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极矩阵式放电结构的静电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0135发布日期:2018-08-07 22:4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极矩阵式放电结构的静电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的传统静电场有一个通行特点,即高压高吸附,低压低吸附,同时高压高臭氧,低压低臭氧。在未彻底掌握臭氧发生的临界技术之前,这种状态长期无法破解,因此首先被淘汰的就是高于4000V电压的静电装置,而只有极少数不高于4000V电压,保证臭氧不超标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吸附效率的技术途径设计的静电装置,在理论上找出了一条应用化道路。比如近年刚出现的三段式亚高压静电场和双极双段脉冲式亚高压静电场。但是上述静电场的结构设计都比较复杂,对于使用和维护要求苛刻,而且对吸附能效的限制又比较大。从静电场结构类型来分析,第一代为单极高压型,第二代为双极高压改良型,第三代为单极三段式亚高压型,第四代为双极脉冲亚高压增强型。但是这四代的共同特点是,电场结构都属于垂直交叉模式,这种模式的天生缺点在于,为保障交叉安装的正负极之间严格的绝缘要求,对结构设计带来很大工艺性困难,同时,电场内的电荷运动方向与通风方向成垂直状态,降低了吸附效率系数,复杂结构又使生产和维护都增加了难度。因此亟待对目前的静电吸附装置进行全面的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电吸附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放弃前四代静电场通行的垂直,交叉模式,采用矩阵式放电正负极独立组合结构模式的静电场吸附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单极矩阵式放电结构的静电场吸附装置,包括若干块平行放置的负极板,其特征在于:每块负极板均对应有一块正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有间隙。在正极板上面向负极板处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根放电针。所有正极板上的放电针均相互平行。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为3—40毫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正、负极板模块组成各自独立结构,彻底摆脱交叉连接的绝缘困扰,电场结构大为简化,在正、负两极前后并列布置后,使通风气流与电荷运动方向处在同一平面上保持直接对接,使得电场剖面尺寸相等条件下,正、负极板配置数量可增加一倍,从而使单位体积静电场的电荷释放量和集尘容量也相应提高了一倍,达到吸附效能趋向最大化的目的。对电场结构的改进,为拓宽控制臭氧发生的临界区间创造了条件,打破了高电压带来高臭氧的传统禁忌,在成倍提高吸附效能的前提下,使高电压高吸附同时又能保证低臭氧的理想方案成为可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极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一种单极矩阵式放电结构的静电场吸附装置,包括若干块平行放置的负极板1,其特征在于:每块负极板均对应有一块正极板2,正极板和负极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有间隙。在正极板上面向负极板处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根放电针3。所有正极板上的放电针均相互平行。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间隙宽度为3—40毫米。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单独组成一个组件,相互面对面前后并列设置,通电后,需要净化的空气从正极板一侧吹入,此时正极板顶端的放电针和负极板之间产生电场,这样一来电场的电荷运动方向和通风气流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样带电离子运动距离最短,吸附效率最高。而且由于正极板和负极板是分离设置,摆脱了原来交叉设置的绝缘问题,且由于吸附的粉尘附着在负极板上,这样一来就非常方便对负极板的清洗。在电场剖面尺寸相等条件下,正、负极板配置数量可增加一倍,从而使单位体积静电场的电荷释放量和集尘容量也相应提高了一倍,达到吸附效能趋向最大化的目的。对电场结构的改进,为拓宽控制臭氧发生的临界区间创造了条件,打破了高电压带来高臭氧的传统禁忌,在成倍提高吸附效能的前提下,使高电压高吸附同时又能保证低臭氧的理想方案成为可能。同等条件下对比试验的净化效果如下:一次净化率Pm0.3Pm2.5O3集尘容量三段式静电场(第三代)>35%>80%趋近于01X双极脉冲式静电场(第四代)>70%>90%趋近于01X单极矩阵式静电场(第五代)>90%>95%趋近于02X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