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4266发布日期:2023-02-01 01:1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在现阶段,人们生病通常会通过试剂盒来进行抗原检测,通过对照试剂盒上的标识,以得出是哪种疾病。这些年市场上对于试剂盒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工厂开始批量制作试剂盒。
3.因为目前均是通过目测试剂盒来判断检测结果,印刷字符的偏移会影响用户结果的读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印刷字符的印刷位置予以管控。目前市场上的试剂盒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4.1.自动化设备缺陷:试剂卡风口周期短,短期需求量大。虽然添加“视觉识别+自动剔除设备”可以控制印刷的品质。但是试剂卡的低附加值、检测设备的高昂投入、检测设备的制备周期均不适用于这种行业。
5.2.常规游标卡尺、菲林片:测量效率低、普通工人不会使用,检测速度根本跟不上生产速度。
6.结果会造成不良品不能及时被发现、及时管控。生产的越多,返检工作量越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7.故而亟待设计一款可快速检测试剂盒上标识是否印刷存在偏移的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以方便检快速测标识印刷是否偏移。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0.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包括受检测件和工装组件,受检测件表面绘制有标识,在标识处于预设的状态下,标识所在区域形成标识区域:
11.工装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检测构件;
12.工装组件具有固定在受检测件上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检测构件的检测位的正投影将标识区域全部覆盖。
13.进一步的,检测构件的数量不少于标识区域的数量。
14.进一步的,标识预设的状态下,其各个顶点均位于标识区域的侧边上。
15.进一步的,受检测件上设有观测视窗,观测视窗贯穿受检测件表面,标识印刷在观测视窗的一侧。
16.进一步的,工装组件包括测试平面,测试平面底面设有定位凸台,检测构件置于测试平面一侧。
17.进一步的,检测构件包括检测面和连接检测面与测试平面的连接臂,连接臂呈“冂”形。
18.进一步的,检测面底面与测试平面底面平齐,或位于测试平面底面的上方。
19.进一步的,测试平面面向检测面的一侧设有凹槽,便于观察标识下端是否位于标识区域内。
20.进一步的,在工作状态下,定位凸台插入观测视窗内,且定位凸台侧壁与观测视窗侧壁相贴合,用于固定工装组件的位置。
21.进一步的,测试平面表面设有手柄。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具有以下优势:
23.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工装组件,结构简单,可实现检测人员对产品的快速抽检;
24.2.本实用新型设置检测面与受检测件上面绘制的表示大小完成相同,当标识因印刷失误出现偏差,可使用工装组件快速检出;
25.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检测面不仅可以检测出标识在左右方向上的偏差,也可以检测出表示在上下方向上的偏差;
26.4.本实用新型设计工装组件通过定位凸台与观察视窗配合定位,二者之间无相对滑动,不会造成零件的划伤,而增加产品的次品率,也降低了检测的误差。
附图说明
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工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整体结构剖视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工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印刷偏移检测过程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受检测件,11-标识区域,12-标识,13-观察视窗;
37.2-工装组件,21-测试平面,22-检测构件,23-定位凸台,24-凹槽,25-手柄,221-检测面,222-连接臂,223-筋位。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0.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识区域检测工装,包括受检测件1以及工装组件2,受检测件1表面绘制有标识12,在标识12处于预设下,即在标识2在设计阶段应位于受检测件1表面的位置上,标识12所在区域形成标识区域11,标识12的各个顶点均位于标识区域11的侧边上;工装组件2具有至少一个检测构件22。在工作状态下工装组件2固定在
受检测件上,在工作状态下检测构件22的检测位的正投影将标识区域11全部覆盖。在工作状态下,工装组件2安装在受检测件1上,若标识12处于预设位置,印刷过程也未发生偏移,标识12位于标识区域11内,检测位将标识12全部遮挡,检测人员在检测位正投影在受检测件1上的投影以外的区域不能发现标识12的痕迹,产品为合格品;若标识12印刷出现偏移,检测人员在检测位正投影在受检测件1上的投影以外的区域能观察到标识12,即检测位不能将标识12全部遮挡,产品为不合格品。
41.进一步的,检测构件22的数量不少于标识区域11的数量,其与实际需要检测的标识区域11的数量相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
42.需要说明的是,检测人员对于受检测件1上标识12印刷是否正确的目检其视线需要垂直于检测位。标识区域11为虚拟区域,在受检测件1上没有实质性的标记。
43.且标识区域11仅为标识12在预设下所在受检测件1表面所在的区域,在印刷过程中若标识12因外界因素发生偏移,即判定为脱离了标识区域11。
44.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标识区域11的形状依据标识2的形状确定,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异形,仅需满足标识2所有的顶点,包括圆形以及椭圆形的切点,位于标识区域11的边界线上即可。
45.实施例一:
46.如图1-4所示,受检测件1上设有贯穿受检测件1表面的观测视窗13,标识12印刷在观测视窗1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标识12印刷的数量为两个,为“c”和“t”,在检测过程中仅对“c”进行目检,故而形成的标识区域11为一个,与之对应的,检测构件22数量为一个。
47.于其他实施例中,标识2、需检测的标识区域11以及检测构件2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8.进一步的,观察视窗13整体呈倒圆角锥台。
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受检测件1为试剂盒,可用来检测新冠、流感等。
50.如图3、图4所示,工装组件2包括测试平面21,测试平面21底部设有定位凸台23,在工作状态下,定位凸台23固定在观察视窗13内,为使工装组件2使用中得到的结果更为精准,观察视窗13不仅需要固定工装组件的2的位置,定位凸台23与观察视窗13之间也不应出现相对滑动,故而定位凸台23的四个外侧壁与观察视窗13的四个内侧壁紧密贴合。
51.进一步的,为了不划伤其他部件,定位凸台23的纵深不大于观察视窗13的纵深。
52.检测构件22置于测试平面21一侧,检测构件22包括检测位和连接检测位与测试平面21的连接臂222。本实施例中检测位为检测面221,因标识12为“c”,其在受检测件1上形成的标识区域11为矩形,为满足检测面221的正投影与检测区域11全部重合,故而检测面221设置为长宽与标识区域11相同矩形块。于其他实施例中,若标识12为异形体,其形成的标识区域11也可为异形体,与之配合的,检测面221也为正投影与标识区域11全部重合的异形体。具体的,为了便于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观察标识12是否全部被检测面221覆盖,而不被工装组件2其他部位阻碍视线,而影响目检结果,连接臂222呈“冂”形,测试平面21面向检测面221的一侧设有凹槽24,凹槽24的底壁位于观察视窗13的上方。
53.进一步的,检测面221的底面与测试平面21平齐,在工作过程中,检测面221的底面与受检测件1表面贴合,更加有利于检测人进行目检,也最大程度减少检测误差。而有些受检测件1表面容易受到损伤,且其表面有划痕即会判定为损坏,故而检测面221的底面位于
测试平面21底面的上方,在工装组件2安装完成后,检测面221不与受检测件1表面接触,由检测面221与受检测件1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为了最大程度减小观察误差,二者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应为0.2mm-0.5mm。
54.具体的,检测面221底面不低于测试平面21底面所在的水平面,可确保,工装组件2是通过定位凸台23固定在受检测件1上,而不受工装组件2其他部件的影响,造成安装误差,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5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标识12的长宽分别为2mm和1.5mm,故而其在标准印刷状态下所形成的标识区域11的长宽同样为2mm和1.5mm,在工作状态下,标识区域11上下两端与检测面221正投影在受检测件1表面的投影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即偏移误差是0.6mmm,标识区域11左右两端与检测面221正投影在受检测件1表面的投影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即偏移误差是0.4mm。
56.于其他实施例中,标识12的长宽可根据实际使用确定,其偏移误差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7.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首先将定位凸台23插入到观测视窗13中,将工装组件2固定在受检测件1上。在标识12印刷无误的情况下,标识12位于标识区域11内,能完全被检测面221遮盖住,则判断该受检测件1为合格品;若标识12在印刷过程中发生偏移,左端或右端偏移出标识区域11的距离大于0.4mm,则会出现在检测面221覆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该产品被判断为不合格产品,需要挑出;若标识12在印刷过程中发生偏移,其上端或下端便宜出标识区域11的距离大于0.6mm,则会出现在检测面221覆盖区域以外的区域,该产品被判断为不合格产品,需要挑出。
5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拿取工装组件2,在测试平面21上安装有手柄25。
59.本实施例所述的工装组件2结构简单,可在生产流程中完成抽检,不需要将受检测件拿出来进行单检,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
60.实施例二
61.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不设置手柄25,将连接臂222的纵向高度加高到检测人员便于拿取的高度代替手柄25的作用,进一步简化结构,也为目检提供更多的观察空间。
62.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63.实施例三
64.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检测位为筋位223,其一端与测试平面21直接相连,不需要通过连接臂222连接筋位223与测试平面21。本实施例中,在工作过程中标识12脱离筋位22左端或右端的覆盖,判定为产品不合格,默认为标识12在印刷过程中,其上端或者下端脱离标识区域11多少距离均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65.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包括尺寸均与均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66.实施例四
67.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检测面221的长宽与标识区域11一致,即其在受检测件1上检测位的正投影与标识区域11完全重合。
68.在工作过程中,标识12印刷正确的情况下,完全位于标识区域11内,可被检测面
221完全覆盖,受检测件1定义为合格产品;标识12印刷出现偏移,其有一部分位于标识区域11外部,不能被检测面221完全覆盖,受检测件1挑拣出来作为待检产品,由工作人员使用游标卡尺等检测工作进行误差测量,在误差范围内的受检测件1为合格产品进行后续的封装,超出误差范围的受检测件1为不合格产品需要挑出。
6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误差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70.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71.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为标识12位于检测位外的其中一种情况,其余情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