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706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热装热出余热回收的联体式炼焦炉。
背景技术
焦炭是钢铁行业基础原料之一,传统炼焦炉为水平式机焦炉,炭化室正压糙作,其 最大的缺点是污染严重,虽然采取了多项治污措施,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污染问题,因此各 国都试图开发新型替代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无污染的炼焦方法,一种新型炼焦炉开始投入生 产,这就是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与传统机焦炉的最大区别是它负压操作、挥发份炉内完全燃 烧。这就避免了有害气体的逸散,保护了环境。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热回收焦炉进行开发,虽起步稍晚,但很快在世界上 取得了领先优势,多项技术都为首创,如液压捣固技术;平接焦技术等。由于其清洁性, 短短十年间这种焦炉在我国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环境比较敏感的地 区。现在的热回收焦炉主要是由炭化室、烟道、上升火道、下降火道、一次进风口、和二 次进风口组成。下降火道只与本炭化室的烟道相连。热回收焦炉的可燃物质在炉体内要进行两次燃烧,一次是在炭化室的顶部,另一 次是在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内,通过这两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来提供煤饼结焦所需要的热 量。炼焦需要的热量大约是其煤饼自身产生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所产生热量的一半。如果 这些热量能够均勻地加热煤饼,热回收焦炉的结焦时间将大大缩短。但是煤饼中产生的挥 发份,在结焦中期最多,前期和后期较少。现有热回收焦炉在结焦中期煤饼放出大量的可燃 物质,由于受到耐火材料耐温的限制,这些可燃物是不能完全燃烧掉的,过剩的可燃物需在 炉体外的烟道中进行第三次燃烧,而后期又由于挥发物的减少,炼焦所需热量严重不足,因 此后期结焦时间较长,增加了焦炭的烧损,减少了焦炭的产量,增加了热量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地缩短现有热回收焦炉的结焦时间,提高焦炉的生 产效率的清洁型热回收焦炉。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的,现有技术是下降火道只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 而本发明是将部分下降火道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这样本炭化室在结焦中期时, 相邻炭化室正处于结焦初期或末期,本炭化室无法完全燃烧掉的多余可燃物送入相邻炭化 室底部烟道内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提供给相邻炭化室煤饼结焦使用。本炭化室在结焦 初期和末期时,相邻炭化室正处于结焦中期,相邻炭化室无法完全燃烧掉的多余可燃物引 入本炉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内燃烧,从而为本炉结焦初期或末期提供了结焦所需热量。这就 大大缩短了全炉各炭化室结焦时间,而且减少了三次燃烧强度,有效地避免了三次燃烧时 有可能在集气管内造成的局部高温事故。
3
本发明的清洁型热回收炼焦炉,它是由炉底,炭化室、炉顶、隔墙、烟道、上升火道、 下降火道、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二次空气道和冷却道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个炭 化室并联而成,在两两炭化室之间设有隔墙,在隔墙中设有竖火道,竖火道分下降火道和上 升火道,通过下降火道将每一个炭化室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和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联。本炭化室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联。所述的上升火道上端与集气管相连,上升火道下端与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所述的下降火道连接方式分为二种第一种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相连,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称 为下降火道A,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左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 道左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右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 道右面相连二种形式。第二种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 分为B和C两种形式,B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左面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 烟道右面相连,C为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右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 部的烟道左面相连。所述的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在每个隔墙中的分布满足如下条件M 彡 4,N 彡 2,N+2 彡 M, M-N > P 彡 0,Q+R 彡 1,P+Q+R = M-N ;其中M为竖火道数量,即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的数量之和,N为上升火道数量,P为 下降火道A的数量,Q为下降火道B的数量,R为下降火道C的数量。本发明是这样使用的,在结焦初期和/或末期把邻炉正处于结焦中期,无法完全 燃烧掉的可燃物引入本炉炭化室底部的烟道内燃烧,从而为本炉结焦初期和/或末期提供 了结焦所需热量,在结焦中期把本炉无法完全燃烧掉的可燃物送入相邻炭化室底部烟道, 为相邻炭化室处于结焦初期和末期提供热量,这就大大缩短了焦炉各炭化室结焦时间,而 且减少了三次燃烧强度,有效地避免了三次燃烧时有可能在集气管内造成的局部高温事 故。本发明的特点1、通过改变下降火道连接方式,缩短了结焦时间,提高了焦炉的生产效率
2、合理使用了能源,有效地避免了高温事故


图1是焦炉立面2是焦炉隔墙的断面图;图3是图2的A-A上升火道剖视图;图4是图2中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左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 底部的烟道左面相连B-B剖视图;图5是图2中下降火道的上端与本炭化室右面相连,下降火道的下端与本炭化室 底部的烟道右面相连C-C剖视图;图6是图2下降火道C的D-D剖视图7是图2下降火道B的E-E剖视图;如图所示1为炭化室,2为隔墙,3为炉顶,4为烟道,5为二次空气道,6为冷却道, 7为炉底,8为一次空气进口,9为二次空气进口,10为上升火道,11为下降火道A,12为下降 火道C,13为下降火道B。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清洁型热回收炼焦炉是由炉底7,炉顶3,炭化室1、隔墙2,烟道4、上升火道10、下 降火道11、一次进风口 8,二次进风口 9,二次空气道5和冷却道6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由 三个炭化室1并联而成,在两两炭化室1之间设有隔墙2,在隔墙2中设有竖火道,竖火道 分下降火道11、12、13和上升火道10,上升火道10上端与集气管相连,上升火道10下端与 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相连;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相连,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 部的烟道4相连,称为下降火道A,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左面相连,下降火道11 的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左面相连;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右面相连, 下降火道11的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右面相连二种形式。下降火道12、13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4相连, 分为B和C两种形式,B为下降火道13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左面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 底部的烟道4右面相连,C为下降火道12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右面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 室底部的烟道4左面相连。其中上升火道为2,与本炭化室底部的烟道相连的下降火道A为0,下降火道B为 1,下降火道C为1。实施例2上升火道为8,下降火道A为12,下降火道B为4,下降火道C为4。其余同实施例 1。实施例3上升火道为16,下降火道A为20,下降火道B为8,下降火道C为8。其余同实施 例1。
权利要求
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它是是由炉底(7),炉顶(3),炭化室(1)、隔墙(2),烟道(4)、上升火道(10)、下降火道(11)、一次进风口(8),二次进风口(9),二次空气道(5)和冷却道(6)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个炭化室(1)并联而成,在两两炭化室(1)之间设有隔墙(2),在隔墙(2)中设有竖火道,竖火道分下降火道(11、12、13)和上升火道(10),通过下降火道(11、12、13)将每一个炭化室(1)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和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4)相联。
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升火道(10) 上端与集气管相连,上升火道(10)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相连。
3.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下降火 道连接方式分为二种第一种为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相连,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 (4)相连,称为下降火道A,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左面相连,下降火道(11) 的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左面相连;下降火道(11)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右 面相连,下降火道(11)的下端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右面相连二种形式。第二种为下降火道(12、13)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 道(4)相连,分为B和C两种形式,B为下降火道(13)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左面相连,下 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4)右面相连,C为下降火道(12)的上端与本炭化室(1)右面 相连,下端与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4)左面相连。
4.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降火道(11、 12、13)和上升火道(10)在隔墙中的分布满足如下条件M 彡 4,N 彡 2,N+2 彡 M, M-N > P 彡 0,Q+R 彡 1,P+Q+R = M-N ;其中M为竖火道数量,即下降火道和上升火道的数量之和,N为上升火道数量,P为下降 火道A的数量,Q为下降火道B的数量,R为下降火道C的数量。
全文摘要
一种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它是是由炉底(7),炉顶(3),炭化室(1)、隔墙(2),烟道(4)、上升火道(10)、下降火道(11)、一次进风口(8),二次进风口(9),二次空气道(5)和冷却道(6)组成,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个炭化室(1)并联而成,在两两炭化室(1)之间设有隔墙(2),在隔墙(2)中设有竖火道,竖火道分下降火道(11、12、13)和上升火道(10),通过下降火道(11、12、13)将每一个炭化室与本炭化室(1)底部的烟道(4)和相邻炭化室底部的烟道(4)相联。本发明具有通过改变下降火道连接方式,缩短了结焦时间,提高了焦炉的生产效率合理使用了能源,有效地避免了高温事故的优点。
文档编号C10B3/00GK101979463SQ20101052396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元明, 姜崴, 徐占军, 李忠庆, 王永兴, 盖志慧, 程林生, 魏伟 申请人: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