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及使用该筛板的振动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4579发布日期:2019-04-17 03:5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及使用该筛板的振动筛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料筛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及使用该筛板的振动筛。



背景技术:

目前对湿黏物料进行筛分,尤其是在钢厂炼铁厂的高炉槽下筛的筛分环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湿黏物料会粘附在筛板上,从而造成筛面物料板结,堵塞筛孔,影响筛分效率。

常用的振动筛主要分为筛面固定型和筛面浮动型两种,固定型筛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彻底解决湿黏物料在筛面粘附板结的问题;浮动筛面可以解决此问题,但其存在筛体占用空间大,单位面积处理量低,筛体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筛分粒度控制差的问题。

目前槽下筛块矿筛主要使用的筛板有以下几类:

一、棒条筛,筛板由并排放置的钢棒组成,钢棒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为悬臂结构,在工作时,由于振动筛的振动在传导到钢棒上时,钢棒上的振动回随着钢棒悬臂长度的加长,振动也会越剧烈;

这种筛板的缺陷在于:对筛分物料粒度控制弱,筛下跑粗严重,另外,湿黏物料会在钢棒与框架连接的根部开始粘结,这样就会影响钢棒的振动强度,板结会迅速由根部发展到全部筛面,筛面清理困难;

二、聚氨酯浮动筛板,筛板是由聚氨酯薄片制成,筛板内没有结构支撑,筛板的一边是安装在固定横梁上,另一边是安装在浮动横梁上,通过筛机的振动带动浮动梁移动从而使安装在固定梁与浮动梁之间的筛板形成驰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筛面振动的效果;

这种筛板的缺陷在于:虽然这种筛板由于驰张时产生筛面的剧烈变形,而使物料无法在筛面附着,但这种结构最大的问题是筛面角度要求较大,一般要大于25°,筛面长度要求较大,所以占用空间较大。另外,处理物料少时,筛面振幅大,物料跳动剧烈,与筛面接触次数少,筛分效率低,当处理物料多时,浮动梁浮动频率及浮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时筛上物料跳动效果显著降低,料层很难筛透,而槽下筛处理物料是间断性给料,一次给料只有几十秒的时间,物料会从料少到料多再到料少快速的过度,所以,这种筛面对物料的筛分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及使用该筛板的振动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包括筛体和连接在筛体上的筛面,筛面上设有筛孔;所述筛体中设有均布的支撑筋,所述筛面支撑在支撑筋上;筛面的周边与筛体之间设有多个分离处,分离处的筛面与筛体不连接;筛面上至少一边设有延伸出筛体的延伸部。

优选的:所述筛体是一个方形框,筛体的左右两边开有卡槽;所述筛面后边设置有所述延伸部。

优选的:所述筛面倾斜布置,筛面后边高于筛面前边,筛面倾斜角度小于5°。

优选的:所述筛面后边与筛体之间设有均布的所述分离处。

优选的:所述筛面采用聚氨酯薄片,厚度为2mm-5mm。

一种使用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的振动筛,包括均布支梁,支梁上安装有卡条;所述筛体的左右两边搭接在相邻的支梁上;相邻两个筛体之间的卡槽配合卡在支梁上的卡条两侧;所述筛面上的延伸部盖在相邻筛体之间的连接缝隙上。

优选的:所述筛面上的延伸部伸到相邻筛面上的筛孔边沿。

优选的:位于前后侧的所述支梁的外侧边焊接有挡板,在挡板与挡板内侧的卡条之间安装有挡条,挡条内侧开有卡槽。

优选的:在所述支梁的两侧设有支撑侧板,支梁的端部安装在支撑侧板上;支撑侧板呈“l”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振动筛采用模块化拼接成型,筛板采用扣接方式安装在支梁上;

2,筛面采用薄筛面,弹性好;其中,筛面与筛体上的支撑筋分离,在振动筛工作时,筛面与支撑筋相关击打,防止了湿黏物料在筛面上的粘附;

3,由于筛板采用拼接连接的结构,拼接的连接缝处会有物料附着,从而向整个筛面扩散;因此,采用筛面向外延伸,延伸出来的延伸部覆盖两个筛板相接处的接缝处;因为延伸出来的筛面不是固定的,会随同振动筛振动而上下浮动,从而避免物湿黏物料的附着,这样整个振动筛就不存在接缝,没有湿黏物料附着的区域,解决了物料的在筛面的粘附问题;

4,筛面与筛体之间的部分区域设置分离处,提高了筛面,以及其延伸部的振动效果,减少筛面的物料粘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筛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振动筛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左视图;

图6是图4中c-c左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筛下物指标对比实验表1;

图9是筛下物指标对比实验表2;

图10是筛下物指标对比实验表3;

图11是筛上物指标对比实验表4;

图12是筛上物指标对比实验表5;

图中:1、筛体;2、筛面;2-1、延伸部;3、支撑筋;4、分离处;5、卡槽;6、支梁;7、卡条;8、挡板;9、挡条;10、支撑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止物料粘附的筛板,筛体1是一个长方形框,筛体1中均设有平行相对的支撑筋3。筛面2连接在筛体1上,其上设有筛孔。筛面2采用聚氨酯薄片,厚度为2mm-5mm。筛面2支撑在支撑筋3上,筛面2与支撑筋3之间分离设置,当筛板振动时,筛面2与支撑筋3之间能够发生碰撞,防止湿黏物料在筛面上的粘附。

筛体1的左右两边开有卡槽5,相邻筛体1之间可以通过卡槽5、卡条7扣接。筛面2后边设有延伸出筛体1的延伸部2-1,筛面2采用后边高于前边的倾斜布置方式,其倾斜角度小于5°。筛面2后边与筛体1之间设有均布的分离处4,分离处4的筛面2与筛体1不连接。筛面与筛体之间部分区域的分离设置,提高了筛面以及其延伸部的振动效果,能减少筛面的物料粘附。

本实施例中,筛面2采用高弹性薄筛面设计,整个筛板的筛面分为若干个筛分区域,相邻筛分区域间下方由支撑筋3支撑,以图1所示筛板为例,每个筛分面积尺寸为246x98mm,支撑筋对应区域宽度14mm;实际工况下,振动筛的振动频率为15hz,振幅为3mm,振动筛激振力约为2.7g。

试验一:

筛面2与下方的支撑筋3全部都是连接的状态,振动筛工作时,高弹性薄筛面2随筛振动,筛面上最大的振幅会达到4mm左右,筛面最大振幅处的等效激振力约为3.6g左右,筛面与支撑筋没有相对运动,相对激振力为0,湿黏物料会在支撑筋对应的筛面处附着,长时间通过湿黏物料,会在物料附着处不断粘附,形成一个高度与支撑筋对应位置盲区宽度相当的物料堆积层。

试验二:

筛面2与下方的支撑筋3采用间隔性的断开(不连接),这时两个相邻筛分区域不与支撑筋不连接,这两块相邻的筛分区域在随筛振动时,视为一个筛分区域,这个筛分区域在随筛振动时产生的最大振幅将达到5mm左右,筛面最大振幅处出现在相邻两个筛分区域支撑筋对应的筛面位置,筛面最大振幅处的等效激振力为4.5g左右,筛面相对支撑筋的振幅将达到2mm左右,筛面相对支撑筋的激振力达到1.8g左右,湿黏物料仍然会在支撑筋对应的筛面处附着,长时间通过湿黏物料,会在物料附着处不断粘附,但物料形成的物料堆积层最大高度只有2-3mm左右,物料堆积层高度再增加,会使形成的物料堆积层在筛面与支撑筋相对的高速撞击下发生脱离。

试验三:

筛面2与下方的支撑筋3断开(不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筋3与筛面2断开,这时是3个相邻的筛分区域被视为一个筛分区域,这个筛分区域在随筛振动时产生的最大振幅将达到7.5mm左右,最大振幅处的等效激振力6.8g左右,两个支撑筋处相对筛面振幅达到6mm左右,筛面相对支撑筋的激振力达到5.4g左右,湿黏物料在支撑筋对应区域已经无法附着,解决了筛分区域以及支撑筋对应区域湿黏物料附着的问题。在两块筛板相接的位置,由于有前一块筛板延伸部2-1的遮挡,避免的湿黏物料在相交处的附着,这样就完全解决了湿黏物料在整个筛面的附着。

实施例二

结合图4至图7所示,一种使用实施例一种筛板的振动筛,多条支梁6平行相对布置,2个支撑侧板10对称布置在支梁6的两侧;支撑侧板10截面呈“l”型,支梁6的端部安装在支撑侧板10上。支梁6为空心方管,支梁6上侧面开设通槽。卡条7下端设有凸起,卡条7下端凸起中间开有一条通槽;在安装时,卡条7下端凸起压入支梁6上侧面的通槽中。卡条7中部是平板,卡条7上部与卡槽5配合;在安装时,筛体1的左右两边搭接在相邻的支梁6上;相邻两个筛体1之间的卡槽5配合卡在支梁6上的卡条7两侧;筛面2上的延伸部2-1盖在相邻筛体1之间的连接缝隙上,延伸到相邻筛面2上的筛孔边沿。

另外,位于前后侧的支梁6的外侧边焊接有挡板8,在挡板8与挡板8内侧的卡条7之间安装有挡条9,挡条9内侧开有卡槽5。通过挡板8、挡条9完成前后侧的筛板的安装。

在振动筛工作时:

筛面与支撑筋相关击打,能防止湿黏物料在筛面上的粘附;

延伸出来的延伸部覆盖两个筛板相接处的接缝处,同时,延伸部会随同振动筛振动而上下浮动,从而避免物湿黏物料的附着,这样整个振动筛就不存在接缝,没有湿黏物料附着的区域,解决了物料的在筛面的粘附问题;

筛面与筛体之间的部分区域设置分离处,提高了筛面以及其延伸部的振动效果,减少筛面的物料粘附。

在矿物入炉前,使用7#棒条筛和8#本实施例振动筛的进行实验对比,结合图8至图10所示的筛下物指标对比实验表1至表3;

结合表1、2、3中的数据统计情况,通过对比普通棒条筛,使用本实施例振动筛进行块矿入炉前筛分,筛下跑粗率(筛下物>5mm)减少74%,大大提高了块矿使用率。

结合图11至图12所示的筛上物指标对比实验表4、表5;

结合表4、5中的数据统计情况,通过对比普通棒条筛,使用本实施例振动筛进行块矿入炉前筛分,块矿入炉粉率(筛上物<5mm)降低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