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536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它以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制气原料,包括反应炉(1),与反应炉(1)对合贯通的料仓(2),设在反应炉(1)内腔的包括伸露在料仓(2)顶端外部的进水进气管(3-4)在内的水汽发生器(3),用来吸取可燃气体的包括引风机电机(4-1)在内的引风装置(4),用来驱动水汽发生器(3)旋转的包括第二电机(5-1)在内的驱动装置(5),给料仓(2)加料的具有料面控制传感器(6-2)和第三电机(6-1)的加料装置(6),和自动控制装置(7);所述反应炉(1)由炉篦(1-1)分隔构成上部反应室(1-2)和下部反应生成物收贮室(1-3),而所述反应室(1)设有点火口(1-5);反应生成物收贮室(1-3)设有反应生成物排出口(1-4)和可燃气体引出口(1-6),且其可燃气体引出口(1-6)与引风装置(4)管路连接,而引风装置(4)的出口可与用气单元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a,一个具有封闭外罩的包括第四电机(9-3)在内的螺旋式输送装置(9);所述螺旋式输送装置(9)的进料口,通过反应生成物排出口(1-4)伸入反应生成物收贮室(1-3)内且汇收反应生成物;而其出料口(9-1)导入水池(9-2)中,且其出料口(9-1)保持水封状态;

b,所述进水进气管(3-4)和反应室点火口(1-5),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3-4-1)和第二电磁阀(1-5-1);

c,所述引风装置(4)的引风机电机(4-1)、水汽发生器旋转驱动装置(5)的第二电机(5-1),加料装置(6)的第三电机(6-1)和螺旋式输送装置(9)的第四电机(9-3),均为变频调速电机;

d,所述自动控制装置(7)包括PLC可编程序控制器(7-1),设在反应室(1-2)内的温度传感器(7-2)和设在可燃气体引出口(1-6)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3);且所述温度传感器(7-2),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2),料仓(2)的料面控制传感器(6-2),均与PLC可变程序控制器(7-1)电信连接;而所述引风机电机(4-1)、驱动水汽发生器(3)旋转的第二电机(5-1),加料装置(6)的第三电机(6-1)和螺旋式输送装置(9)的第四电机(9-3),均分别通过变频器接受自动控制装置(7)控制而实现变频调速;

工况下,由自动控制装置(7)指令加料装置(6)的第三电机(6-1)启动给料仓(2)加料,而当PLC可编程序控制器(7-1)获得由料面控制传感器(6-2)反馈的加料到位的信息后,即指令引风装置(4)的引风机电机(4-1)启动,同时指令反应室点火口(1-5)的第二电磁阀(1-5-1)打开且实施点火;当处在反应室(1-2)内的所述颗粒燃料燃烧,且待其温度达到反应温度时,由温度传感器(7-2)通过自动控制装置(7)令设在点火口(1-5)的第二电磁阀(1-5-1)关闭;同时由自动控制装置(7)令进水进气管(3-4)的第一电磁阀(3-4-1)打开,向设在反应室(1-2)内的水汽发生器(3)供气供水;待设在可燃气体引出口(1-6)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3)确认产气后,由所述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7-3)通过自动控制装置(7),令驱动水汽发生器(3)旋转的第二电机(5-1)启动,水汽发生器(3)工作,尔后由自动控制装置(7)启动螺旋式输送装置(9)的第四电机(9-3),而由螺旋式输送装置(9)将反应生成物输送出反应炉(2),从而持续进行可燃气体的自动生产;

而在其可燃气体生产过程中,通过预存产气工艺软件的PLC可编程序控制器(7-1)对引风机电机(4-1),水汽发生器旋转驱动装置(5)的第二电机(5-1),加料装置(6)的第三电机(6-1)和螺旋式输送装置(9)的第四电机(9-3),分别通过变频器实施变频调速,而实现产气生产的持续正常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粉尘沉降式或水雾喷淋式或所述两种方式结合的可燃气体净化装置(10);所述可燃气体净化装置(10)设在引风装置(4)的下游部位,且其进气端与引风装置(4)的出气口管路连接,而其出气端出口与用气单元管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用来与进水进气管(3-4)的进水管(3-4-1)管路连接的进水泵(11)是蠕动泵,且其驱动电机是变频调速电机;而所述蠕动泵的变频调速电机,接受自动控制装置(7)的调速控制,以适时满足反应炉(1)内工艺供水需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包括农作物秸秆、灌木、竹子,和木、竹加工废料在内的生物质料,经破碎压制成的块状或条干状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生成物收贮室(1-3)所收贮的反应生成物,是活性碳和炭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