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片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8426发布日期:2019-08-23 23:4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片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塞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片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橡胶轮胎行业的现有技术中,CN207789182U中公开了一种的橡胶片中金属异物的自动剔除装置,其中利用超声波刀头切割胶片中金属异物处,切割所得胶片暂存于输送带的出料端。

与橡胶轮胎行业中不同的是,胶塞的胶片在经过金属检测前是裁切成段的,成段的橡胶的厚度相当,重量相近,以便作为硫化设备的进料。采用上述的金属异物自动剔除装置会导致胶片出料重量的不一致,无法满足硫化进料的等重要求。因此,胶塞生产中的胶片金属异物需要经过人工剔除,并同时在胶片上添加与剔除部分等重的胶片作为重量补偿。

医用胶塞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切成段的胶片进行金属异物检测,通常金属异物检测的设备的主要组成为输送带、合格品操作台和设置在胶片输送带上的金属检测机。其中输送带的出料端为可上下摆动的剔除端。合格品胶片出料时,剔除端呈水平状态将胶片导至合格品操作台上,含有金属异物的非合格品出料时,剔除端呈倾斜状将胶片导至下方的凸台上。

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于,由于胶片具有一定温度,非合格品在凸台上呈褶状堆叠,由于胶片的密度较大且呈薄片状,胶片之间容易发生粘连,后期人工剔除金属之前需要首先将胶片分离,会造成胶片的撕扯残缺,粘接严重的胶料需要转入挤出机中重新挤出并出片,粘连还可能出现在金属异物处,影响胶料的正常回收,增加胶片在回收过程中的粘附异物杂质的几率。另外,合格品胶片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操作覆盖间隔片材,同样存在粘附异物几率升高以及人工工作量大的技术缺陷。

CN105414051A中公开了一种胶片检测分拣生产设备,其中的胶片采用胶片真空吸头吸取,但是文件中同时提及,胶片丁基橡胶材料粘性较大,与吸盘之间具有互粘性,吸盘需要使用摩擦力小的曹植。另外,胶片密度大,厚度薄,要达到将胶片整面吸附的效果,吸盘的使用量较大,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胶片出料机构,实现非合格品胶片和合格品胶片的自动堆叠回收,降低胶片粘附异物杂质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胶片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对辊、对辊驱动机构、平移组件、胶片底座和间隔片材上料机构;所述对辊的辊间隙位于输送带的倾斜状剔除端的下方,所述胶片底座设置在所述对辊下方,胶片底座为升降式底座;

所述对辊的两端与辊座连接,对辊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与对辊连接;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机架、第一导轨和辊座驱动件,所述第一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导轨的轴向与输送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辊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所述辊座通过辊座驱动件与所述机架连接;

间隔片材上料机构的片材底座设置在所述胶片底座的一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胶片出料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光线与输送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光线穿设在输送带的倾斜状剔除端和对辊之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间隔片材上料机构包括吸盘、吸盘座、导气管、真空发生器、片材底座、第二导轨和吸盘座驱动件;

片材底座位于胶片底座侧面,水平的第二导轨由片材底座延伸至胶片底座,第二导轨与片材底座以及胶片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吸盘通过导气管与真空发生器连通,所述吸盘座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吸盘座通过吸盘座驱动件与第二导轨连接;所述吸盘座的高度低于所述对辊;片材底座为升降式底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胶片底座和片材底座分别包括台面和与台面连接并驱动台面升降的升降组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升降组件包括台面基座和丝杠滑台,所述丝杠滑台的底端与所述台面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丝杠滑台的滑块与所述台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辊座驱动件和吸盘座驱动件为直线气缸或者直线油缸。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对辊为聚四氟乙烯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胶片出料机构利用对辊转动同时平移,将胶片充分展开,间隔片材上料机构将间隔片材覆盖到胶片上,作为胶片之间的阻隔;

上述胶片导料过程不仅可以实现非合格品胶片的自动回收,还能减少回收过程中胶片粘附异物杂质的几率,同时保证硫化设备进料在模具版面上分布均匀,降低胶片重新挤出、切边、冷却、分切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胶片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胶片底座和片材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对辊和第一导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胶片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胶片底座和片材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输送带;2、对辊;3、对辊驱动机构;4、平移组件;41、机架;42、第一导轨;43、辊座驱动件;5、胶片底座;6、间隔片材上料机构;61、片材底座;62、吸盘;63、吸盘座;64、导气管;65、真空发生器;66、第二导轨;67、吸盘座驱动件;7、辊座;8、光电传感器;a、台面;b、升降组件;b1、台面基座;b2、丝杠滑台;c、胶片;d、间隔片材;e、倾斜状剔除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实施例1的胶片出料机构,包括输送带1、对辊2、对辊驱动机构3、平移组件4、胶片底座5和间隔片材上料机构6;对辊2的辊间隙位于输送带1的倾斜状剔除端e的下方,胶片底座5设置在对辊2下方,胶片底座5为升降式底座;

对辊2的两端与辊座7连接,对辊驱动机构3通过传动件与对辊2连接;平移组件4包括机架41、第一导轨42和辊座驱动件43,第一导轨42固定设置在机架41上,第一导轨42的轴向与输送带1的延伸方向一致,辊座1与第一导轨42滑动配合,辊座7通过辊座驱动件43与机架41连接;

间隔片材上料机构6设置在胶片底座5的一侧,间隔片材上料机构6仅包括片材底座61,片材底座用于放置层叠的间隔片材d,胶片底座5用于放置胶片c。

工作时,含有金属异物的非合格品胶片出料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1、对辊持续转动,输送带倾斜状剔除端的胶片端部夹持在对辊中,辊座驱动件带动对辊沿输送带延伸的水平方向运动(与胶片的输送方向相同或者相反),将胶片带离输送带;

2、胶片经由对辊之间掉落至对辊下方的交胶片底座上;

3、 人工将片材覆盖在胶片的顶面上;

4、 重复步骤1-3的操作。

上述生产过程中,胶片底座升降的目的在于控制胶片底座顶面与对辊之间的间距,以实现胶片的平铺。

具体的,对辊的旋转速度和辊座的水平方向运动速度较输送带传输速度快,以保证连续两片非合格品胶片的后一片脱离输送带时,对辊经往复运动一次复位到输送带的倾斜状剔除端的下方。

实施例2

如图5-7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间隔片材上料机构能实现间隔片材的平移,与实施例1相比,减少手动操作对于胶片表面的污染几率。

间隔片材上料机构6包括吸盘62、吸盘座63、导气管64、真空发生器65、片材底座61、第二导轨66和吸盘座驱动件67;

片材底座61位于胶片底座5侧面,水平的第二导轨66由片材底座61延伸至胶片底座5,第二导轨66与片材底座61固定连接;吸盘62通过导气管64与真空发生器65连通,吸盘座63与第二导轨66滑动配合,吸盘座63通过吸盘座驱动件67与第二导轨66连接;吸盘座63的高度低于对辊2。

胶片底座5和片材底座61均为升降式底座,胶片底座5和片材底座61分别包括台面a和与台面a连接并驱动台面升降的升降组件b。

升降组件b包括台面基座b1和丝杠滑台b2,丝杠滑台b2的底端与台面基座b1固定连接,丝杠滑台b2的滑块与台面a固定连接。

辊座驱动件43和吸盘座驱动件67为直线气缸或者直线油缸。

胶片出料机构还包括光电传感器8,光电传感器8的光线与输送带1延伸方向一致,光电传感器8的光线穿设在输送带1的倾斜状剔除端和对辊2之间。光电传感器的作用在于检测是否有胶片落下,若有胶片落下,则启动对辊。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对辊为聚四氟乙烯辊。橡胶辊的辊面具有弹性,对胶片具有夹持作用。

实施例2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对辊持续转动,输送带倾斜状剔除端的胶片端部夹持在对辊中,辊座驱动件带动对辊沿输送带延伸的水平方向运动,将胶片带离输送带;

2、胶片底座的台面升至对辊下方并与对辊接近,胶片经由对辊之间掉落至对辊下方的胶片底座上;

3、胶片底座的台面下降至与片材底座上层叠的片材等高;

4、片材底座上升使顶层的间隔片材与吸盘相顶压,启动真空发生器,吸盘吸附片材,吸盘座在吸盘座驱动件的带动下沿第二导轨平移至胶片上方;

5、控制真空发生器,片材下落并覆盖在胶片上;

6、吸盘座在吸盘座驱动件的带动下沿第二导轨平移至层叠的片材上方;

7、重复步骤1-3的操作。

作为等效替代,胶片底座和片材底座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升降台结构。

真空发生器需要借助压缩空气实现抽真空,因此导气管通过真空发生器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

如附图中所示,对辊驱动机构3为驱动电机,辊座驱动件43和吸盘座驱动件67为无杆油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