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固固三相卧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6623发布日期:2019-01-05 09:0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固固三相卧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固固三相卧螺机。



背景技术:

卧螺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固液分离的通用设备:被分离的物料进入转鼓内部后,由于固液之间存在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相迅速沉降到转鼓的内壁,液相则沉降到固相的表面。转鼓与螺旋以相同的方向转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转速差,固相在螺旋的作用下被推向转鼓小端的出渣口,液相则通过大端盖轴上的出液口排出。但是某些物料成分复杂,物料中含有漂浮物、絮状物,这些成分密度较轻,在离心力作用下会沉降到液相表面,最终会随液相从出液口排出,导致液相效果差,有时甚至还会堵塞出液口。通常分离出的液相需要再经过后续的过滤设备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漂浮物、絮状物。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固固三相卧螺机,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固固三相卧螺机,包括转鼓、轴向套接在转鼓中的螺旋和盖在转鼓大口端的大端盖轴,大端盖上开有液相通道,转鼓的小口端开有重固相通道,螺旋的叶片由两组旋向和倾角均相反的叶片组成,两组叶片分别向转鼓的大口端和小口端倾斜,朝向大口端倾斜的一组叶片外侧周向罩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端部固定在大端盖轴上,锥形斗内侧的大端盖轴上开有轻固相通道,所述锥形斗内腔、叶片螺旋和轻固相通路构成轻固相排出通路;锥形斗外侧的大端盖轴上开有液相通道,所述锥形斗外侧面、转鼓内侧壁和液相通道构成液相排出通路。

本方面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形斗内侧的叶片高度与锥形斗内侧高度基本一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形斗内侧叶片高度和锥形斗内壁距离控制在2-3mm以内。距离过大,液相容易从清固相通道排出;距离过小,叶片和锥形斗易发生碰擦,且不易推渣,轻固相容易堵塞螺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锥形斗自由端外侧侧壁与转鼓内壁平行。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朝向小口端倾斜的一组叶片区域内的螺旋上开有分料口,所述分料口通过螺旋内部开设的送料通道与外部的进料口连通。分料口设置在靠近卧螺机锥转鼓的部位(小口端叶片处),其目的是增加液相和轻固相沉降距离,保证分离效果。物料经进料管输送至分料口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重固相逐渐沉积在转鼓内壁上,并在螺旋的推动下向出渣口移动。液相和轻固相则向大端移动,为了保证液相的澄清度,必须保证物料有足够的沉降距离;另外物料从分料口出来后会对转鼓内的现有液层有一定的冲击和扰动。如果开在大口端叶片处,液相没有足够的沉降距离,且物料会对液层不断的冲击和扰动,液相和轻固相分离效果会很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鼓与主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螺旋通过差速器传动连接副电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鼓通过轴承座置于机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卧螺机内部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密度较轻的漂浮物、絮状物与液相分离开来,从专门的通道排出,使得卧螺机能够进行三相(液固固)分离,从而提高液相质量和卧螺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固固三相卧螺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锥形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大端盖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差速器,2、轴承座,3、机壳,4、转鼓,5、螺旋,6、锥形斗,7、大端盖轴,8、轴承座,9、进料管,5.1、小口端叶片,5.2、大口端叶片,7.1、液相通道,7.2、轻固相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一种液固固三相卧螺机,转鼓4通过轴承2座置于机壳3上。转鼓4与主电机传动连接,螺旋5通过差速器1传动连接副电机。螺旋5轴向套接在转鼓4中,大端盖轴7盖在转鼓4大口端,大端盖轴上开有液相通道7.1,转鼓4的小口端开有重固相通道,螺旋5的叶片由两组旋向和倾角均相反的叶片组成,两组叶片分别向转鼓4的大口端和小口端倾斜,朝向大口端倾斜的一组叶片外侧周向罩有锥形斗6,锥形斗6的端部固定在大端盖轴7上,锥形斗6内侧的大端盖轴7上开有轻固相通道7.2,锥形斗内腔、叶片螺旋和轻固相通路构成轻固相排出通路;锥形斗外侧的大端盖轴7上开有液相通道7.1,锥形斗6外侧面、转鼓4内侧壁和液相通道构成液相排出通路。锥形斗内侧的叶片高度与锥形斗内侧高度基本一致。锥形斗6自由端外侧侧壁与转鼓4内壁平行。朝向小口端倾斜的一组叶片区域内的螺旋上开有分料口,分料口通过螺旋内部开设的送料通道与外部的进料口连通。

本发明的设计要点为:①螺旋6叶片分为两个部分,两部分叶片旋向和倾角都相反,工作时,螺旋6把重固相推向小端出渣口,而轻固相(漂浮物、絮状物)则被推向大端的出渣口;②大端盖轴7上设计两个通道:液相通道和轻固相通道,液相经过液相通道被向心泵排出机外,轻固相被螺旋6挤压输送到轻固相通道排出机外,另大端盖轴7上安装有一个锥形斗6,该锥形斗6通过螺钉与大端盖轴7连接,锥形斗6与大端螺旋叶片形成腔室,轻固相在该腔室内被不断的挤压输送最终排出。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固固三相卧螺机,包括转鼓、轴向套接在转鼓中的螺旋和盖在转鼓大口端的大端盖轴,螺旋的叶片由两组旋向和倾角均相反的叶片组成,两组叶片分别向转鼓的大口端和小口端倾斜,朝向大口端倾斜的一组叶片外侧周向罩有锥形斗,锥形斗的端部固定在大端盖轴上,锥形斗内侧的大端盖轴上开有轻固相通道,锥形斗内腔、叶片螺旋和轻固相通路构成轻固相排出通路;锥形斗外侧的大端盖轴上开有液相通道,锥形斗外侧面、转鼓内侧壁和液相通道构成液相排出通路。本发明通过对卧螺机内部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密度较轻的漂浮物、絮状物与液相分离开来,从专门的通道排出,使得卧螺机能够进行三相(液固固)分离,从而提高液相质量和卧螺机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仁伟;李邦;王存林;杨超;高建生;李志勇;刘佑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2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