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776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产品一 般亦称生物质气化炉、秸秆气化炉、生物质气化装置等,在秸秆气化炉当中,分直燃式(半 气化)和导气式两种,其中导气式秸秆气化炉中又分“上吸式”、“下吸式”和流化床秸秆气 化炉。由于流化床秸秆气化炉的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上吸式秸秆气化炉产气量小,只能 满足单户家庭使用,所以得不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一般都采用下吸式秸秆气化炉,该气 化炉中没有设置除灰排污系统,由于使用敞开式排灰,每次排灰时无法控制有大量的灰尘 排出;对产生的焦油和污水也只能是临时存放,还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气 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该装置将湿式除灰池和污水回收槽相结合,实现了无灰尘、无焦油、 无污水的排放,确保了对环境的零污染。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质气化 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包括除灰装置、湿式除灰池以及污水回收槽,所述湿式除灰池设在所述 生物质气化炉炉体的下方,所述除灰装置设在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炉体内腔的下部并位于湿 式除灰池的上方,湿式除灰池与污水回收槽相连接。所述除灰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传动轴、除灰盘,电机通过减速箱与传动轴的一 端相连,传动轴的另一端与除灰盘相连,在除灰盘上安装有除灰刮板,在除灰盘的盘面上开 有与除灰刮板相配套使用的除灰槽。所述除灰装置还包括支撑减速箱和电机的支架。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工作过程无灰尘、无焦油、无污水 的排放,确保了对环境的零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灰排污系统与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除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包括除灰装置1、湿式除灰 池2以及污水回收槽3,除灰装置1设置在生物质气化炉的炉体4内腔下部并位于湿式除灰池2的上方,湿式除灰池2设置在炉体4的下方并且与污水回收槽3相连接,污水回收槽3 通过排水口 5分别与气体冷却装置6、气体净化装置7、以及安全液封装置8相连接,其中除 灰装置1包括电机9、减速箱10、传动轴11、除灰盘12以及支撑减速箱10和电机9的支架 14,电机9通过减速箱10与传动轴11的一端相连,传动轴11的另一端与除灰盘12相连, 在除灰盘12上安装有除灰刮板13,在除灰盘12的盘面上开有与除灰刮板13相配套使用的 除灰槽。当生物质气化炉工作时,炉体4内产生炉灰,由除灰装置1排入湿式除灰池2中, 而产生的气体通过生物质气化炉的气体冷却装置6、气体净化装置7、以及安全液封装置8 所产生的冷凝水经由排水口 5排入污水回收槽3并最终流入湿式除灰池2与炉灰相结合, 实现了无灰尘、无焦油、无污水的排放,确保了对环境的零污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灰装置(1)、湿式除灰池(2)以及污水回收槽(3),所述湿式除灰池(2)设在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炉体(4)的下方,所述除灰装置(1)设在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炉体(4)内腔的下部并位于湿式除灰池(2)的上方,湿式除灰池(2)与污水回收槽(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灰装置(1) 包括电机(9)、减速箱(10)、传动轴(11)、除灰盘(12),电机(9)通过减速箱(10)与传动轴 (11)的一端相连,传动轴(11)的另一端与除灰盘(12)相连,在除灰盘(12)上安装有除灰 刮板(13),在除灰盘(12)的盘面上开有与除灰刮板(13)相配套使用的除灰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灰装置(1) 还包括支撑减速箱(10)和电机(9)的支架(14)。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的除灰排污装置,包括除灰装置、湿式除灰池以及污水回收槽,所述湿式除灰池设在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炉体的下方,所述除灰装置设在所述生物质气化炉炉体内腔的下部并位于湿式除灰池的上方,湿式除灰池与污水回收槽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工作过程中无灰尘、无焦油、无污水的排放,确保了对环境的零污染。
文档编号C10J3/84GK201648338SQ20102012623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卫光明, 郑伏云 申请人:南京铭居冷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