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梭车快递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1812发布日期:2020-08-18 18:5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梭车快递分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梭车快递分拣设备,主要用于物流、仓储等领域对快递包裹分拣。



背景技术:

现有快递自动化分拣设备主要有两种方法:1、环形轨道交叉带智能分拣,2、“小黄人”快递小车智能分拣。

第一种方法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智能分拣设备,主要是由一百多台皮带小车连接成一个环形,动力驱动整个环形在轨道上不停运转,小车上的皮带可左右方向运动(与环形运动轨迹方向交叉),通过控制皮带小车的对应点启动将包裹送入相应的集包袋格口。

操作流程大致如下:快递包裹称重——包裹放置到环形轨道交叉带(每个包裹对应一台皮带小车)——轨道上运行到相应位置,皮带小车把包裹自动分拣到集包袋——(人工校正系统无法识别包裹)——人工更换集包袋——循环操作。

第二种方法以申通快递为代表,主要是由多台“小黄人”快递小车在平台上运送包裹,平台上有格口(每个格口对应一个集包袋),“小黄人”把包裹倒入相应格口。

操作流程是:快递包裹称重——包裹放置到“小黄人”托盘上——“小黄人”移动到相应格口——翻转托盘将包裹倒入集包袋——人工更换集包袋——循环操作。

这两种方法都较为智能地实现了快递包裹的分拣,减少了人工和失误,效率较高;但这两种方法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占地面积大和设备成本高,两者安装使用场地都需要1000平米以上,设备投入都在100万元以上(最高接近300万元)。

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720570302.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快递分拣装置,上述对比文件存在占地面积大,成本投入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占地面积小的往复梭车快递分拣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往复梭车快递分拣工艺,其特点在于:所述往复梭车快递分拣工艺如下:

(一)将快递包裹放置在输送带上;

(二)通过摄像扫描仪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

(三)通过控制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快递包裹所对应的格口的具体位置;

(四)将与点亮的提示灯所对应的快递包裹放置在皮带秤扫描平台上进行扫描称重,再将扫描称重后的快递包裹移动至往复梭车上;

(五)通过往复梭车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

进一步地,所述(一)中,在上货工位将快递包裹的快递面单朝上平放在输送带上,上货工位包括多个等间距分布的上货区域,每个快递包裹对应放置在一个上货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二)中,输送带呈环形结构设置、并逆时针移动,当快递包裹输送至摄像扫描工位时,通过位于摄像扫描工位上方的摄像扫描仪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三)中,经过摄像扫描工位的快递包裹在输送带上,当快递包裹输送至取货工位、且提示灯点亮时,将与点亮的提示灯所对应的取货工位上的快递包裹放置在与点亮的提示灯所对应的皮带秤扫描平台上进行扫描称重。

进一步地,所述(三)中,若由于快递包裹上的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不完整的原因,导致个别数据信息无法通过摄像扫描仪自动识别的,该快递包裹输送至任意一个取货工位时、与该取货工位对应的提示灯依然不会点亮,将快递包裹输送至剔除工位;当快递包裹输送至剔除工位时,位于剔除工位的提示灯点亮,人工剔除包裹、并手动输入数据信息,手动输入数据信息后再次将快递包裹放置在输送带上,控制系统重新识别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四)中,皮带秤扫描平台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往复梭车,通过皮带秤扫描平台对快递包裹扫描称重后,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并将快递包裹通过皮带秤扫描平台移动至一个往复梭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五)中,往复梭车向接力梭车移动、并通过往复梭车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

进一步地,所述(五)中,往复梭车向接力梭车移动、并将往复梭车上的快递包裹移动至接力梭车上、且通过接力梭车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以达到减少往复梭车的移动距离、并缩短往复周期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往复梭车快递分拣工艺的分拣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往复梭车快递分拣工艺的分拣设备,包括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用于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的摄像扫描仪,用于提示将快递包裹取下的提示灯,用于对快递包裹进行扫描称重的皮带秤扫描平台,以及用于将扫描称重后的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的往复梭车;所述摄像扫描仪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提示灯位于输送带的一侧、且提示灯与皮带秤扫描平台对应设置,所述皮带秤扫描平台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往复梭车、且皮带秤扫描平台与往复梭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以达到减少往复梭车的移动距离、并缩短往复周期的目的的接力梭车,所述接力梭车与往复梭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分拣设备还包括用于分析摄像扫描仪所扫取的快递面单数据信息、以确定该快递包裹所对应的格口的具体位置、且控制皮带秤扫描平台移动的控制系统,所述摄像扫描仪、提示灯和皮带秤扫描平台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上存在有上货工位、摄像扫描工位和取货工位,所述摄像扫描仪位于摄像扫描工位的上方,所述提示灯位于取货工位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上还存在有剔除工位,所述上货工位、摄像扫描工位、取货工位和剔除工位沿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货工位内设置有多个上货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上货区域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灯与取货工位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灯与取货工位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逆时针方向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扫描仪为高清摄像扫描仪。

进一步地,所述格口的数量为180个,180个格口分为5个集包单元,每个集包单元包括1个集包通道和2行集包架,每行集包架由18个格口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2行集包架分布于集包通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每行集包架各与一个往复梭车和接力梭车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秤扫描平台位于集包通道的一端,所述往复梭车位于集包架的一端,所述接力梭车位于集包架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格口的下方安装有集包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紧凑,安装使用面积仅需200平米,是现有智能分拣设备安装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设备安装简单,可实现模块化安装,机动灵活。

2、自动化程度较高,整个流程只需14名操作工人,效率可达7500票/小时,而完成等量的快递分拣集包,传统人工操作模式需要35名左右员工。

3、造价低,减少了快递公司投资成本,本设备投资成本在六十万元左右,按节省的人工成本计算,两年即可收回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拣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带、提示灯和控制系统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皮带秤扫描平台、往复梭车、接力梭车和格口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中:输送带1、提示灯2、控制系统3、皮带秤扫描平台4、往复梭车5、接力梭车6、格口7、集包通道8、集包架9、上货工位11、摄像扫描工位12、取货工位13、剔除工位14、上货区域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往复梭车快递分拣工艺,如下:

(一)将快递包裹放置在输送带1上;

(二)通过摄像扫描仪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3;

(三)通过控制系统3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快递包裹所对应的格口7的具体位置;

(四)将与点亮的提示灯2所对应的快递包裹放置在皮带秤扫描平台4上进行扫描称重,再将扫描称重后的快递包裹移动至往复梭车5上;

(五)通过往复梭车5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7。

本实施例的(一)中,在上货工位11将快递包裹的快递面单朝上平放在输送带1上,上货工位11包括多个等间距分布的上货区域15,每个快递包裹对应放置在一个上货区域15内。

本实施例的(二)中,输送带1呈环形结构设置、并逆时针移动,当快递包裹输送至摄像扫描工位12时,通过位于摄像扫描工位12上方的摄像扫描仪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

本实施例的(三)中,经过摄像扫描工位12的快递包裹在输送带1上,当快递包裹输送至取货工位13、且提示灯2点亮时,将与点亮的提示灯2所对应的取货工位13上的快递包裹放置在与点亮的提示灯2所对应的皮带秤扫描平台4上进行扫描称重。

本实施例的(三)中,若由于快递包裹上的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不完整的原因,导致个别数据信息无法通过摄像扫描仪自动识别的,该快递包裹输送至任意一个取货工位13时、与该取货工位13对应的提示灯2依然不会点亮,将快递包裹输送至剔除工位14;当快递包裹输送至剔除工位14时,位于剔除工位14的提示灯2点亮,人工剔除包裹、并手动输入数据信息,手动输入数据信息后再次将快递包裹放置在输送带1上,控制系统3重新识别处理。

本实施例的(四)中,皮带秤扫描平台4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往复梭车5,通过皮带秤扫描平台4对快递包裹扫描称重后,将数据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3、并将快递包裹通过皮带秤扫描平台4移动至一个往复梭车5上。

本实施例的(五)中,往复梭车5向接力梭车6移动、并通过往复梭车5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7。

本实施例的(五)中,往复梭车5向接力梭车6移动、并将往复梭车5上的快递包裹移动至接力梭车6上、且通过接力梭车6将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7,以达到减少往复梭车5的移动距离、并缩短往复周期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分拣设备,包括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1,用于读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的摄像扫描仪,用于提示将快递包裹取下的提示灯2,用于对快递包裹进行扫描称重的皮带秤扫描平台4,用于将扫描称重后的快递包裹移动至指定的格口7的往复梭车5,达到减少往复梭车5的移动距离、并缩短往复周期的目的的接力梭车6,以及用于分析摄像扫描仪所扫取的快递面单数据信息、以确定该快递包裹所对应的格口7的具体位置、且控制皮带秤扫描平台4移动的控制系统3。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扫描仪位于输送带1的上方,提示灯2位于输送带1的一侧、且提示灯2与皮带秤扫描平台4对应设置,皮带秤扫描平台4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往复梭车5、且皮带秤扫描平台4与往复梭车5配合;接力梭车6与往复梭车5配合;摄像扫描仪、提示灯2和皮带秤扫描平台4均与控制系统3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输送带1上存在有上货工位11、摄像扫描工位12、取货工位13和剔除工位14,摄像扫描仪位于摄像扫描工位12的上方,摄像扫描仪为高清摄像扫描仪,提示灯2位于取货工位13的一侧;上货工位11、摄像扫描工位12、取货工位13和剔除工位14沿着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输送带1逆时针方向输送。

本实施例中的上货工位11内设置有多个上货区域15,多个上货区域15等间距分布;提示灯2与取货工位13对应设置,提示灯2与取货工位13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的格口7的数量为180个,180个格口7分为5个集包单元,格口7的下方安装有集包袋,每个集包单元包括1个集包通道8和2行集包架9,每行集包架9由18个格口7构成,2行集包架9分布于集包通道8的两侧,每行集包架9各与一个往复梭车5和接力梭车6配合;述皮带秤扫描平台4位于集包通道8的一端,往复梭车5位于集包架9的一端,接力梭车6位于集包架9的中部。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往复梭车快递分拣设备包括扫描上货区、扫描称重区和包裹投递区,所述扫描称重区位于扫描上货区的一侧,所述包裹投递区位于扫描称重区的一侧。

其中,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1,用于扫取快递包裹上快递面单的数据信息的摄像扫描仪,用于提示将快递取下的提示灯2,以及用于分析摄像扫描仪所扫取的快递面单数据信息、以确定该快递包裹所对应的格口7的具体位置、且控制皮带秤扫描平台4移动的控制系统3均位于扫描上货区。

其中,用于对快递包裹进行扫描称重的皮带秤扫描平台4位于扫描称重区。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对该分拣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图1中的a、b、c、d和e分别代表五个操作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和⑩分别代表10行集包架9,其中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⑦和⑧、⑨和⑩分别5个集包单元。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⑦和⑧、⑨和⑩组成的5个集包单元分别与a、b、c、d和e五个操作工对应,a、b、c、d和e五个操作工分别对应五个取货工位13,每个取货工位13各与一个提示灯2和皮带秤扫描平台4对应,

操作工在上货工位11将快递包裹(快递面单朝上)平放在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1上面,输送带1表面有醒目的色块即上货区域15、进行了等距离分区,每个包裹需对应放置一个上货区域15上。

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1逆时针方向运转,带动快递包裹经过摄像扫描工位12时、并通过摄像扫描仪扫取数据信息,扫描到快递包裹条码并与控制系统3通讯,快递包裹继续运动,依次通过a、b、c、d和e五个操作工所对应五个取货工位13。

控制系统3通过数据分析,控制五个取货工位13位置各自对应的提示灯2点亮,当提示灯2点亮时,与点亮提示灯2所对应的操作工(a、b、c、d或e)、将与点亮提示灯2所对应的取货工位13上输送带1色块内的快递包裹取走并进入下一环节。

为方便说明,这里以操作工a为例:当快递包裹通过摄像扫描仪,控制系统3判断是否由操作工a进行操作,若是,则当快递包裹流经与操作工a位置对应的提示灯2时、该提示灯2点亮,操作工a将与操作工a对应的取货工位13的快递包裹取下;若不是,则与操作工a位置对应的提示灯2不点亮,操作工a无需理会,快递包裹继续流向下一位置。

操作工a拿到快递包裹后,将快递包裹放置于皮带秤扫描平台4进行扫描称重,扫描称重后的数据信息与控制系统3通讯,同时皮带秤扫描平台4自带主机,通过快递条码分析产生指令,驱动皮带机往①集包架9方向或往②集包架9方向运动,将快递包裹运送到①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或②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上,下面假设快递包裹运动到①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继续说明下一步流程。

①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接收到快递包裹后,在控制系统3的控制下,(沿轨道)往①集包架9的长度方向移动到指定位置,①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皮带机启动,将快递包裹送入指定的格口7,完成自动分拣,①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复位到原处等待下一个快递包裹,如此循环往复。每个往复梭车5各与一个接力梭车6配合,出于效率需求增加的一台接力梭车6,目的是缩短往复梭车5运动距离,减少往复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同理,若快递包裹运动到②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上,则②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在控制系统3的控制下,(沿轨道)往②集包架9的长度方向移动到指定位置,②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皮带机启动,将快递包裹送入指定的格口7,完成自动分拣,②集包架9的往复梭车5复位到原处等待下一个快递包裹,如此循环往复。

其它操作工b、c、d和e与操作工a的工作流程相同。

图1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和⑩共计10行集包架9,每行集包架9包括18个格口7,每个格口7的下方各对应安装有一个集包袋,共计对应180个集包袋(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格口7的数量),每相对2行集包架9之间有1条集包通道8,共计5条集包通道8,每条集包通道8安排1名操作工整理和更换集包袋。

由于快递包裹数据信息不完整等原因,导致个别快递包裹数据信息无法通过系统自动识别,这些包裹流经与操作工a、b、c、d和e对应的提示灯2时,提示灯2依然不会点亮,继续流向剔除工位14,此处有人工剔除包裹并进行手工输入,手动输入数据信息后再次摆上输送带1,系统重新识别处理。

如图1所示,整个工作流程需要a、b、c、d和e五名操作工人,搭配五名更换集包袋工人,另需三到四名工人将快递包裹摆放到呈环形结构设置的输送带1上面。

本设备设计处理能力为7500票(件包裹)/小时,需要配备十四名工作人员。

本设备安装和操作场地需求长约15米,宽约12米,总面积180平米以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