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0207发布日期:2019-05-03 21:4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粮食领域,具体是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一直是世界各国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大米中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大米在生产过程中带有黄曲霉、寄生曲霉、镰刀曲霉、青曲霉等多种霉菌,在合适的条件下易引起大米霉变,霉变后的大米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目前,大米的霉变一般通过人工感官或设备检测,但人的感觉器官易受环境、品评员个体差异以及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了判断的准确性,而设备检测通常采用取样法检测,即取同一批大米中部分样品,将其送往实验室或者通过设备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不能对大米进行100%全检,容易漏掉部分霉变大米,且目前技术中无法将霉变大米和非霉变大米分开,检查出霉变大米的批次智能整批处理,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切换装置;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粮食输送机上;所述切换装置安装在粮食输送机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机构上包括检测头和plc控制器;所述检测头和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头上设有荧光传感器和紫外线发射器;所述检测机构用于识别霉变大米;所述切换机构用于分离霉变大米和非霉变大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架、显示器和供电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感器架通过螺栓安装在粮食输送机上;所述检测头通过螺栓固定在传感器架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头上还设有a/d转换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荧光传感器、a/d转换模块、紫外线发射器和图像采集模块封装到电路板上;所述荧光传感器和图像采集模块分别与a/d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和紫外线发射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plc控制器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器通过视频信号线连接到plc控制器上;所述供电模块连接市电网、荧光传感器、a/d转换模块、紫外线发射器、图像采集模块、plc控制器和显示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底座、切换电机、支撑轴和切换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轴安装座和电机座;所述支撑轴安装在支撑轴安装座上;所述支撑轴上设有从动大齿轮;所述支撑轴通过齿轮盖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切换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切换电机上设有主动小齿轮;所述主动小齿轮与从动大齿轮啮合;所述支撑轴上端固定有切换斗;所述切换斗为圆盘结构,且切换斗一侧设有开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换机构相邻的两侧设有第一米槽和第二米槽。

一种采用上述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的大米输送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黄曲霉素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特点实时检测大米的霉变,相对于人工检测的方法更加准确。

2、本发明通过将检测装置设在传送带上实时监测大米是否霉变,保证了大米的100%全检。

3、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机构分拣大米,将霉变的大米分开,避免了非霉变大米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为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中,1-检测机构,11-传感器架,12-检测头,121-荧光传感器,122-a/d转换模块,123-紫外线发射器,124-图像采集模块,13-plc控制器,14-显示器,15-供电模块,2-切换装置,21-底座,22-切换电机,23-支撑轴,24-切换斗,25-从动大齿轮,25-主动小齿轮,3-第一米槽,4-第二米槽,5-粮食输送机,6-霉变大米,7-非霉变大米,8-混合大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1和切换装置2;所述检测机构1安装在粮食输送机5上;所述切换装置2安装在粮食输送机5的输出端;

所述检测机构1包括传感器架11、检测头12、plc控制器13、显示器14和供电模块15;所述传感器架11通过螺栓安装在粮食输送机5上;所述检测头12通过螺栓固定在传感器架11上;所述检测头12上设有荧光传感器121、a/d转换模块122、紫外线发射器123和图像采集模块124;所述荧光传感器121、a/d转换模块122、紫外线发射器123和图像采集模块124封装到电路板上;所述荧光传感器121和图像采集模块124分别与a/d转换模块122电性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122和紫外线发射器123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plc控制器13上;所述显示器14通过视频信号线连接到plc控制器13上;所述供电模块15连接市电网、荧光传感器121、a/d转换模块122、紫外线发射器123、图像采集模块124、plc控制器13和显示器14;

所述切换装置2包括底座21、切换电机22、支撑轴23和切换斗24;所述底座2上设有支撑轴安装座和电机座;所述支撑轴23安装在支撑轴安装座上;所述支撑轴23上设有从动大齿轮25;所述支撑轴23通过齿轮盖固定在底座21上;所述切换电机2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1上;所述切换电机22上设有主动小齿轮26;所述主动小齿轮26与从动大齿轮25啮合;所述支撑轴23上端固定有切换斗24;所述切换斗24为圆盘结构,且切换斗24一侧设有开口;

所述第一米槽3和第二米槽4设在切换机构2相邻的两侧,用于接收切换机构2流出的大米。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大米发霉后会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采用荧光传感器接收荧光会识别霉变的大米;当荧光传感器识别到荧光信号时,荧光传感器将信号发送到plc控制上,然后plc控制器根据粮食输送机转速延时一段时间后控制切换电机转动,切换电机带动切换斗转动,切换斗出口从第一米槽转向第二米槽,此时霉变大米流向第二米槽,当识别到非霉变大米时,plc控制器控制切换电机反向转动,切换斗出口转向第一米槽;

图像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至显示器,方便在传感器失效时人工控制plc控制器。

实施例2

一种大米输送设备,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米存储霉变检测装置,主要涉及粮食领域,应用于大米霉变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米检测装置不能做到100%全检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检测机构和切换装置;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粮食输送机上;所述切换装置安装在粮食输送机的输出端;所述检测机构上包括检测头和PLC控制器;所述检测头和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头上设有荧光传感器和紫外线发射器;本发明通过将检测装置设在传送带上实时检测大米是否霉变,保证了大米的100%全检;本发明还通过黄曲霉素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的特点检测大米的霉变,相对于人工检测的方法更加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罗秀川;张正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健粮食(益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3
技术公布日:2019.05.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