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冲击式静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1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段冲击式静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固体离子的新型静电收集设备,经联机检索WPI,均无类似方法与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特点是电晕极和收集极板均垂直布置于气流轴线上,如图1所示。电晕极1与收集极2间隔放置,按所要求的收集效率,可设置6~8个间隔,且电晕线布置在通风窗口上,与收集极之间形成静电场,当含尘气流穿过窗口时立即被强制荷电,在气流垂直流向收集极板过程中,在极板附近转向,形成绕极板的流动,如图2所示。荷电粒子在静电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下向极板背面运动并沉降其上,经过数次相同的流动及粒子的沉降,粉尘粒子即被清除,净化后的气流从右端出口流出。极板上沉降的粉尘经振打而集中到下部灰斗。图7中之6即为振打机构,振打清灰可用传统的摇臂锤、电磁铁,也可应用凸轮提升振打机构,图1所反映的是后者。
为了防止沉降粒子的再飞扬,收集极板采用图3所示之结构,两端是S型极板,中间是C型极板。为了避免风流短路,在灰斗中各设置两块挡风板,位置与窗口一致,见图1中之5,图1中之4为检查门。
目前所采用的静电除尘器有两大类,即单区式及双区式。在前者中又有窄极距及宽极距之分。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线,板极平行排列构成与收集极平行的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电晕极与收集极板垂直轴线布置;收集机理是利用静电力及惯性力。气流方向相对于收集极板可分为垂直段、弯曲段及平行段三部分,对于收集极板的正面,粒子在垂直段内驱进速度与流速一致,在弯曲段与平行段内,粒子向极板沉降,而且是处在平行板电极所组成的静电场内,对于收集极板的背面,亦然,因而该静电除尘器属宽极距且具有单区与双区的共同特点,对粒子的比电阻有良好的适应性。
主要参数极距离250mm(异极距),窗口风速2~3m/s,通道内风速1~2m/s,除尘效率对325目滑石粉为99%,阻力22mm水柱以下。
几何尺寸以处理5.000~7.500m3/hr静电除尘器为例窗口尺寸为1300×500mm异极距为250mm。
在处理风量及除尘效率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的静电除尘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外形尺寸大约只有线、板型静电除尘器的2/3~1/2因而减少了钢材消耗。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电晕极及收集极及各类型振打器组成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是,由6~8个带电晕极的窗口及6~8个相应的收集极板间隔排列,组成除尘器的总体结构,布置于窗口上的电晕极与收集极板垂直气流轴线组成多段冲击式布置方式。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最优参数是窗口风速2~3m/s。通道风速7~15m/s,异极间距250mm,收集极宽度为窗口宽度的三倍,共6~8个间隔。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静电除尘设备,其特点是其电晕极及收集极板呈垂直气流轴线布置,以6~8个带有电晕线的窗口及6~8块收集极板间隔布置,组成多段冲击式布置方式。含尘气流穿过窗口时立即被荷电,在气流转弯过程中。荷电粒子在静电力及惯性力作用下向收集极运动和沉降,气流绕过极板后仍在静电力作用下向收集极沉降。其结构具有单区与双区的共同特点。因而对粉尘比电阻有较好的适应性。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体积只有相同条件下普通静电除尘器体积的2/3~1/2。因而钢材消耗大为减少。
文档编号B03C3/09GK85200192SQ85200192
公开日1985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张国权, 张歆伟, 朴昌鹤, 徐明高, 周坚律 申请人:东北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