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917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流态化和热交换技术处理炼焦煤预处理备煤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传统的炼焦煤备煤工艺是不同牌号的炼焦煤在含水分11%左右,按比例配合,再一起进入粉碎机粉碎后,送煤塔以备炼焦。由于各种煤料的硬度、粒度组成及各粒级的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工艺得到的炼焦煤不利于降低炼焦能耗、改善焦炭质量及多配入粘结性较低的价廉煤种。
已有的前苏联70年代应用的炼焦煤风动选择粉碎工艺是炼焦配煤经流化床空气流分级、分出的块煤粉碎→分级,反复处理至终。这种工艺优化了炼焦配煤粒度组成,由此产生改善焦炭质量等效果,详见俄文杂志《КОКСИХИМИЯ》1974年9期p1-6、1985年2期p2-4、1987年7期p11-13、1989年5期p2-4。已有的日本80年代应用的炼焦煤调湿工艺(CMC)是炼焦配煤经干燥机热介质干燥,降低并稳定煤料水分。这种工艺降低并稳定了炼焦煤的水分,由此产生降低炼焦能耗、改善焦炭质量等效果,详见日文杂志《コ一クス、サ一キユラ》1990年第1期P26-30、中文杂志《国外炼焦化学》1995年第1期P3-8、《煤化工》1995年第3期P46-54。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创立一种既有利于优化炼焦煤粒度组成,又有利于降低并稳定炼焦煤水分的备煤工艺。采用了在流化床风选干燥器中,用热气流对炼焦煤进行分级的同时,将其水分降低并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之为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SCMC)。
本发明的任务是由下述工艺技术来完成的。
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炼焦煤在流化床风选干燥器中,受流速0.5-4m/s、温度200℃~600℃的气流作用,在降低并稳定其水分的同时进行分级,分成粒煤和块煤。块煤经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到原料煤中,一起进入风选干燥器进行分级,如此循环至终。分选出的块煤粉碎后,还可以直接混入粒料煤中。粒煤则和从风选干燥器排出的气体(尾气)中回收经加湿后的粉煤混合在一起,送煤塔以备炼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一台设备中,同时得到水分含量适宜、粒度组成又合理的炼焦煤料。这样的煤料炼焦,可以达到降低炼焦能耗、改善焦炭质量、多配用粘结性较低价廉炼焦煤种、减少焦化污水及大气污染的效果。


图1为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1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过程如附图。原料煤经煤仓(1)定量加入流化床风选干燥器(2),煤料在此受到来自燃烧炉(4)的气流作用进行干燥及分级,分成粒煤和块煤,粒煤从风选干燥器排出后,和从除尘器(6)回收下来的加湿后的粉煤混合一起,被送入焦炉(5)的煤塔以备炼焦。块煤则进入粉碎机(3)粉碎,然后和原料煤一起进入风选器(2)分级,如此循环至终。经除尘器(6)除尘后的尾气从烟囱排放。进入燃烧炉的气体是从焦炉(5)烟道引出的烟道气。燃烧炉设有气体燃料燃烧装置。
实施例2流化床使用的流态化气体介质还可以是其它热气体。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分选出的块煤粉碎后,还可以直接混入粒料煤中。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炼焦煤在流化床风选干燥器中,受流速0.5-4m/s、温度200℃~600℃的气流作用,在降低并稳定其水分的同时进行分级,分成粒煤和块煤块煤经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到原料煤中,一起进入风选干燥器进行分级,如此循环至终;分选出的块煤粉碎后,还可以直接混入粒料煤中;粒煤则和从风选干燥器排出的尾气中回收经加湿后的粉煤混合在一起,送煤塔以备炼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料煤经煤仓(1)定量加入流化床风选干燥器(2),煤料在此受到来自燃烧炉(4)的气流作用进行干燥及分级,分成粒煤和块煤,粒煤从风选干燥器排出后,和从除尘器(6)回收下来加湿后的粉煤混合一起,被送入焦炉(5)的煤塔以备炼焦;块煤则进入粉碎机(3)粉碎,然后和原料煤一起进入风选干燥器(2)分级,如此循环至终;经除尘器(6)除尘后的尾气从烟囱排放;进入燃烧炉的气体是从焦炉(5)烟道引出的烟道气;燃烧炉设有气体燃料燃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流化床使用的流态化气体介质还可以是其它热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其特征在于分选出的块煤粉碎后,还可以直接混入粒料煤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炼焦煤热风分级与水分控制备煤工艺。目的是要解决制备粒度组成优化,水分较低且稳定的炼焦备煤的技术。其技术特征是在流化床设备内,用流速0.5~4m/s、温度200℃~600℃的气流,使炼焦煤既达到降低并稳定水分、又达到分级粉碎。这样的煤料用于炼焦,可以降低焦炭生产成本、改善焦炭质量及有利于环保。
文档编号C10B57/00GK1285387SQ0012302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2日
发明者谢振安, 刘淑萍, 王立富, 孟庆波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