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7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混合煤气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窑炉用煤气产生炉。
现有工业窑炉用的煤气发生炉,种类繁多,均由炉身,加煤装置搅拌装置,炉栅、排灰装置等构成,通常在布煤、排渣等方面采用连续式的机械加煤和机械排灰,如苏联设计的AⅡ-13型混合煤气发生炉。这类煤气发生炉的炉裙为一个带有锯齿形内筋条,四周等高的圆环形耐热铸铁件,它的上端通过法兰和螺钉紧固于炉子的大水套下端,炉裙的下端与灰盘底面各间隔等距。这种结构的炉裙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在实际生产运行中,灰盘内炉渣的流向是从大灰刀后端沿6~1号小灰刀顺时针方向流向大灰刀前端,盘内炉渣的高度与流向阻力也是沿此顺序由低往高,炉裙与灰盘中的空隙相等,工作时,增大了炉渣流向的阻力,造成排渣不均匀的现象;二是由于法兰与内筋条,在炉裙与冷却水套的接口处形成一个台阶,当炉膛内物料下移时,边部遇到台阶的阻力,出现挂渣现象;三是齿形铸铁内筋条,容易产生铸造应力,在炉内温差变化大和灰渣的挤压下,易产生裂缝,影响窑炉使用寿命。另外6把小灰刀长度固定,长短大小一致且太短,在排渣的过程中,不适应炉渣流向阻力从小到大的规律,也造成排渣的不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了的煤气发生炉,以达到物料下移均匀、排灰均匀、稳定气化过程,提高煤气产量和质量,延长炉子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如图1所示,是由炉身,加煤装置〔1〕、搅拌装置〔2〕、炉栅〔3〕、排灰装置等构成。炉身包括外壳〔4〕、冷却水套〔5〕和炉裙〔6〕,排灰装置包括灰盘〔7〕大灰刀〔8〕和小灰刀〔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煤气发生炉主要是根据工艺对炉内物料下移、排灰的要求,对炉裙大小灰刀的结构和形状及对大灰刀的安装角度作了合理的改进。改进后的炉裙如图1、图2所示,为一个上端等高,下端呈一割线螺旋形的钢质圆环体,裙壁内无筋条,炉裙通过电焊与冷却水套焊牢,整个炉膛内壁平整光滑,炉裙下端与灰盘底面之间的间隙,由大灰刀后端沿顺时针方向至大灰刀前端从小到大不一。这种结构的炉裙,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炉内参加气化反应的燃料,通过煤气发生炉上方的加煤装置分布于炉内,在炉内中部气化过程中反应后消耗,消耗后的灰渣通过下部灰盘排出炉外。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燃料不断消耗和补充,炉膛内的物料则不断从上至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气发生炉的炉裙内壁及内壁与冷却水套接口处平整光滑,消除了膛内物料下移的阻力,避免了边部挂渣现象。二是炉裙下端呈一割线螺旋形,它与灰盘底面间隙由大灰刀后端沿顺时针方向至大灰刀前端从小到大,符合灰盘内灰渣层与其同向由簿到厚的规律,避免了因炉裙下端与灰盘底面均等距造成对灰盘内灰渣层厚部分的压力与运动阻力达到均匀排灰的目的。均匀排灰和消除了挂渣现象,保证了发生炉中燃料层机械结构的均匀性,和气化剂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避免了煤气炉偏运行状态,保证了煤气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了煤气的产量和量。改进后的6把小灰刀长度和高度不等,其每把小灰刀的长度和高度可根据不同的炉型和灰盘内灰渣的厚簿进行调节,灾渣层簿,小灰刀短而矮,灰渣层厚,小灰刀长而高。可以达到均匀排灰的目的,改进后的大灰刀如图3所示,大灰刀为长度弯曲,宽度斜与炉裙的安装角度为35°~60°,内外倾斜度为5°~10°。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由炉身。加煤装置、搅拌装置、炉栅、排灰装置等构成。炉身包括外壳,冷却水套和炉裙,排灰装置包括灰盘和大小灰刀。炉裙为一个上端等高、下端呈一割线螺旋形,内径为3015mm,外径为3030mm,厚度为15mm的钢质圆环体,裙壁内无筋条,炉裙通过电焊与冷却水套焊牢,整个炉膛内壁平整光滑,炉裙下端与灰盘底面之间的间隙,由大灰刀后端沿顺时针方向至大灰刀前端分别为280~310mm。6把可以调节长度与高度的小灰刀距离均匀地固定在炉裙上,其长度从200mm到250mm不等,高度从300mm到550mm不等。大灰刀为长度弯曲,宽度斜曲,厚度为16mm的钢板,与炉裙的安装角度为45°,内外倾斜度为5~10°。
改进后的混合煤气发生炉,主要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一是提高煤气的产量和质量,煤气产量由原来的5500m3/h增加到6750~8100m3/h,发热值由原来的1300~1400千卡/m3增加到1480~1500千卡/m3,CO含量由原来的23~26%增加到28~31%;降低了煤耗,灰渣含碳量由原来的15~30%下降到8~12%;延长了窑炉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月一小修,6月一中修,1年一大修,延长到6~9月一小修,1~1.5年一中修、3年一大修达到自动排灰的目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图1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煤气炉的整体示意图图2改进后炉裙展开图图3改进后大灰刀展开图
权利要求
一种工业窑炉用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由炉身、加煤装置(1)、搅拌装置(2)、炉栅(3)、排灰装置组成,炉身包括外壳(4)、冷却水套(5)和炉裙(6)、排灰装置包括灰盘(7)、大灰刀(8)和小灰刀(9),其特征在于改进后的煤气发生炉的炉裙(6)为一个上端等高、下端呈一割线螺旋形的园环形钢板,其下端与灰盘(7)内底面的间距按一定规律高低不等,炉裙(6)直接焊接在冷却水套(5)壁上,炉裙(6)内壁与冷却水套(5)平滑相连,大灰刀(8)长度方向弯曲、宽度方向斜曲,其与炉裙(6)的安装角度为35°~60°,内外倾斜度为5°~10°,6把可以调节的小灰刀(9)按一定规律长短不等、高矮不一。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对炉裙、大小灰刀的结构和形状作了合理的改进,避免了物料下移时炉膛挂渣和排渣不均匀等现象,提高了煤气产量(由原5500m
文档编号C10J3/02GK87204256SQ87204256
公开日1988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25日
发明者李松荣, 黄春山, 何久余, 陈春茂, 谢树安, 刘才胜 申请人:株洲玻璃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