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6464发布日期:2020-10-23 19:3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细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



背景技术:

离心机作为生物细胞技术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利用离心力将待检测的细胞组织样本离心,使不同的组织分层分布,便于后续取样。

现有的离心机在使用时,一般直接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借助夹持装置对其进行固定,由于在离心时离心力较大,可能存在试管脱离夹持装置的风险,对试管中的细胞组织样本造成损害,使其失去研究的价值,不仅浪费了细胞组织样本,还对整个实验的进程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具备工作时无法打开、保证试管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工作时无法打开、保证试管稳定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包括底座、定位轴、试管座、盖体、导体、转轴、线圈、铰柱、试管腔、自锁机构、锁紧机构、壳体、腔体、卡槽、电磁装置、导线、卡座、连接件、限位框、卡块、防脱块、复位弹簧。

上述结构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试管座,所述试管座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体,所述底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导体,所述底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底座背面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线圈,所述试管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铰柱,所述试管座的内部设置有试管腔,所述试管座的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锁紧机构;

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导线;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卡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卡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轴与试管座活动铰接,同一组的定位轴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轴以试管座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试管座和盖体均为圆柱状结构,盖体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试管座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二者相互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试管腔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该橡胶套的尺寸与试管腔的内径尺寸适配,二者之间为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共设置有六个且规格和弹性系数均相同,六个复位弹簧分别与六个卡块对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同一组的所述卡槽、电磁装置和卡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及产品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通过工作时无法打开的优点,有效的保证了离心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试管的密闭性,防止外界细菌等杂质进入正在离心的试管中,保证了试管中样本的有效性,同时,设备停止时不影响试管的正常取出。

2、该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通过保证试管稳定的优点,可在离心作业进行时,使试管处于稳定位置,避免了因离心力可能导致的试管脱离或脱落的问题,增加了试管中细胞组织在离心时的安全性,保证了离心后细胞样本的有效性,增加了生物细胞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为生物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可能造成的细胞样本浪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生物细胞研究实验的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各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结构部分剖视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自锁机构与锁紧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各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定位轴;3、试管座;4、盖体;5、导体;6、转轴;7、线圈;8、铰柱;9、试管腔;10、自锁机构;11、锁紧机构;101、壳体;102、腔体;103、卡槽;104、电磁装置;105、导线;111、卡座;112、连接件;113、限位框;114、卡块;115、防脱块;1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

该离心机运行中自动锁定的生物细胞试管架,包括底座1、定位轴2、试管座3、盖体4、导体5、转轴6、线圈7、铰柱8、试管腔9、自锁机构10、锁紧机构11、壳体101、腔体102、卡槽103、电磁装置104、导线105、卡座111、连接件112、限位框113、卡块114、防脱块115、复位弹簧116。

上述各结构的初始位置及连接关系如下:

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位轴2,定位轴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试管座3,试管座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体4,底座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导体5,底座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轴6,底座1背面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线圈7,试管座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铰柱8,试管座3的内部设置有试管腔9,试管座3的内部设置有自锁机构10,自锁机构10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锁紧机构11;

自锁机构1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腔体102,腔体102的内侧开设有卡槽103,腔体102的内部设置有电磁装置104,电磁装置104的外侧设置有导线105;

锁紧机构11包括卡座111,卡座1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12,卡座1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13,限位框1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块114,卡块1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15,卡块1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6。

其中:

a、定位轴2和试管座3均设置有四个且分别对应,定位轴2的中线与试管座3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四个定位轴2和四个试管座3的中心在同一个圆上;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圆形开槽,该圆形开槽的尺寸与试管座3的尺寸适配,四个定位轴2和四个试管座3以底座1为参照呈均匀分布。定位轴2与试管座3活动铰接,同一组的定位轴2共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轴2以试管座3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b、导体5共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线圈7由一整根完整的漆包线组成,漆包线外围包裹的漆皮无破损,并且漆包线的规格及内部线体尺寸始终相同,线圈7套接在转轴6的外侧,二者为同心状态但相互不接触,线圈7与外接电路电连接,内部有电流通过并存在磁感线,导体5与线圈7的磁感线方向呈垂直状态。试管座3和盖体4均为圆柱状结构,盖体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试管座3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二者相互适配。

c、铰柱8共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试管座3和四个盖体4对应,铰柱8的底部位于试管座3的内部且二者为活动铰接,铰柱8的顶部位于盖体4的内部且与其活动铰接。试管腔9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套,该橡胶套的尺寸与试管腔9的内径尺寸适配,二者之间为紧密贴合。

d、试管腔9的规格相同,七个为一组,共设置有四组,四组试管腔9分别位于四个试管座3的内部且呈均匀分布;自锁机构10和锁紧机构11分别设置有四个且相互对应,四个自锁机构10分别位于四个试管座3的内部,四个锁紧机构11分别位于四个盖体4的内部且活动连接。

其中:

e、四个自锁机构10的规格尺寸均相同;同一组的腔体102、卡槽103和电磁装置104分别设置有六个且相互对应,腔体102、卡槽103和电磁装置104均以壳体101为参照呈均匀分布;导线105之间互为电连接且连接方式为串联,电磁装置104通过导线105分别与导体5和线圈7电连接;电磁装置104通电状态下显s极。

f、限位框113、卡块114和复位弹簧116均分别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且相互对应,限位框113为矩形框架结构且内部尺寸与卡块114的尺寸适配;卡块114为圆柱状结构且尺寸与卡槽103的尺寸适配,卡块114主要有磁性材料组成且磁极为n极。同一组的卡槽103、电磁装置104和卡块114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g、防脱块115共设置有六组且分别与六个卡块114对应,同一组的防脱块115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块状结构,且分别与同一组对应的卡块114固定连接;限位框113靠近壳体101一端的两内侧,固定连接有堵块,两个堵块之间的距离小于同一组的两个防脱块115之间的距离。

h、复位弹簧116共设置有六个且规格和弹性系数均相同,六个复位弹簧116分别与六个卡块114对应,复位弹簧116的一端与卡块1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框113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设备不工作,处于停止状态。此时导体5与线圈7之间不发生切割磁感线运动,不产生感应电流,由于导线105之间互为电连接且连接方式为串联,电磁装置104通过导线105分别与导体5和线圈7电连接;电磁装置104通电状态下显s极,并且卡块114主要有磁性材料组成且磁极为n极,所以此时电磁装置104内部不产生电磁效应,不存在吸引力,卡块114在复位弹簧116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不与卡槽103卡接,即此时卡座111不受限制,与之连接的盖体4同样不受限制,可以铰柱8为支点人为转动。此时可将试管放入试管腔9中,待试管放入后,将盖体4反方向转动,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

启动转轴6使其带动与其连接的底座1同步转动,此时底座1可带动与其连接的其他结构同步转动,此时导体5切割线圈7的磁感线并产生感应电流,与其电连接的电磁装置104内部有电流通过并开始工作,产生呈s极的磁性,对与其呈相反磁极的卡块114产生吸引力,使其与卡槽103卡接,此时卡座111与壳体101之间,通过卡块114和卡槽103卡接,二者保持较为稳定的卡接,防止试管腔9内部的试管漏出。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