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3197发布日期:2021-05-25 12:5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亮斑扁角水虻,俗称黑水虻。黑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腐食性昆虫,生长发育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幼虫在自然界以腐烂的有机物和动物粪便为食,转化为自身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等,并能减轻居民生活餐厨剩余物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通常利用餐厨剩余物或者家禽粪便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干重达30%-35%,其中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40%-45%,脂类占干重的30%-35%,灰分占干重的10%-15%。黑水虻幼虫可加工成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可直接饲养家禽、观赏鱼、青蛙、野鸡、龟等,还可用幼虫提取抗生素、脂肪剂等生产化妆品、外用药品等。因此,黑水虻已成为与蝇蛆、黄粉虫、蚯蚓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但是,目前黑水虻规模化养殖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黑水虻幼虫分拣还停留在手工分离阶段,耗时耗力。且黑水虻幼虫的养殖环境比较潮湿,虫料含水率较高,饲养过程中可能使用到一些表面积较大的饲料,这对于分拣工作的进行造成了极大的阻力,因此想要实现自动化分拣,则需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包括底座、箱体和振动电机,所述箱体设置于底座上方,箱体与底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箱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一筛网、挡板和盖板,箱体为中空结构,箱体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挡板,挡板的上端与箱体内壁形成通道,挡板的左右两侧边以及底边均与箱体的内壁贴合,挡板的其中一侧面与箱体内壁之间通过第一筛网连接,第一筛网靠近挡板的一侧所在水平高度低于第一筛网远离挡板的一侧所在水平高度,箱体位于第一筛网最低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开口,箱体位于挡板底部靠近第一筛网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箱体位于挡板底部远离第一筛网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口,第一筛网水平高度最高的一侧上方的箱体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可转动安装有盖板。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风机,第一筛网最高的一端上方的箱体通过进气管与风机的出气口相互连通,挡板远离第一筛网的一侧的箱体通过出气管与风机的进气口相互连通,所述风机的风量为0.5-1m3/s。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加热套,所述进气管上套设有加热套,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60-80℃。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靠近箱体的一端开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筛网,所述挡板与箱体内壁之间连接设置有第二筛网,且第二筛网平行设置在第一筛网的下方,箱体位于第二筛网最低一端的侧面还设有第四开口。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网的孔径为80-100目,第二筛网的孔径为100-120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面与第一筛网相互平行。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网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

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养殖用的虫料分拣装置,通过能够进行振动筛分的箱体对虫料进行二次振动筛分,同时内设有空气循环系统,能够对虫料进行干燥,还可以对其中比重轻的虫壳以及饲料壳进行吹扫,提高筛分的效率以及筛分的效果,循环的空气温度适宜,有利于幼虫的存活以及物料干燥,倾斜的筛网结构能够让物料在筛分的过程中慢慢移动至出口,从而达到筛分和出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黑水虻幼虫分拣的难度,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能够有效地对虫料中无用的较轻组分进行分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箱体、3-振动电机、4-进气管、5-出气管、6-风机、7-加热套、21-第一筛网、22-挡板、23-盖板、24-第一开口、25-第二开口、26-第三开口、27-第二筛网、28-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幼虫分拣装置,其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箱体2、安装在箱体2侧面的振动电机,以及与箱体2相互连通的进气管4、出气管5、风机6、设置在进气管4上的加热套7,还有安装在箱体2内侧的第一筛网21、挡板22、第二筛网278、安装在箱体2外侧的盖板23,箱体上开设的第一开口24、第二开口25、第三开口26、第四开口28。

其中底座1用于支撑箱体2,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上安装有箱体2,箱体2可以在底座1上晃动。

箱体2用于容纳分拣用的所有组件,箱体2为中空的容器,其顶部开设有一个进料口,箱体2的两侧面分别与进气管4和出气管5相互连通,所述箱体2内部包括有第一筛网21、第二筛网27、挡板22和盖板23。

振动电机3用于为箱体2提供振动,从而使其具有筛选分拣的能力,振动电机3安装在箱体2的外侧表面,优选的安装在箱体2的侧面。

进气管4用于向箱体2内提供具有一定动力的空气,从而能够对虫料混合物进行吹扫,一方面有助于干燥,另一方面,可以将较轻的虫渣吹起,从而与虫分离,吹起的虫渣进入到挡板22的另一侧并从第三开口26排出,所述进气管4与箱体2侧壁相互连通,优选的,进气管4与位于第一筛网21水平高度最高的一侧边所在的箱体2上方相互连通。

出气管5与进气管4相互平衡,保持箱体2内的气压稳定,出气管5与箱体2的侧壁相互连通,优选的,出气管5与位于挡板22远离第一筛网21的一侧的箱体2内壁相互连通,进一步优选你的,连通处位于挡板22的上方。

优选的,进气管4和出气管5与箱体2连接处均安装有过滤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料渣,防止损坏风机、堵塞管道。

风机6为空气循环的管道提供动力,所述进气管4与风气6的出气口相互连通,出气管5与风气6的进气口相互连通。

加热套7为空气循环的管道提供热量,从而使进入到箱体2内的空气具有一定的热量,提高干燥的效果以及黑水虻幼虫的存活,所述加热套7套设在进气管4的外侧。

第一筛网21用于将加入到箱体2内的虫料进行第一次分离,第一筛网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水平面成10-20°,第一筛网的三个侧面与箱体2的内壁贴紧,另一侧边与挡板22的一面贴紧,且与挡板22贴紧的一侧低于远离挡板22的一侧边的水平高度,较高一侧的箱体2对应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处铰接设置有盖板23,第一筛网21较低的一侧边所在箱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开口24。

第一开口24用于排放经过第一筛网21筛分后留在筛网上的虫子,第一开口24位于第一筛网21的较低一侧边其中一端的箱体2上。

挡板22竖直设置在箱体2的内侧,其左右两侧边以及底边均与箱体2的内壁贴合,其顶边不与箱体2内壁贴合,从而与箱体2内壁之间形成一通道,该通道用于排放虫渣至挡板22远离第一筛网21的一侧。

盖板23可转动安装在箱体2的顶部,用于控制箱体2与外界的连通与否,从而方便进行投料。

第二开口25设置在挡板22底部靠近第一筛网21的一侧的其中一端的箱体2上,第二开口25用于排放经过第一筛网21以及第二筛网27筛分后掉落在箱体2底部的尺寸最小的幼虫。

第三开口26设置在挡板22底部远离第一筛网21的一侧的其中一端的箱体2上,第三开口26用于排放进入到挡板22远离第一筛网21一侧的比重比较轻的虫渣和饲料。

第二筛网27用于将从第一筛网21掉落下来的虫料进行第二次分离,第二筛网27与第一筛网21平行设置,且位于第一筛网21的下方,第二筛网的三个侧边均与箱体2的内壁贴合,另一侧边与挡板22的一侧表面贴合,第二筛网27的孔径更小,用于筛分尺寸更小的虫子。

第四开口28用于将经过第二筛网27筛分后,留在第二筛网27上的虫子以及料从第四开口28排出,第四开口28设置在第二筛网27水平面较低的一侧边的其中一端所在箱体2内壁的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