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和毒砂电化学浮选方法

文档序号:5067698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黄铁矿和毒砂电化学浮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矿物的浮选方法。
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结晶构造相似,可浮性相近,用常规浮选法分选困难,是当今浮选技术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现有的技术是利用这两种矿物在矿浆中的氧化速度和氧化产物不同,引起可浮性的差别而实现的。通常是采用向矿浆中添加氧化剂(例如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或加温矿浆提高毒砂表面氧化速度而被抑制,然后浮选黄铁矿而得以分选的。例如对于一种依次选出铅、锌精矿后的毒砂-黄铁矿混合精矿,其矿浆在添加漂白粉并充气搅拌90分钟后,用丁基黄药作捕收剂,采用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四次精选的浮选流程进行分选,当给矿品位含硫41.6%、含砷8.1%时,可获得含硫48.6%,含砷1.7%的黄铁矿精矿。该法的主要缺点是搅拌时间过长,且黄铁矿精矿中含砷仍高,毒砂和黄铁矿的分选效果不佳。加温虽可缩短搅拌时间,但不经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黄铁矿和毒砂的分选效果和效率。
本发明的方案是在浮选矿浆的预先调浆中,使用不对称的金属电极,在直流电产生的外电场作用下,控制矿浆电位(Eh)在氧化电位,添加碳酸钠作调整剂,然后加入捕收剂和起泡剂浮选黄铁矿,抑制毒砂,实现浮选分离。
电极的阴极与阳极有效面积之比为5∶1-15∶1;电极材料可用铂、铜、铁、不锈钢等;电极形状为板、管等,必要时可开设通流孔或用网状电极。矿浆电位(Eh)控制在250-850mv(外加电压一般在5-30v范围);调整矿浆时间为10-40分钟;碳酸钠添加量为0.5-5.5kg/T;用丁基黄药作捕收剂;用2#油(松醇油)作起泡剂。
本发明的方法使被浮起的矿物和被抑制的矿物表面在矿浆中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从而实现这两种矿物的分选。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方法简单可靠;可降低浮选药剂消耗,缩短调浆时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流程简单,分选效率高。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原则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原则流程图。
实施例1.含砷3.94%(重量)、含硫39.12%(重量)的毒砂-黄铁矿混合精矿。用不锈钢板作电极,阴极有效面积约0.9m2,与阳极有效面积之比为12∶1;外加电压8v,起始矿浆电位(Eh)为300mv;在调浆槽中调浆36分钟,碳酸钠添加量为4.3kg/T(另外在精选中添加1.2kg/T);浮选时,捕收剂用丁基黄药370g/T(粗选230g/T,精选90g/T,扫选50g/T),起泡剂用2#油30g/T,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一次精选、中矿返回的流程(如图1)选别,处理矿量40kg/小时,获得的黄铁矿精矿含硫51.62%,含砷0.55%,硫回收率80.78%。
实施例2.对一种预先依次选出铅、锌精矿后的毒砂-黄铁矿混合精矿,含砷3.64%(重量)、含硫37.90%(重量)。用铜板作电极,阴极与阳极有效面积之比为10∶1;外加电压20v,用电位计测量的起始矿浆电位(Eh)为825mv;调浆10分钟;添加碳酸钠0.5kg/T(另外在精选中添加0.5kg/T);捕收剂用丁基黄药120g/T(粗选67g/T,精选20g/T,扫选33g/T)、起泡剂用2#油30g/T;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一次精选、中矿返回的流程(如图2)选别,获得的黄铁矿精矿含硫49.88%,含砷1.02%,硫回收率81.93%。
权利要求
1.一种黄铁矿和毒砂电化学浮选方法,包括调浆、粗选、精选、扫选步聚,浮选黄铁矿、抑制毒砂,其特征在于,调浆时用不对称金属电极施加外电场,控制矿浆电位为250-850mv的氧化电位;并加入0.5-5.5kg/T的碳酸钠作调整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阴/阳电极面积之比为5∶1-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网状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开有通流孔的板或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浆时间为10-40分钟。
全文摘要
一种黄铁矿和毒砂电化学浮选方法,是利用外电场控制矿浆电位在氧化电位下调整矿浆并添加碳酸钠作调整剂,再加捕收剂和起泡剂,浮选黄铁矿、抑制毒砂,实现分离。本发明的方法选别流程简单(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操作简单可靠、调浆时间短、可降低浮选药剂消耗、分选指标高、分选效果好。
文档编号B03D1/00GK1058548SQ9010550
公开日1992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21日
发明者陈万雄, 钟宏, 冯其明, 白世斌 申请人:中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