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6778发布日期:2022-06-18 03:2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制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管制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型后的管制瓶进行检测,以剔除具有污物、气泡或裂痕等质量瑕疵和规格尺寸不符合要求的管制瓶,从而保留质量和规格尺寸均符合要求的合格管制瓶,并将合格的管制瓶输送至后序工序。
3.以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装置为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上料输送装置、下料输送装置、转移机械手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橡胶托辊,两个橡胶托辊之间形成用于支撑放置管制瓶的检测工位,且上料输送装置的下料区域和下料输送装置的上料区域分别位于检测工位的左侧和右侧,通过转移机械手对上料输送装置和检测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进行同步上下料作业,并将光源和相机分别设置于两个橡胶托辊的下方和上方,使得光源可以通过两个橡胶托辊之间的间隔距离向管制瓶透光,以保证上方相机的检测精度。
4.但是,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装置仍存在不足,如相机和光源受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影响只能布置于检测工位的上方和下方,进而导致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装置的检测方式受限而不适用于相机设置于侧方的侧向检测设计方案;并且,转移机械手在对上料输送装置和检测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进行同步上下料作业时,需要保证转移机械手的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能够分别跨过相应的两个橡胶托辊,进而导致转移机械手的升降行程受限于两个橡胶托辊的径向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管制瓶检测装置所存在的检测方式受限而不适用于侧向检测设计的问题,以及转移机械手的升降行程受限于两个橡胶托辊的径向尺寸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其包括上料输送机构、检测机构和下料输送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形成用于支撑放置管制瓶的检测工位,并可通过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同向转动带动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自转,且所述上料输送机构的下料区域和所述下料输送机构的上料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工位的前侧和后侧。
8.可选地,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且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朝向所述检测工位设置,并位于所述检测工位的左侧或右侧。
9.可选地,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调节机构上,并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的位置,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
10.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为轴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轴距调节机构上,且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轴距在所述轴距调节机构的
调节作用下增大或减小。
11.可选地,所述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和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可进行横向移动调节;所述移动座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滚轮或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或者,所述移动座的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一个所述移动座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移动座上。
12.可选地,所述调节机构为升降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上,且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升高或降低。
13.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基座和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可进行升降移动调节;所述移动座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或者,所述移动座的设置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一个所述移动座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移动座上。
14.可选地,所述基座设置有沿斜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且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和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之间的距离由底端到顶端逐渐减小;所述移动座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移动座通过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导向孔与紧固螺母配合,另一个所述移动座通过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条形导向孔与紧固螺母配合。
15.可选地,所述基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控制所述移动座的升降移动。
16.可选地,所述管制瓶检测设备还包括转移机械手,所述转移机械手设置有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用于将所述上料输送机构的下料区域的管制瓶转移至所述检测工位,所述第二抓取机构用于将所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转移至所述下料输送机构的上料区域,且所述第一抓取机构和所述第二抓取机构的转移动作同步进行。
1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制瓶检测设备,通过将上料输送机构的下料区域和下料输送机构的上料区域分别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前侧和后侧,从而避免了上料输送机构和下料输送机构对检测工位侧方空间的占用遮挡,使得图像采集单元根据检测方案既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上方,又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左侧或右侧,尤其是检测工位左侧或右侧正对检测工位的位置,进而提高了管制瓶检测设备的检测适用性,并在转移机械手对检测工位进行同步上下料作业时,使得转移机械手的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抓取的管制瓶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于检测工位前端和后端所形成的端口进行移上移下,从而避免了跨越第一滚路和第二滚轮的转移方式,进而突破了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径向尺寸限制而有利于降低转移机械手升降行程的设计。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现有的管制瓶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管制瓶检测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带
有箭头的直线是表示检测工位的管制瓶的上下料方向);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检测机构的侧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升降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检测机构、110-第一滚轮、111-转轴、112-环形叶片结构、113-移动座、114-基座、115-条形导向孔、116-剪叉式升降组件、120-第二滚轮、130-管制瓶、140-图像采集单元、150-光源、160-驱动电机、161-传动轮、162-张紧轮、
27.200-上料输送机构、300-下料输送机构、400-转移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30.请参考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制瓶检测设备,所公开的管制瓶检测设备包括上料输送机构200、检测机构100和下料输送机构300;检测机构100包括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形成用于支撑放置管制瓶130的检测工位,并可通过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同向转动带动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自转,上料输送机构200的下料区域和下料输送机构300的上料区域分别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前侧和后侧。
31.其中,通过将上料输送机构200的下料区域和下料输送机构300的上料区域分别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前侧和后侧,从而避免了上料输送机构200和下料输送机构300对检测工位侧方空间的占用遮挡,使得图像采集单元140根据检测方案既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上方,又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左侧或右侧,尤其是检测工位左侧或右侧正对检测工位的位置,进而提高了管制瓶检测设备的检测适用性。
32.并且,在转移机械手400对检测工位进行同步上下料作业时,使得转移机械手400的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抓取的管制瓶130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于检测工位前端和后端所形成的端口进行移上移下,从而避免了跨越第一滚路和第二滚轮120的转移方式,进而突破了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径向尺寸限制而有利于降低转移机械手400升降行程的设计。
33.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料输送机构200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后侧,下料输送机构300可以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前侧,检测工位的前侧是指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瓶口端所在的一侧,检测工位的后侧是指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瓶底端所在的一侧;容易理解的是,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也可以将上料输送机构20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前侧,下料输送机构30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后侧。
34.优选地,上料输送机构200和下料输送机构300上的管制瓶130摆放方向(即管制瓶
13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轴线方向一致,从而方便于管制瓶130的转移上下料;当然,转移机械手400也可以设置电机驱动的旋转机构,从而使得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旋转机构上,并可通过旋转机构控制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的转动,进而实现对所抓取的管制瓶130的方向调整。
35.同时,本实施例公开的检测机构100还包括相机或摄像头等图像采集单元140,并将图像采集单元14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左侧,如图2和图3所示,从而使得侧方设置的图像采集单元140在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自转过程中,可以通过管制瓶130凸出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部分完成对管制瓶130整个周向检测,并避免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支撑管制瓶130的部位作为背景而对图像采集检测造成的干扰。
36.通常,检测机构100还包括光源150,并将光源150设置于朝向检测工位的位置,从而使得光源150可以对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进行照射补光;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光源15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右侧,从而以对射透光的方式供左侧的图像采集单元140进行管制瓶130的图像采集检测;当然,也可以将光源15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下方或与图像采集单元140位于检测工位的同一侧,但这样会因管制瓶130的反光率较低而降低图像采集单元140的图像采集效果。
3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工位的左侧是指检测工位的第一滚轮110所在的一侧,检测工位的右侧是指检测工位的第二滚轮120所在的一侧,且左右、前、后仅是为了方便于本实施例的表述而暂定的方位;当然,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也可以将图像采集单元140设置于检测工位的右侧。
38.本实施例中,公开的管制瓶检测设备还可以包括转移机械手400;转移机械手400设置有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从而通过第一抓取机构可以将上料输送机构200的下料区域的管制瓶130转移至检测工位,通过第二抓取机构可以将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转移至下料输送机构300的上料区域,且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的转移动作可以同步进行,即实现了上料输送装置和检测工位之间的待检测管制瓶上料,和检测工位和下料输送装置之间检测完成管制瓶的同步上下料;第一抓取机构和第二抓取机构可以为夹爪结构,也可以为真空吸盘结构等。
39.并且,第一滚轮110和/或第二滚轮120设置于调节机构上,并可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滚轮110和/或第二滚轮120的位置,用于对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进行调整控制,从而使得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可以位于同一高度,保证转移机械手400在上下料同步抓取转移过程中对管制瓶130的有效抓取,避免出现抓取不牢,漏抓,甚至发生磕碰的问题,尤其是,解决了转产后因管制瓶130规格尺寸改变,而导致各型号尺寸的管制瓶130在检测工位的高度变化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高度变化存在差异而导致该问题。
40.作为调节机构的一种可实施方式,调节机构可以为轴距调节机构,第一滚轮110和/或第二滚轮120设置于轴距调节机构上,从而使得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轴距在轴距调节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增大或减小,并通过轴距的增大或减小实现检测工位的管制瓶130的高度调整控制。
41.在转产生产小尺寸的管制瓶130时,由于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相较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降低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与上料
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可以通过轴距调节机构向轴距减小的方向调节第一滚轮110和/或第二滚轮120的位置,即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靠近,从而使得支撑放置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管制瓶130的高度抬高,可以保证转产后小尺寸的管制瓶130在检测工位的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高度一致。
42.在转产生产大尺寸的管制瓶130时,由于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相较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升高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可以通过轴距调节机构向轴距增大的方向调节第一滚轮110和/或第二滚轮120的位置,即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远离,从而使得支撑放置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管制瓶130的高度降低,可以保证转产后大尺寸的管制瓶130在检测工位的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高度一致。
43.其中,如图4所示,轴距调节机构可以包括基座114和移动座113,移动座113设置于基座114上,并可进行横向移动调节;移动座11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第一滚轮110设置于一个移动座113上,第二滚轮120设置于另一个移动座113上,从而使得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可以进行相向或相背的移动,避免了因轴距调节而导致检测工位的检测中心发生改变,进而造成转移机械手400和图像采集单元140需重新调整校验的问题。
44.具体地,基座114设置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条形导向孔115,移动座113设置有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的螺杆端穿过条形导向孔115,并与紧固螺母配合;当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旋紧时,移动座113处于位置固定状态,即实现了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位置固定;当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栓拧松时,移动座113处于可沿条形导向孔115横向移动的调节状态,即实现了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轴距调节;条形导向孔115为腰型孔或长方形孔等。
45.为了保证移动座113设置的可靠性,基座114设置的条形导向孔11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移动座113设置有与条形导向孔115数量一致的紧固螺栓,且一个紧固螺栓穿过对应的一个条形导向孔115,并与相应的紧固螺母配合,从而使得移动座113与基座114具有至少两个固定点,可以避免移动座113因单点设置于基座114上而容易发生转动的问题。
46.同时,基座114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基座114和第二基座114,且第一基座114和第二基座114相对设置;第一基座114和第二基座114均分别设置有两个移动座113;第一滚轮110的转轴111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114和第二基座114的一个移动座113转动连接,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114和第二基座114的另一个移动座113转动连接,从而有利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稳定转动;优选地,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分别通过轴承结构与相应的移动座113转动连接,不仅方便于转轴111的转动设置,而且还可以减小转动摩擦力。
47.当然,基座114的设置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该基座114可以设置两个移动座113,从而使得第一滚轮110的转轴111一端转动设置于一个移动座113上,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一端设置于另一个移动座113上,但是这样会导致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另一端为缺乏约束的自由状态,所以会降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转动的稳定性;该种方式中,为了保证转动的稳定性,可以将移动座113设置为“u”形结构,从而使得转轴111的
两端可以分别转动设置于“u”形结构的两侧侧壁。
48.上述方案中,也可以仅将第一滚轮110设置于移动调节机构上,第二滚轮120转动设置于基座114上;或者,仅将第二滚轮120设置于移动调节机构上,第一滚轮110转动设置于基座114上;从而通过移动调节第一滚轮110或第二滚轮120的位置也可以实现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轴距调节,但这种方式会导致检测工位的检测中心发生改变,所以在调节后需要对转移机械手400和图像采集单元140进行重新调整校验。
49.容易理解的是,作为轴距调节机构的其他可实施方式,移动座113可以通过“t”形槽滑动设置于基座114的“t”形滑轨上,并在“t”形槽的侧壁设置顶紧螺栓;当顶紧螺栓旋紧顶住滑轨时,移动座113处于位置固定状态;当顶紧螺栓拧松松开滑轨时,移动座113处于位置可调的移动调节状态;或者,移动座113设置于丝杠模组的丝杆上,从而通过丝杆的转动实现移动座113的移动调节;或者,还可以将移动座113与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或电动杆等伸缩机构连接,从而通过伸缩机构的伸缩移动实现移动座113的移动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轴距调节机构的结构类型。
50.作为调节机构的其他可实施方式,调节机构可以为升降调节机构,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设置于升降调节机构上,从而使得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在升降调节机构的调节作用下升高或降低,并通过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升高或降低实现了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调整控制。
51.在转产生产小尺寸的管制瓶130时,由于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相较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降低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可以通过升降调节机构上升调节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高度,进而使得支撑放置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管制瓶130的高度上升,可以保证转产后小尺寸的管制瓶130在检测工位的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高度一致。
52.在转产生产大尺寸的管制瓶130时,由于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相较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升高较多,所以为了保证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管制瓶高度能够保持在同一高度,可以通过升降调节机构下降调节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高度,进而使得支撑放置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管制瓶130的高度下降,可以保证转产后大尺寸的管制瓶130在检测工位的高度与上料输送装置和下料输送装置的高度一致。
53.其中,升降调节机构可以包括基座114和移动座113,移动座113设置于基座114上,并可进行升降移动调节;移动座113的设置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均设置于移动座113上,从而在移动座113升降移动过程中可以对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高度进行同步升降调节,使得检测工位的调节更加方便、快捷。
54.当然,移动座113的设置数量也可以为两个,第一滚轮110设置于一个移动座113上,第二滚轮120设置于另一个移动座113上,从而通过两个移动座113的升降移动可以分别对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高度升降调节,但这种方式为了保证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相对高度不变,需要较高的调节操作精度。
55.具体地,如图5所示,基座114设置有升降组件,移动座113设置于升降组件上,从而通过升降组件控制移动座113的升降移动;其中,升降组件可以为剪叉式升降组件116,从而
通过剪叉式升降组件116的两个剪叉臂的转动折叠实现移动座113的下降移动调节,通过剪叉式升降组件116的两个剪叉臂的转动打开实现移动座113的上升移动调节。
56.需要说明的是,剪叉式升降组件116为现有的升降控制机构,本实施例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赘述;当然,升降组件也可以选用丝杠模组升降组件、液压杆伸缩杆、气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齿轮齿条式升降组件等;本实施例不限制升降组件的结构类型。
57.同时,如图5所示,移动座113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立板,从而形成u形安装结构,使得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两端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立板上,不仅为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安装设置提供承载基础,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动空间。
58.作为升降调节机构的其他可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基座114设置有沿斜向上延伸的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且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之间的距离由底端到顶端逐渐减小,即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呈“八”字形设计;移动座11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一个移动座113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一条形导向孔与紧固螺母配合,另一个移动座113通过紧固螺栓穿过第二条形导向孔与紧固螺母配合。
59.需要对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进行上升调节时,将两个移动座113的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拧松,并使两个移动座113分别沿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斜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移动座113分别带动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斜向上移动,不仅实现了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的上升调节,而且还可以对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轴距进行减小调节,即实现了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相互靠近,进而避免转产后小尺寸的管制瓶130出现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间距掉落的问题;在调节至所需高度后,将两个移动座113的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拧紧,使得两个移动座113分别固定保持在所需的的位置。
60.需要对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进行下降调节时,将两个移动座113的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拧松,并使两个移动座113分别沿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斜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移动座113分别带动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斜向下移动,不仅实现了检测工位的管制瓶高度的下降调节,而且还可以对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轴距进行增大调节,即实现了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相互远离,进而避免转产后大尺寸的管制瓶130凸出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部分较大而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的问题;在调节至所需高度后,将两个移动座113的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拧紧,使得两个移动座113分别固定保持在所需的的位置。
61.容易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条形导向孔和第二条形导向孔也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也可以实现两个移动座113的升降移动调节,但是其在调节过程中会保持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之间的轴距不变,从而降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与不同型号尺寸管制瓶130的转动检测适应性。
62.为了实现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动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管制瓶检测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并将驱动机构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传动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沿同一方向同步转动。
63.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160、传动带和张紧轮162;通常,在驱动电机160的输出轴、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上分别设置有与传
动带配合的传动轮161,并将传动带套设置于张紧轮162和各个传动轮161上,从而通过驱动电机160经传动带和传动轮161可以带动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沿同一方向同步转动,并通过张紧轮162可以调节传动带的张紧/松弛;从而可以将驱动电机160设置于基座114上,并很好地适用于上述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轴距调节和升降调节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轴距调整和升降调整而导致传动带无法适用而影响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转动驱动的问题。
64.当然,基于上述轴距调节机构的技术方案,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60,并将两个驱动电机160分别设置于相应的两个移动座113上,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传动连接,从而在移动座113移动调节时,驱动电机160可以随移动座113和转轴111一起移动而保持与转轴111的传动连接关系。
65.同时,基于上述升降组件的技术方案,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一个驱动电机160,并将驱动电机160设置于移动座113上,且驱动电机160可以通过传动带或齿轮组件等传动组件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转轴111传动连接,并在移动座113升降调节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驱动电机160与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传动连接关系。
6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可以为如图2、图4和图5中所示的环形叶片结构112,也可以为螺旋叶片结构或托辊结构等,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一滚轮110和第二滚轮120的结构类型;同时,上料输送机构200和下料输送机构300可以为输送带或输送链板等输送机构。
67.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