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7130发布日期:2021-07-02 19:3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



背景技术:

产品的测漏检测一般是通过测漏机来完成,测漏检测时,需要对被检测产品进行装夹固定。在现有技术中,测漏机的装夹治具一般仅能满足人工上下被检测产品的情况,很难适用于机械自动化作业。

另外,对于现有的测漏检测产品装夹治具而言,其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该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设计新颖、功能多样且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测漏检测时被检测产品装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位于治具上模组件下端侧的治具下模组件;

治具下模组件包括有下模座板,下模座板的上表面螺装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表面的中间区域为用于放置被检测产品的产品放置区域;

治具上模组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模座板、上模板,上模座板位于上模板的上端侧且上模座板与上模板间隔布置,上模座板与上模板之间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杆,中间连接杆的上端部与上模座板螺接,中间连接杆的下端部与上模板螺接;上模板的下表面螺装有沿着产品放置区域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产品边缘压杆;上模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穿过上模板并延伸至上模板的下端侧,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螺装有呈竖向布置且位于上模板下端侧的标识冲头,标识冲头的下端部呈圆锥形状。

其中,所述上模座板于所述上模板的旁侧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限位柱连接杆,限位柱连接杆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内螺纹孔;

限位柱连接杆的下端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限位柱,导向限位柱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螺杆连接部、限位部、导向部,导向限位柱的螺杆连接部螺装于限位柱连接杆的内螺纹孔内,所述下模座板的上表面于限位柱连接杆的的正下方螺装有限位导套,限位导套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导向孔,导向限位柱的限位部的外径值较导向孔的内径值大;当所述治具上模组件与所述治具下模组件闭合时,导向限位柱的导向部嵌插于限位导套的导向孔内。

其中,所述下模座板于所述下模板的旁侧螺装有传感器安装架,传感器安装架装设有光纤接近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其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位于治具上模组件下端侧的治具下模组件;治具下模组件包括有下模座板,下模座板的上表面螺装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表面的中间区域为用于放置被检测产品的产品放置区域;治具上模组件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模座板、上模板,上模座板位于上模板的上端侧且上模座板与上模板间隔布置,上模座板与上模板之间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杆,中间连接杆的上端部与上模座板螺接,中间连接杆的下端部与上模板螺接;上模板的下表面螺装有沿着产品放置区域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产品边缘压杆;上模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穿过上模板并延伸至上模板的下端侧,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螺装有呈竖向布置且位于上模板下端侧的标识冲头,标识冲头的下端部呈圆锥形状。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功能多样的优点,且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测漏检测时被检测产品装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治具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1——治具上模组件11——上模座板

12——上模板13——中间连接杆

14——产品边缘压杆15——驱动气缸

16——标识冲头17——限位柱连接杆

18——导向限位柱181——螺杆连接部

182——限位部183——导向部

2——治具下模组件21——下模座板

22——下模板221——产品放置区域

23——限位导套231——导向孔

24——传感器安装架25——光纤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测漏检测的治具结构,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1、位于治具上模组件1下端侧的治具下模组件2。

其中,治具下模组件2包括有下模座板21,下模座板21的上表面螺装有下模板22,下模板22上表面的中间区域为用于放置被检测产品的产品放置区域221。

进一步的,治具上模组件1包括有分别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上模座板11、上模板12,上模座板11位于上模板12的上端侧且上模座板11与上模板12间隔布置,上模座板11与上模板12之间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中间连接杆13,中间连接杆13的上端部与上模座板11螺接,中间连接杆13的下端部与上模板12螺接;上模板12的下表面螺装有沿着产品放置区域221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布且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产品边缘压杆14;上模板1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驱动气缸15,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外延端部穿过上模板12并延伸至上模板12的下端侧,驱动气缸15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螺装有呈竖向布置且位于上模板12下端侧的标识冲头16,标识冲头16的下端部呈圆锥形状。

更进一步的,上模座板11于上模板12的旁侧螺装有呈竖向布置的限位柱连接杆17,限位柱连接杆17的下端部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内螺纹孔;限位柱连接杆17的下端侧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导向限位柱18,导向限位柱18包括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螺杆连接部181、限位部182、导向部183,导向限位柱18的螺杆连接部181螺装于限位柱连接杆17的内螺纹孔内,下模座板21的上表面于限位柱连接杆17的的正下方螺装有限位导套23,限位导套23开设有朝上开口的导向孔231,导向限位柱18的限位部182的外径值较导向孔231的内径值大;当治具上模组件1与治具下模组件2闭合时,导向限位柱18的导向部183嵌插于限位导套23的导向孔231内。

还有就是,下模座板21于下模板22的旁侧螺装有传感器安装架24,传感器安装架24装设有光纤接近传感器25。

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治具结构连接在测漏机上,且根据被检测产品要求调试导向限位柱18行程位置,测漏机通过相应的机械手装置将被检测产品吸取移送至下模板22的产品放置区域221,一旦有被检测产品放置于下模板22的产品放置区域221,光纤接近传感器25获得信号并将信号反馈至测漏机的控制器,测漏机收到被检测产品放置到位信号后通过相应的驱动结构驱动整个治具上模组件1下移,在此过程中,治具上模组件1与治具下模组件2逐渐闭合,当导向限位柱18的限位部182下端面碰到限位导套23的上端面时,则表示治具上模组件1与治具下模组件2闭合到位,此时安装于上模板12的产品边缘压杆14朝下抵压被检测产品的边缘位置并将产品压紧固定于下模板22的产品放置区域221;在测漏机完成被检测产品检测后,当被检测产品为合格品时,测漏机的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15动作,驱动气缸15朝下推送标识冲头16,标识冲头16在被检测产品的表面自动打点标识;当被检测产品为不合格品时,驱动气缸15不动作且不进行打点标识动作,最后治具上模组件1与治具下模组件2分开,且测漏机将经过检测的被检测产品通过机械手装置移送至相应的合格品放置区域或者不合格品放置区域。

在调节导向限位柱18行程位置的过程中,由于导向限位柱18的螺杆连接部181螺接于限位柱连接杆17的内螺纹孔内,工作人员旋动导向限位柱18并使得螺杆连接部181旋紧或者旋松,此时导向限位柱18相对限位柱连接杆17朝上移动或者朝下移动。对于被检测产品的边缘厚度较薄时,工作人员旋松导向限位柱18并使得导向限位柱18相对限位柱连接杆17朝下移动;对于被检测产品的边缘厚度较厚时,工作人员旋紧导向限位柱18并使得导向限位柱18相对限位柱连接杆17朝上移动。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功能多样的优点,且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测漏检测时被检测产品装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