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6369发布日期:2019-03-02 02:03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制药等领域,尤其在煤泥及其他矿物的浮选作业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背景技术:

传统XY型矿浆预处理器搅拌机构采用单个叶轮型式;搅拌作业集中于槽体中部二维区间,煤浆只能形成单向流动,难以搅拌均匀,在锥桶下部易形成搅拌死角,造成煤泥淤积;另外,该结构进气管不能形成高速气流,达不到“气溶胶”效果;进药管直接开口在定子上,药剂被叶轮甩出后,分散范围仅为约为1/4圆的扇形区域,而不是360°环形区,造成起泡药剂不能被充分利用,消耗大,不利于药剂与煤浆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很好地实现气流流通、使药剂充分被利用,减少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产品结构是在传统XY型矿浆预处理器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故该申请只针对修改的部分做描述,其余结构仍延用传统XY型矿浆预处理器的结构;

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槽体的腰部设有一个圆形固定板;所述搅拌机构螺栓固定在该圆形固定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上端部设有横梁;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该横梁上;所述槽体的锥形部位一侧面上设有矿浆入料管;所述搅拌机构内设有主叶轮及轴流式叶轮;所述主叶轮设置在搅拌机构内主轴的腰部;所述轴流式叶轮设置在主轴的底部,且螺栓固定在主轴底部;所述搅拌机构内还设有吸料管;所述吸料管与主轴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为矩形横梁,其体积为400x200x10mm;所述横梁设置在槽体上部的轨座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矿浆入料管为切向入料管;

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轴承座、进气管、加药管及定子;所述轴承座设置在主轴的上端部,且通过螺栓固定在主轴的上端部;所述轴承座的下端部设有进气管和加药管;所述进气管、加药管分别设置在轴承座的两侧;所述定子设置在轴承座的底端部,且与轴承座螺栓连接;所述轴承座与横梁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座在轴向方向上具有10~20mm调节量;

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叶轮与轴承座螺栓连接;所述主叶轮由两层叶轮组成,即由上层叶轮、下层叶轮组成;所述上层叶轮设置在下层叶轮的上方,且与主轴滚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流式叶轮的叶片为螺旋桨式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关改进点体现以下优点:

(1)、利用槽体的锥形部位一侧面上设有矿浆入料管实现侧面切向给料,使煤浆在处理器渣浆泵高压驱动下,沿锥形槽体的内壁做圆周运动,产生旋转的液流;使煤浆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为煤浆与气体、药剂混合创造条件;

(2、)利用设置在槽体上端部的矩形横梁将驱动装置安装槽体的上端部,相对于传统的铸件结构,驱动装置的固定方式简单,转动也较为灵活,且有利于调节皮带的松紧度

(3)、利用四个高强度的螺栓将轴承座固定在横梁上;使轴承座整体在轴向距离上有10~20mm调节量;这样就便于调节叶轮吸浆口与吸浆管之间的间隙;

(4)、利用带有两层叶轮结构的主叶轮实现药剂、空气及煤浆得吸入,同时循环槽体内的煤浆;利用螺旋桨式的轴流式叶轮产生强大的推理,化解槽体内部的搅拌死角,使煤浆在槽体内得到充分的搅拌,并促进煤浆与药剂、空气三者的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产品结构是在传统XY型矿浆预处理器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故该申请只针对修改的部分做描述,其余结构仍延用传统XY型矿浆预处理器的结构;

参照图1,一种矿浆预处理装置,包括槽体9;所述槽体9内部设有搅拌机构7;所述搅拌机构7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8;所述槽体9的腰部设有一个圆形固定板4;所述搅拌机构7螺栓固定在该圆形固定板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上端部设有横梁1;所述驱动装置8设置在该横梁1上;所述槽体9的锥形部位一侧面上设有矿浆入料管5;所述搅拌机构7内设有主叶轮15及轴流式叶轮16;所述主叶轮15设置在搅拌机构7内主轴10的腰部;所述轴流式叶轮16设置在主轴10的底部,且螺栓固定在主轴10底部;所述搅拌机构7内还设有吸料管2;所述吸料管2与主轴10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梁1为矩形横梁,其体积为400x200x10mm;所述横梁1设置在槽体9上部的轨座上;利用设置在槽体9上端部的矩形横梁将驱动装置8安装槽体9的上端部,相对于传统的铸件结构,驱动装置的固定方式简单,转动也较为灵活,且有利于调节皮带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8中的电机座是通过销轴固定在横梁上的,利用横梁作为搅拌机构的驱动装置的承载母体,相对于传统的铸件结构,其结构简单,转动灵活,能极方便地实现皮带松紧度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矿浆入料管5为切向入料管;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从槽体底部中央给料改成由靠近槽体底部的锥形部位的侧面切向给料,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是因为煤浆在处理器渣浆泵的高压驱动下,沿槽体的锥形部位做圆周运动,产生旋转的液流;通过这个过程,使煤浆得到初步的搅拌、混合,为下一步与气体、药剂的混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进一的,所述搅拌机构7还包括轴承座11、进气管12、加药管13及定子14;所述轴承座11设置在主轴10的上端部,且通过螺栓固定在主轴10的上端部;所述轴承座11的下端部设有进气管12和加药管13;所述进气管12、加药管13分别设置在轴承座11的两侧;所述定子14设置在轴承座的底端部,且与轴承座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的连接方式设计成侧面联接固定,用四个高强度螺栓将其紧固在横梁上,使轴承座整体在轴向有10~20mm调节量,这样方便调节叶轮吸浆口与吸浆管之间间隙;而原结构搅拌机构轴承座通过底部法兰固定在两个角钢支撑梁上,轴承座轴向调节困难,影响叶轮吸浆口与混料桶的间隙调节;导致吸入“新鲜”煤浆的能力减少,降低了矿浆预处理器工艺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叶轮15与轴承座11螺栓连接;所述主叶轮15由两层叶轮组成,即由上层叶轮、下层叶轮组成;所述上层叶轮设置在下层叶轮的上方,且与主轴滚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搅拌机构主轴中部设置一个主叶轮15,主叶轮由两层构成,上层叶轮吸入浮选药剂和空气,下层叶轮吸入“新鲜”煤浆,同时循环桶体内煤浆;

优选的,所述轴流式叶轮16的叶片为螺旋桨式叶片;在本实用新型中,轴流式叶轮旋转过程产生强大的推力,能化解筒内搅拌死角,推动煤泥水向上部流动,促进煤浆与药剂,空气三者充分搅拌混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关改进点体现以下优点:(1)、利用槽体的锥形部位一侧面上设有矿浆入料管实现侧面切向给料,使煤浆在处理器渣浆泵高压驱动下,沿锥形槽体的内壁做圆周运动,产生旋转的液流;使煤浆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为煤浆与气体、药剂混合创造条件;(2、)利用设置在槽体上端部的矩形横梁将驱动装置安装槽体的上端部,相对于传统的铸件结构,驱动装置的固定方式简单,转动也较为灵活,且有利于调节皮带的松紧度;(3)、利用四个高强度的螺栓将轴承座固定在横梁上;使轴承座整体在轴向距离上有10~20mm调节量;这样就便于调节叶轮吸浆口与吸浆管之间的间隙;(4)、利用带有两层叶轮结构的主叶轮实现药剂、空气及煤浆得吸入,同时循环槽体内的煤浆;利用螺旋桨式的轴流式叶轮产生强大的推理,化解槽体内部的搅拌死角,使煤浆在槽体内得到充分的搅拌,并促进煤浆与药剂、空气三者的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