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6891发布日期:2018-10-19 22:1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阶煤泥捕收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低阶煤泥是动力煤分选过程中产生的微细粒煤炭资源,以产率10%粗略估算年产量在2亿吨左右。但目前主要以掺入混煤销售或堆存为主。同时发电、煤化工的原料块煤必须经过制粉后使用,直接使用提质低阶煤泥不仅能节省10%的生产成本还能简化工艺配置。开发低阶煤泥高效提质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发电、煤化工成本意义重大。

浮选是低阶煤泥提质的成熟、有效方法,利用有机质与无机质表面润湿性差异实现分离。但由于低阶煤表面结构复杂,存在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亲水区域较多致使常规的以非极性基团为活性结构的烃类油捕收剂难以在低阶煤泥表面有效吸附。为了获得理想的浮选指标,需要加入大药剂捕收剂,通常药剂用量都在10kg/t以上,甚至更高,导致浮选成本急剧增加。

为了提高常规烃类油捕收剂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药剂开发工作。主要通过将常规烃类油与非极性药剂通过搅拌混合、蒸馏冷凝等方式进行复配,提高了捕收剂在低阶煤表面的吸附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复配药剂的制备工艺复杂、药剂种类复杂且以简单复配为主,同时所用的药剂价格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效的制备方法。已有研究提出运用等离子体制备杂极性捕收剂,而制备这种药剂的装置还没有产生,考虑到低阶煤泥浮选常规捕收剂回收能力弱的突出问题,开发高效、低成本制备杂极性药剂的装置,对于实现低阶煤泥的高质化利用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烃类油浮选低阶煤泥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的装置。只采用传统烃类油捕收剂为原料,在等离子体环境下激发下产生杂极性基团,制备与低阶煤泥表面结构适配的杂极性捕收剂,实现低阶煤的高效提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的装置,包括空气泵、流量计、放置烃类油捕收剂的进药器、等离子体发生器、下介质板;所述下介质板水平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上下水平设置的正高压极板和负高压极板之间;所述下介质板接地,其上方设有侧壁,下介质板和侧壁构成反应腔;所述空气泵的输出端和流量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以及进药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反应腔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应腔内,空气被电离成空气等离子体,烃类油捕收剂与空气等离子体反应生成杂极性捕收剂;所述反应腔的输出端输出气体和杂极性捕收剂。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介质板,所述上介质板水平设置于反应腔与正高压极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介质板的材质为高纯石英。

进一步的,所述进药器中的烃类油捕收剂通过自流或蠕动泵进入反应腔。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腔输出端分别连接储水容器和药剂罐,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储水容器,反应产生的杂极性捕收剂通入药剂罐。

进一步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参数为电压50V-100V可调,功率为100W-200W可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烃类油针对低阶煤泥浮选的不足之处,适用于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在常压、常温条件下将常规烃类油引入丰富的极性基团,提高药剂活性及捕收能力。其结构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投资少,占用空间小,安全性高,运行费用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烃类油改性制备低阶煤泥杂极性捕收剂的装置,包括空气泵7、流量计6、进药器5、等离子体发生器8、反应腔11;空气泵7的输出端和流量计6的输入端连接,流量计6的输出端以及进药器5的输出端通过一个三连管与反应腔11的输入端连接,流量计6与反应腔1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2,进药器5与反应腔1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1,反应腔11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三连管,分别通过阀门3和阀门4控制出气和出药,排出的空气和杂极性捕收剂分别通入储水容器9和药剂罐10中。反应器11为由下介质板和侧壁构成的开口容器时,构成单介质阻挡放电,上述开口容器上方设置上介质板,则构成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11的下介质板接地。

制备药剂前,保证各个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制备药剂时,打开阀门1,将进药器5中的非极性捕收剂给入反应腔11,注意液面高度不得溢过反应腔11侧壁的进气口。关闭阀门1;打开阀门3、2,打开空气泵7,通入空气,通过流量计6调节充气量为25L/(min.m2);打开等离子体发生器8,调节输出功率为100W,工作电流2A,制备4-9min,制备完成后,关闭等离子体发生器8,关闭阀门3;打开阀门4,引出制备好的杂极性捕收剂,停止空气泵7。

阀门的开启顺序为开阀门1,进药,进药完毕,关阀门1,开阀门3、2,开始制备,开阀门3,制备完毕,关阀门3,开阀门4,排出制备好的药剂,关闭阀门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