与第二滑槽72两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4,第二滑槽72的中部安装有电动绕线轮75,电动绕线轮75上绕有拉线76,拉线76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连接,左部的第二滑块73上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7,右部的第二滑块73上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8,第一连接杆77与第二连接杆78交叉,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的顶端与底板1铰接连接。由于货物装载车的不统一性,货车倾倒货物的高度也有所不同,此时可以进行调节,当货车倾倒货物的位置较高时,启动电动绕线轮75,控制电动绕线轮75顺时针转动收拉线76,拉线76带动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向第二滑槽72的中间位置移动,左右两边的第一弹簧74均被拉伸,同时,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带动底板1上升,进而下料管41更接近货物卸货的位置,当底板1上升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动绕线轮75,当货车倾倒货物的位置较低时,启动电动绕线轮75,控制电动绕线轮75逆时针转动放拉线76,拉线76松弛,左右两边的第一弹簧74均复位,由于第一弹簧74的弹力作用,左右两个第二滑块73分别向第二滑槽72的左右两端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之间的夹角变打,第一连接杆77和第二连接杆78带动底板1下降,进而下料管41更接近货物卸货的位置,当底板1下降到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电动绕线轮75,如此,即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货车相应的调整下料管41与货车卸货位置之间的距离,更方便的进行货物分离工作。

因为还包括有轮子8,第二横板71的底部连接有轮子8。轮子8的安装使得人们可以推移本发明到不同的地方工作,而不需要人力搬运转移位置,大大地减少了人力劳动。

因为还包括有按钮9,转板56的左侧安装有按钮9,按钮9与电机52之间有线路连接。当货物通过下料管41进入导向管42时,货物被转板56挡住,同时货物撞到按钮9,此时电机52启动,如此即可通过货物的撞击启动电机52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弹簧10和橡胶垫11,左右两部的放置框3内底部均均匀间隔设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顶部均连接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主要在货物进入放置框3内时起到缓冲作用。

因为还包括有把手12,左右两部的放置框3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12。把手12的作用主要是让人们更方便的提起放置框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