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0023发布日期:2019-09-25 00:5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分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分拣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地堆放的作业,分拣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

当前货物在分拣之前体积与重量各不相同,往往需要将体积较大或较重的货物需要区分开,便于后期的搬运与装卸,但目前缺少有效的区分装置,往往利用人工进行区分,而对于较重的货物,人工取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解决了目前缺少有效的区分装置,往往利用人工对货物进行区分,而对于较重的货物,人工取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动滚筒,所述电动滚筒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送带,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远离电动滚筒一侧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轮,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内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推板,所述支撑柱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壁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比较器、第二数据比较器、图像采集器、D/A转换器、处理器、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

优选的,所述称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图像采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器的输出端与D/A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据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数据比较器、第二数据比较器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的侧面且位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相对应位置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料板、第二滑料板和第三滑料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环适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和第三推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托盘每次转动角度为90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智能分拣机器人,通过称重传感器和摄像头对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进行评判,并通过托盘的转动以及支撑柱表面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工作端的推板运动,将货物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区分,完成分拣的工作,替代了现有的人工分拣,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拣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1-箱体、2-支撑板、3-称重传感器、4-底板、5-转动座、6-电动滚筒、7-传送带、8-支撑柱、9-固定套、10-托盘、11-支撑环、12-内齿轮、13-固定座、14-电机、15-齿轮、16-第一电动伸缩杆、17-第一推板、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第二推板、20-第三电动伸缩杆、21-第三推板、22-支撑架、23-摄像头、24-控制箱、25-第一数据比较器、26-第二数据比较器、27-图像采集器、28- D/A转换器、29-处理器、30-第一反馈模块、31-第二反馈模块、32-盖板、33-第一滑料板、34-第二滑料板、35-第三滑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分拣机器人,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称重传感器3,利用称重传感器3对货物进行称重,称重传感器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底板4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5,转动座5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动滚筒6,电动滚筒6的表面传动连接有传送带7,用于带动货物的移动;支撑板2的顶部远离电动滚筒6一侧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9,固定套9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托盘10,托盘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1,支撑环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齿轮12,箱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3,固定座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5,齿轮15与内齿轮12啮合连接,电机14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托盘10转动,支撑柱8的表面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二电动伸缩杆18和第三电动伸缩杆20,第一电动伸缩杆16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17,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19,第三电动伸缩杆20的工作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推板21,通过电动伸缩杆工作将货物推下,实现对货物的区分,完成分拣;支撑柱8远离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23,利用摄像头判断物体的体积;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4,控制箱24的内壁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数据比较器25、第二数据比较器26、图像采集器27、D/A转换器28、处理器29、第一反馈模块30和第二反馈模块31。

称重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第一数据比较器2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数据比较器25的输出端与第一反馈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馈模块30的输出端与处理器29的输入端连接,摄像头23的输出端与图像采集器27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采集器27的输出端与D/A转换器28的输入端连接,D/A转换器28的输出端与第二数据比较器2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数据比较器26的输出端与第二反馈模块3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馈模块31的输出端与处理器29的输入端连接,处理器29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数据比较器25、第二数据比较器26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二电动伸缩杆18和第三电动伸缩杆20的输入端连接,利用称重传感器3和摄像头23判断货物的重量和体积。

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32,防止货物卡在箱体1内,箱体1的侧面且位于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二电动伸缩杆18和第三电动伸缩杆20相对应位置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料板33、第二滑料板34和第三滑料板35,便于货物滑出。

支撑环11的底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滑动连接,支撑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环11适配的滑槽,支撑环11支撑托盘10,并保证托盘10顺利转动。

第一推板17、第二推板19和第三推板21为弧形结构,避免在推货物过程中货物偏移,电机14为伺服电机,托盘10每次转动角度为90度,保证货物能够移动到推板对应位置。

使用时,货物通过上级传送移动到传送带7上,通过称重传感器3测得货物的重量,同时摄像头23采集到货物图像,称重传感器3将货物的重量检测的值传输至第一数据比较器25,在第一数据比较器25内称重传感器3检测的值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第一反馈模块30反馈至处理器29,摄像头23得到的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器27和D/A转换器28转为电信号,在第二数据比较器26内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第二反馈模块31反馈至处理器29,随后货物通过传送带7运动移动到托盘10表面,托盘10在电机14带动下每次转动90度,若货物重量大或体积大,处理器29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6,通过第一推板17将货物推下托盘10;若货物重量较大或体积较大,处理器29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18,通过第二推板19将货物推下托盘10;若货物重量小或体积小,处理器29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20,通过第三推板21将货物推下托盘10,完成货物的自动分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