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129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用于空气中去除颗粒物的方法主要有过滤和电离等方法,其中过滤的方法需要消耗滤料,且风阻大。电离包括高压静电和负离子净化等,高压静电是指通过对钨丝施加负高压,并和接地的极板产生放电,使得通过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带上负电荷,然后对颗粒物进行收集达到空气净化;负离子净化是指是一种利用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的环境优化,其与传统的空气净化机的不同之处是以负离子作为作用因子,主动出击捕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传统的负离子净化装置,如申请号为200920091941.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主动新风器,包括通风管道、室外百叶窗、负离子发生器和高静压风机,通风管道的外端装有外墙防雨百叶窗,内端的可调风口上装有室内百叶窗,高静压风机室的外壁上装有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头伸入高静压风机室内,高静压风机室内装有高静压风机;又如申请号为201610296057.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自主式个人空气清新机,包括一次粗滤网处理,二次负离子处理,三次HEPA高效过滤器处理,负离子发生器得电工作后,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对第一次过滤过的空气进行处理,使得空气中烟尘、粉尘、飘尘等带正电荷的颗粒物成为大粒子沉降下来,同时杀菌,除味和除烟,完成第二次空气过滤,在负压的作用下,二次净化的空气进入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再次过滤空气中的各种细小的微粒,完成第三次过滤。

一般负离子净化装置中只是将一个或者几个负离子头放在装置中,导致释放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微颗粒结合不均匀,从而导致净化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一般的负离子净化装置后端的收集装置都是采用HEPA进行收集,由于HEPA内部的驻电极的正电荷会渐渐消失,对于带上负电荷的颗粒物的收集能力会越来越差,最后导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收集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的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到负高压的负离子发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用于电连接到正高压的第一外框,所述负离子发射头设置在第一外框围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头朝向第一外框。

优选的,为便于制造,所述第一外框呈环状,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电板,所述负离子发射头设置在导电板上、并且均位于第一外框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的,为使得微颗粒和负离子均匀地结合,所述第一外框为方形,所述导电板包括四个支脚而构成十字形,每个支脚上均设置有负离子发射头。

更为优选的,为使得微颗粒和负离子均匀地结合,所述负离子发射头设置在每个支脚两侧的中心位置,每个负离子发射头与第一外框相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为便于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一外框由金属制成,所述导电板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负离子发射头通过导电板而能与负高压包电连接。

优选的,为使得更容易地实现负离子与空气中微颗粒的结合,所述负离子发射头的朝向与空气气流进入负离子发生装置时的方向垂直。

为便于收集带上负离子后的微颗粒,还包括收集装置,在空气气流流动路径上,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位于收集装置的上游,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到正高压的导电片、由具有微孔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滤网,所述导电滤网与导电片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导电滤网能在导电片通电后带上正电。

优选的,所述导电滤网由泡沫镍、金属泡沫棉或石墨毡制成。

进一步地,为便于设置导电滤网,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镂空状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外框,所述导电滤网设置在第二外框内,所述导电片设置在第二外框的其中一侧边缘上、并露出于第二外框外。

为便于设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还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盖体,所述底壳朝向盖体的一面、向远离盖体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容置槽,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底壳的容置槽内;所述底壳远离盖体的一面设置有供收集装置插入固定的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负离子发射头与带正电的结构相对设置,可以增大负离子的产生量,使得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充分与空气中的微颗粒结合;通过设置具有导电滤网的收集装置,能牢牢吸附带上负电荷的微颗粒,达到收集污染物的目的;并且导电滤网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失效,还可以水洗,所以可以重复利用,从而达到免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底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收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1、收集装置2以及用于设置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和收集装置2外的外壳3,在空气气流流动路径上,负离子发生装置1位于收集装置2的上游,两者之间的间距为20cm~30cm,空气经过负离子发生装置1后,里面的微颗粒被带上负电,然后经过收集装置2时被收集。

外壳3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底壳31和盖体32,底壳31朝向盖体32的一面、向远离盖体32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容置槽311,上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设置在底壳31的容置槽311内,通过盖体32和底壳31盖合而将负离子发生装置1限定在外壳3内。底壳31和盖体32可通过螺丝固定。底壳31的容置槽311底部、盖体32均为镂空,优选的可呈栅格状,以便空气气流通过外壳3和负离子发生装置1。

底壳31远离盖体32的一面设置有插槽312,插槽312设置在底壳31的各侧壁313内侧,并且底壳31其中一侧开口,以便收集装置2从该侧插入到插槽312内而与外壳3相对固定。

参见图4,负离子发生装置1包括第一外框11、负离子发射头12和导电板13,其中,第一外框11由金属制成,呈环状地设置在底壳31内。第一外框11用于与正高压包连接,优选的,电压为3000V~4000V。

负离子发射头12和导电板13置于第一外框11围成的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负离子发射头12的朝向与空气气流进入负离子发生装置1时的方向垂直。导电板13由导电材料制成,用于与负高压包连接,优选的,电压为-3000V~-4000V。第一外框11呈方形,导电板13包括四个支脚131而构成十字形,每个支脚131上,优选的,为中心位置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负离子发射头12,每个负离子发射头12均与第一外框11相对,每个负离子发射头12与第一外框11相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导电板13和第一外框11位于同一平面上。

当导电板13和第一外框11接上电源后,在正高压电的吸引下,负离子发射头12可以产生高浓度的负离子,由于空气流向和负离子发生装置1垂直,正好将高浓度的负离子带走,并和空气中的微颗粒(主要为pm2.5,也可以为更小的颗粒)结合,然后被后面的收集装置2所吸附。

上述结构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使得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充分与空气中的微颗粒结合,同时在负离子发射头12的对面添加了一个带有正高压的金属板,可以增大负离子的产生量。将负离子发射头12均匀地安装在导电板13的四个支脚的中心,由此使得分割出来的四个区域都能产生高浓度负离子,从而覆盖整个装置,实现电离无死角;负离子发射头12设置成与空气进入的方向垂直,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负离子与空气中微颗粒的结合。

参见图2和图5,收集装置2包括第二外框21、导电滤网22和导电片23,其中,第二外框21包括第一盖体211和第一盖体212,第一盖体211和第一盖体212上下压紧固定(如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而导电滤网22压紧在第一盖体211和第一盖体212之间。第一盖体211和第一盖体212均呈镂空状,以便空气气流可以从第一盖体211进入第二外框21内、再经过导电滤网22收集过滤后、从第一盖体212流出到第二外框21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11和第一盖体212均包括外边框213和位于外边框213内的十字框架214,由此,既可以稳定地支撑导电滤网22,又可以具有较大的空气气流通过面积。导电片23设置在第二外框21的其中一侧边缘上、并露出于第二外框21外。

上述的导电滤网22可以为泡沫镍、金属泡沫棉、石墨毡等具有微孔(孔径不超过1mm,优选的为1mm,同时满足较好的净化效果和较低的风阻)的导电材料制成。导电片23与导电滤网22电连接,同时导电片23还与正高压包连接,电压优选的为2000~4000V。

工作时,给负离子发生装置1加上负高压,而给收集装置2加上正高压,空气经过负离子发生装置1后,里面的微颗粒被带上负电,然后经过收集装置2时,带有正电的导电滤网22就可以牢牢吸住上游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产生的带有负电荷的微颗粒,达到收集污染物的目的。并且,导电滤网22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失效,还可以水洗,所以可以重复利用,从而达到免更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