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8726发布日期:2020-12-22 13:5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猕猴桃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果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猕猴桃检测机。



背景技术:

猕猴桃是受许多人喜爱的一种水果,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品质细嫩,现在市场上猕猴桃的价格与品质参差不齐,其产商在分类猕猴桃时往往只通过猕猴桃的品种与大小进行区分而没有对猕猴桃的畸形情况,软硬程度进行区分,按照通常情况来看,越大越饱满的猕猴桃口感味道越好,硬的猕猴桃比已经变软的猕猴桃能存放更久的时间,软的猕猴桃需要尽快进行销售,所以针对猕猴桃进行区分是否畸形与软硬程度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快速区分猕猴桃的畸形率和软硬程度,并且不会对猕猴桃进行挤压,拨动等有损果肉品质的猕猴桃质检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猕猴桃检测机,包括两块安装侧板,所述两块安装侧板前端之间设有猕猴桃进料道,所述猕猴桃进料道后端设有滚轴传送带,所述滚轴传送带在总体传送同时,还能进行单个滚轴的转动,所述两块安装侧板中部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滚轴传动带的末端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块下端设有两个第一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下端设有检测壳体,所述滚轴传送带末端衔接有两个倾斜侧道壁,两个所述倾斜侧道壁之间设有底部挡板,所述底部挡板末端设有大小筛分带,所述检测壳体内设有畸形检测装置,所述畸形检测装置右侧设有畸形件出口所述大小筛分带后端连有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当猕猴桃经过畸形检测装置检测筛分后,进行大小筛分,最后进入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上述的滚轴传送带与大小筛分带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当猕猴桃从猕猴桃进料道滚动至滚轴传送带,经过滚轴传送带的运输整理,最后停于畸形检测装置正下部,检测壳体可以通过第一伸缩杆进行高度调节,适应高度差别非常大的不同个体,如差别较小,只需调至中间值即可。畸形的猕猴桃被检测筛选出之后,猕猴桃进入大小筛分带进行大小筛分,随后按大小不同进入不同的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进行软硬程度与是否破烂的检测,最终分别送出进行包装。

所述畸形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壳体内的多个推动板,所述检测壳体内设有多个安装侧板,多个所述推动板与安装侧板通过第一扭簧连接,多个所述推动板末端设有四个畸形检测组,每个所述畸形检测组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推动板前端面内部的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内设有穿透转动轮的第一转动杆,所述检测壳体内部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滑动槽,所述横向滑动槽内设有能偶有滑动的矩形滑块,所述矩形滑块与检测壳体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转动轮上端设有第一磁性块,所述转动轮后端设有弧形接板,所述弧形接板通过四个第一弹簧与推动板相连,所述弧形接板为半圆形环形,且朝向转动轮开口,上下两端为曲率渐大设计。如果猕猴桃的形状均匀,没有畸形处,则推动板只会与其进行摩擦,而不会在被猕猴桃推动,如果猕猴桃存在畸形处,则在后续猕猴桃的转动过程中,推动板还会被畸形凸起推动或畸形凹陷作用下回弹。

所述弧形接板上端设有磁性接块,所述弧形接板中部开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左右贯穿弧形接板,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后端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贯穿过第二滑动槽与第二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槽位于所述推动板下端内部,且水平位置上与第一滑动槽相对,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推动板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槽前部上下两端设有两块限位块,两块所述限位块在弧形接板受到转动轮的压缩时能够对弧形接板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第二推板后端设有通电连杆,所述通电连杆上下端设有第一磁性通电头,每个所述第一磁性通电接头左端设有第二磁性通电头。弧形接板半圆环型设计,且上下两端为曲率渐大设计,防止了转动轮上的第一磁性块在随转动轮运动过程中会被卡住的问题,其还能适应转动轮形状。转动轮上第一磁性块能够进入第一滑动槽区分了开始时猕猴桃推动推动板与摩擦转动与推动板两种情况,减小了对后续猕猴桃畸形检测造成的影响,便于区分转动与推动对猕猴桃的作用。磁性接块能够使第一磁性块每次在结束检测时都能在磁力作用下转至与其相对处。

多个所述安装侧板右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连杆,所述第二转动连杆下部外圈设有转动壳体,所述转动壳体每右端设有单侧开口的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二转动连杆能往复滑动在第三滑动槽内,所述第二转动连杆与转动壳体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左端设有向左端开口的第四滑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内滑动设有第三转动连杆,所述第三转动连杆与转动壳体之间通过第四弹簧连接,第三转动连杆左端与推动板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壳体左端下部内设有连至第四滑动槽槽口的电阻片,所述转动壳体内部靠近第四滑动槽内端末尾的下部设有第五滑动槽,所述第五滑动槽内设有挡位块,所述挡位块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挡位块与转动壳体之间通过第五弹簧连接,所述转动壳体中端内部设有绳收集轮,所述绳收集轮下端设有微型驱动器,且所述微型驱动器受到通电连杆通电状况影响。挡位块与微型驱动器的设计与底部的畸形检测组连接,很好的区分了推动情况与转动情况区分,此后,第三转动连杆再运动,就能很好通过第三转动连杆的运动反馈处猕猴桃的畸形情况。

根据权利要求-任意一项所述的猕猴桃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连杆下端凸起为导电头,并能够将电位数据输入到处理器内进行信号处理。导电头与电阻片能够将电位信心反馈到处理器内进行信号处理,此时处理主要检测其差值,当接收到信号差值过大时,就可以判定其为畸形猕猴桃。

每个所述检测壳体上内部设有电磁滑道,所述电磁滑道内设有能往复左右滑动的滑动挡板,所述两个滑动挡板之间设有畸形件输送道,两个所述滑动挡板朝向外一端设有转动卷板,两个所述滑动挡板中部后侧设有隔板。通过改变滑动挡板来打开畸形件输送道,使猕猴桃下落时分离,避免了用推板直接推动猕猴桃或是机械的将猕猴桃甩出,保护猕猴桃不受外力挤压发生变形或破损。

所述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大小筛分带后部下方的第二底部挡板,所述第二底部挡板末端左右两侧各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底部挡板中间设有沿第二底部挡板长度方向的中部隔板,所述中部隔板上端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滑动壳体,所述第二滑动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由内向外贯穿第二电磁滑道,每个所述第二电磁滑道内设有能往复滑动的滑动推板,每个所述滑动推板上设有能与之相对转动的叶片轴,所述叶片轴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拨动叶片,所述滑动推板左下部设有第一转动开口,所述第一转动开口左侧设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背面中部设有一压动杆,所述第一转动开口底部设有一能在第一转动开口内朝内压下的圆形压动板,所述滑动推板下端内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设有第六滑动槽,所述第六滑动槽内设有连至圆形压动板的第一压杆,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圆形压动板之间通过两个第六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压杆后端设有连接杆。拨动叶片为具有一定柔韧性的拨动叶片,能发生一定量的形变。

所述连接杆末端设有第二压动块,所述滑动推板右下侧设有第二转动开口,所述第二转动开口内设有第二转动板所述滑动推板下端内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中部设有贯穿第二支撑块与第二转动开口的第七滑动槽,所述第七滑动槽内设有能前后滑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在第七滑动槽上端时能够对第二转动板进行限制。该装置的设计不仅使猕猴桃进入时能够自动的停在适当的位置,还减缓了猕猴桃下落时与拨动叶片的硬性接触,使其慢慢停下,不会对猕猴桃果肉造成损伤,还理由了后一猕猴桃的力使前一猕猴桃被推出,即保护猕猴桃不受损伤,又节省了机械用力,还能对猕猴桃进行位置限定,在后续去分钟,拨动叶片还能推开打开推动门,避免果肉的直接挤压。

所述第二底部挡板中部相对第二电磁滑道的下端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设有多个触杆,每个所述触杆顶部两侧设有液体传感器,每个所述触杆在第八滑动槽内滑动,所述第八滑动槽设置在第二底部挡板下端内部,每个所述触杆下部左右两端各设有第九滑动槽,所述第九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横向滑动块,所述横向滑动块与触杆之间通过第七弹簧连接,所述横向滑动块末端还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触杆下端设有两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连接绳通过第二滚轮连接至第八滑动槽底部,所述触杆与第二底部挡板之间通过第八弹簧相连接。所述第八滑动槽底部两端向外凸起,所述第八滑动槽底部两端空间内分别设有指向板,每个所述指向板通过三个第九弹簧与触杆固定连接,所述每个指向板底部设有位置感知器,所述位置感知器能够感知指向板与之相接触的位置,所述第二底部挡板左右两侧设有腐烂料出道口,所述腐烂料出道口与内部相接处设有推动门。运用多个触杆对猕猴桃进行检测,即避免了对猕猴桃施加压力进行检测,也通过第二连接绳与横向滑动块的设计将下压量的变化精细的反馈出,使检测更准确。

综上所述,该机器结构简单明了,操作过程明确。能够有效对猕猴桃品质进行检测。还能避免检测过程中对猕猴桃果肉的伤害。

其畸形检测装置能够有效的检测出猕猴桃的畸形件,并将畸形件快速排出,不影响后续检测进行,同时避免了用推或压的形式对畸形件进行分拨,保护了猕猴桃本身品质。

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能够很好地筛分猕猴桃质地的软硬,还能分辨其是否有腐烂的情况,并利用了猕猴桃自身的重力完成后续分拨时猕猴桃推动的动力,同时还减缓了猕猴桃下落的冲击力,表面猕猴桃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左前视角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检测壳体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横向滑动槽处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侧视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侧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b-b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1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触杆所在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g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安装侧板1、猕猴桃进料道2、滚轴传送带88、第一支撑块3,所述第一支撑块3、第一伸缩杆4、检测壳体5、倾斜侧道壁6、底部挡板85、大小筛分带8、推动板24、安装侧板18、第一扭簧28、转动轮4、第一转动杆104、横向滑动槽105、矩形滑块106、复位弹簧107、第一磁性块100、弧形接板45、第一弹簧44、磁性接块101、第一滑动槽48、第一推板47、第一连杆103、第二推板51、第二滑动槽102、第二弹簧50、限位块49、通电连杆40、第一磁性通电头头41、第二磁性通电头42、第一转动轴29、第二转动连杆31、转动壳体30、第三滑动槽33、第三弹簧32、第四滑动槽38、第三转动连杆37、第四弹簧37、电阻片112、第五滑动槽111、挡位块35、第一连接绳110、第五弹簧109、绳收集轮34、微型驱动器39、电磁滑道19、滑动挡板20、畸形件输送道21、转动卷板84、隔板22、第二底部挡板11、第二隔板10、中部隔板9、第二滑动壳体14、第二电磁滑道83、滑动推板188、叶片轴52、拨动叶片53、第一转动开口189、第一转动板54、压动杆55、圆形压动板56、第一支撑块78、第六滑动槽77、第一压杆200、第六弹簧76、连接杆80、第二压动块58、第二转动开口190、第二转动板57、第二支撑块79、第七滑动槽300、限位板58、圆形槽64、触杆65、液体传感器67、第八滑动槽301、第九滑动槽68、横向滑动块69、第七弹簧70、第二连接绳71、第二滚轮75、第八弹簧72、指向板74、第九弹簧73、位置感知器302、腐烂料出道口13、推动门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结合图1-14,一种猕猴桃检测机,包括两块安装侧板1,两块安装侧板1前端之间设有猕猴桃进料道2,猕猴桃进料道2后端设有滚轴传送带88,滚轴传送带88在总体传送同时,还能进行单个滚轴的转动,两块安装侧板1中部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块3,第一支撑块3位于滚轴传动带88的末端上方,第一支撑块3下端设有两个第一伸缩杆4,两个第一伸缩杆4下端设有检测壳体5,滚轴传送带88末端衔接有两个倾斜侧道壁6,两个倾斜侧道壁6之间设有底部挡板85,底部挡板85末端设有大小筛分带8,检测壳体5内设有畸形检测装置,畸形检测装置右侧设有畸形件出口15大小筛分带8后端连有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当猕猴桃经过畸形检测装置检测筛分后,进行大小筛分,最后进入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上述的滚轴传送带88与大小筛分带8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当猕猴桃从猕猴桃进料道2滚动至滚轴传送带88,经过滚轴传送带88的运输整理,最后停于畸形检测装置正下部,检测壳体5可以通过第一伸缩杆4进行高度调节,适应高度差别非常大的不同个体,如差别较小,只需调至中间值即可。畸形的猕猴桃被检测筛选出之后,猕猴桃进入大小筛分带8进行大小筛分,随后按大小不同进入不同的猕猴桃品质检测装置,进行软硬程度与是否破烂的检测,最终分别送出进行包装。

结合图1-6,畸形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壳体5内的多个推动板24,检测壳体5内设有多个安装侧板18,多个推动板24与安装侧板18通过第一扭簧28连接,多个推动板24末端设有四个畸形检测组,每个畸形检测组包括转动设置在推动板24前端面内部的转动轮46,转动轮46内设有穿透转动轮46的第一转动杆104,检测壳体5内部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滑动槽105,横向滑动槽105内设有能偶有滑动的矩形滑块106,矩形滑块106与检测壳体5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07连接,转动轮46上端设有第一磁性块100,转动轮100后端设有弧形接板45,弧形接板45通过四个第一弹簧44与推动板24相连,弧形接板4为半圆形环形,且朝向转动轮46开口,上下两端为曲率渐大设计。当猕猴桃通过滚轴传送带88传送道传送至检测壳体5下部时,滚轴传送带88停止整地转动,其上的额滚轴开始单个转动,带动猕猴桃进行旋转,由于猕猴桃位于两根滚轴之间不断调整位置,其位置为两端的头尾处沿滚轴的长度方向放置。此时当猕猴桃最初与推动板24接触时,推动推动板24逆时针转动一定距离,此后猕猴桃开始转动,与推动板24进行不断摩擦,如果猕猴桃的形状均匀,没有畸形处,则推动板24只会与其进行摩擦,而不会在被猕猴桃推动,如果猕猴桃存在畸形处,则在后续猕猴桃的转动过程中,推动板24还会被畸形凸起推动或畸形凹陷作用下回弹。

弧形接板45上端设有磁性接块101,弧形接板45中部开有第一滑动槽48,第一滑动槽48左右贯穿弧形接板45,第一滑动槽48内设有第一推板47,第一推板47后端设有第一连杆103,第一连杆103贯穿过第二滑动槽102与第二推板51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槽102位于推动板24下端内部,且水平位置上与第一滑动槽48相对,第二推板51与推动板24之间通过两个第二弹簧50,第二滑动槽101前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