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481发布日期:2018-11-07 20:1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波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褐煤是煤的一种,其中含20%~80%的腐殖酸。腐殖酸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分子大小不同和结构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有一个含芳香环的骨架,该骨架中的芳香环可由亚烷基、羰基、醚基或亚胺基连接起来。芳香环周围有许多羧基、羟基,有时还有甲氧基。

腐殖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000000范围,难溶于水,但可与碱反应,生成水溶性的腐殖酸盐。也可以通过硝化、磺甲基化提高它的水溶性。因此,改性褐煤可以用作钻井液降滤失剂。

比较典型的几种做降滤失剂的改性褐煤有:腐殖酸钠、腐殖酸钾、硝基腐殖酸钠、磺甲基腐殖酸钠等。

上述的改性褐煤各有特点:腐殖酸钠耐温(可达180℃),但不耐盐;腐殖酸钾耐温、不耐盐,但兼有抑制页岩膨胀、分散作用;硝基腐殖酸钠和磺甲基腐殖酸钠则耐温(达200℃)、耐盐(达30000mg·L-1),并耐钙、镁离子(达500mg·L-1)。

然而现有的设备在进行褐煤改性的处理时,没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不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不能够对煤进行有效的处理,没有一个很好的效率性,导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没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不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有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底座,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下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安装有改性装置,所述改性装置的上端安装有工作机,所述工作机的上端安装有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与改性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上端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壁两侧均安装有检测装置,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入料装置,且入料装置通过连接管道与放置腔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上端安装有微波产生装置,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加热装置、改性装置和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防滑纹,且底座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装置,且固定装置为连接螺纹。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腔安装有蓄电装置,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内闭式的方式进行褐煤改性,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性,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同时该装置在使用过程,能够有效的对褐煤进行处理,方便装置进行改性,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便利,节约了使用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料装置、2微波产生装置、3放置腔、4检测装置、5加热装置、6工作机、7改性装置、8设备主体、9驱动装置、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用于褐煤改性的微波加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8,设备主体8的下端安装有底座10,设备主体8的内腔下端设有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9的上端安装有改性装置7,改性装置7的上端安装有工作机6,工作机6的上端安装有加热装置5,且加热装置5与改性装置7连接,加热装置5的上端设有放置腔3,放置腔3的内壁两侧均安装有检测装置4,设备主体8的一侧安装有入料装置1,且入料装置1通过连接管道与放置腔3连接,设备主体8的内腔上端安装有微波产生装置2,设备主体8的内腔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9、加热装置5、改性装置7和检测装置4电性连接,底座10的下端设有防滑纹,且底座10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装置,且固定装置为连接螺纹,设备主体8的内腔安装有蓄电装置,设备主体8的一侧设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设备主体8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使用简单,安装便捷,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

本发明通过采用内闭式的方式进行褐煤改性,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便利性,方便使用者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过程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性,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同时该装置在使用过程,能够有效的对褐煤进行处理,方便装置进行改性,增加了装置的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便利,节约了使用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