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发生炉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383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发生炉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卸灰不停炉的排灰装置。
二、背景技术当前、在我国中、小化肥和化工企业中以煤炭制取原料气的设备大都采用固定层 间歇式煤气发生炉,该炉型传统的操作方法是运行2-3小时必须停炉卸灰一次,而每卸一 次灰不仅要占去3-5分种的宝贵时间,面且还使炉温大幅度波动,造成煤气炉产气量下降、 原料煤消耗增高,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本实用新型是克服上述缺陷的最佳选择,该技术不但适用于新炉配套,而且在已 有旧炉上也能改造实施。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结合拟配套的固定层煤气发生炉炉型予以实施。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油压系统它包括油缸、活塞与活塞杆、阀架(也即油缸支架)和连接固定件等。2、密封系 统它包括阀杆、阀芯、密封圈、隔板和连接固定件等。3、贮灰系统它包括煤气炉上灰仓、 下灰仓、灰斗、灰门盖及其传动部件等。4、安全与冲灰装置即在上灰仓上焊接一个DN25的 接管口,分别与蒸汽和二次水系统接通,并设置控制阀门。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由油缸(1)、 活塞与活塞杆(3)、阀架(2)、阀杆(7)、阀芯(8)、密封圈(10)、隔板(9)等组成,其结构形式 为该装置固定于煤气发生炉两侧上灰仓(6)上,其油缸(1)座在阀架(2)上,活塞杆 ⑶以销栓⑷与阀杆(7)上端插口连接,阀杆(7)下端与阀芯⑶连接;在煤气发生炉下 灰仓(11)内设置有隔板(9),隔板上开孔,并将密封圈(10)座于孔上,以螺栓予以固定。其 作用是在灰斗卸灰时打开蒸汽阀,使灰仓内形成蒸汽幕、以确保卸灰安全。水阀门的作用是 在阀芯往下移向密封圈前,打开阀门用水冲净密封圈接触面上的残留灰渣,以确保密封效 果。蒸汽阀门和水阀门只有在灰斗卸灰时才由人工进行操作,正常制气时处于关闭状态。

图1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_贮灰状态(阀芯开启)图2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_卸灰状态(阀芯关闭)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煤气发生炉两侧上灰仓6上各设置一套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利 用油压的作用力带动该装置的阀杆7、阀芯8开启(上提)或关闭(下移),并与下灰仓11 内隔板9上的密封圈10相互构成类似座板阀一样的控制效果。具体的实施方法是阀架 2 (亦为油缸支架)以螺栓固定在煤气发生炉上灰仓6顶盖上,油压缸1与阀架2以法兰连 接,油缸活塞杆3与阀杆7上端插口以销栓4连接,阀杆7下端伸进煤气炉灰仓内与阀芯8 以丝套连接。下灰仓11与上灰仓6为法兰连接,内设开孔隔板9、密封圈10座于隔板开孔上,并以螺栓固定。灰斗14与下灰仓11也为法兰连接,并与下灰仓隔板下部空间构成贮灰 区。当贮灰区灰渣贮积到一定高度时,该装置依据操作指令在油压的作用下使阀芯8下移 并座落在密封圈10上,装置即处于关闭状态,贮灰区与煤气炉内彼此隔离。此时灰斗14的 灰门盖15在操作指令的控制下打开卸灰,卸灰结束后关闭灰斗灰门盖15,提起卸灰装置阀 芯8,使煤气炉内与贮灰区相通,装置处于开启贮灰状态。在正常制气情况下,煤气炉灰盘 12上的灰渣在炉条机和灰犁的作用下缓缓排入上灰仓、并通过下灰仓11和密封圈10落到 灰斗内。由于卸灰时该装置的阀芯8与密封圈10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在整个排卸灰过程中 煤气炉连续制气不中断,从而使煤气系统生产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实现了高产低耗的节能 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启闭灵活、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操作方 便、效益显著,是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实现自动加焦、自动卸灰、连续制气和高产低耗的必备 条件。
权利要求一种不停炉液压卸灰装置,由油缸(1)、活塞与活塞杆(3)、阀架(2)、阀杆(7)、阀芯(8)、密封圈(10)、隔板(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固定于煤气发生炉两侧上灰仓(6)上,其油缸(1)座在阀架(2)上,活塞杆(3)以销栓(4)与阀杆(7)上端插口连接,阀杆(7)下端与阀芯(8)连接;在煤气发生炉下灰仓(11)内设置有隔板(9),隔板上开孔,并将密封圈(10)座于孔上,以螺栓予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与工作状态为在煤气炉上灰仓顶盖上安装油压缸及其阀架,油缸活塞杆与阀杆连接,并伸进煤气炉灰仓内,阀杆与阀芯连接。下灰仓与上灰仓以法兰连接,内设开孔隔板,密封圈座于隔板开孔上,并以螺栓固定。灰斗亦与下灰仓以法兰连接,并与下灰仓隔板下部空间构成贮灰区,当贮灰区灰渣贮积到一定高度时,该装置将依据操作指令在油压的作用下使阀芯下移并座落在密封圈上,装置即处于关闭和卸灰状态。此时灰斗的灰门盖在操作指令的控制下打开卸灰,卸灰结束后关闭灰门盖,提起阀芯,使装置处于开启贮灰状态。在正常制气的情况下,煤气炉灰盘上的灰渣在炉条机的作用下缓缓排入上灰仓,并落入灰斗内,在此过程中煤气炉连续制气不中断。
文档编号C10J3/34GK201620143SQ2009201635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王克钧, 赵祥明 申请人:赵祥明;王克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