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878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随着产业分工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物流产业也是高速发展,逐渐壮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货物的分类配送是一个提高物流运输装备自动化程度的关键问题。目前,货物的分类配送工作大部分还是由人工完成,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分捡效率低,效果不佳,容易导致物流中心大量货物的积压,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包括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的进口端均固定设置量高装置,所述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的出口端固定设置分类装置,所述主传送带的侧面还固定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量高装置的信息,并将信息分别传送给分类装置,所述主传送带的出口端固定设置两个关于分类装置对称设置的副传送带,所述副传送带与主传送带形成“Y”型结构,所述副传送带的出口端还固定设置两个关于分类装置对称设置的货物收集箱,所述副传送带与货物收集箱也形成“Y”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类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分类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上,且输出轴的顶部与分类杆固定连接,所述分类杆位于主传送带和副传送带的纵向轴线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传送带与副传送带均为梯形结构,且进口端小,出口端大。

进一步的,所述副传送带位于主传送带的下端,所述货物收集箱位于副传送带的下端,整体成阶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传送带与副传送带上均固定设置栏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利用量高装置、控制器及分类装置进行分类,效率高,分类准确,再配合主传送带及副传送带能够逐级分类,有效提高后续步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传送带、2副传送带、3量高装置、4分类装置、41驱动电机、42分类杆、5控制器、6货物收集箱、7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包括主传送带1和副传送带2,主传送带1和副传送带2的进口端均固定设置量高装置3,主传送带1和副传送带2的出口端固定设置分类装置4,主传送带1的侧面还固定设置控制器5,控制器5接收量高装置3的信息,并将信息分别传送给分类装置4,主传送带1的出口端固定设置两个关于分类装置4对称设置的副传送带2,副传送带2与主传送带1形成“Y”型结构,副传送带2的出口端还固定设置两个关于分类装4置对称设置的货物收集箱6,副传送带2与货物收集箱6也形成“Y”型结构。分类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和分类杆42,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朝上,输出轴的顶部与分类杆42固定连接,分类杆42位于主传送带1和副传送带2的纵向轴线位置。主传送带1与副传送带2均为梯形结构,且进口端小,出口端大,梯形结构的主传送带1与副传送带2目的是为了方便出口端的分类并进入下个环节。副传送带2位于主传送带1的下端,货物收集箱6位于副传送带2的下端,整体成阶梯结构。主传送带1与副传送带2上均固定设置栏杆7,栏杆7是不仅能够防止货物掉落,而且能够辅助货物的正常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述,将货物依次等距放置在主传送带1上,主传送带1上的量高装置3进行初步区分货物的大小,并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控制驱动电机41的旋转,使分类杆42向一侧旋转,将另一侧的副传送带2的出口关闭,而主传送带1一直处于输送状态,所以货物能够顺利的进入副传送带2中,然后再通过副传送带2上的量高装置3进行进一步区分货物,并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5,控制器5通过控制驱动电机41的旋转,关闭一侧的进入货物收集6的出口,使货物进入另一侧的货物收集箱6。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