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3917发布日期:2019-01-05 11:0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油品性能改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主要包含正构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其中,正构烷烃的熔点相对较高,低温下易结晶或凝胶化堵塞柴油机输油管和滤网,容易导致柴油机发生熄火。因此,低温流动性能成为限制柴油低温环境使用情况的重要因素。

加入柴油降凝剂是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改善柴油低温性能的手段之一。一般通过成核、共晶、增溶或吸附等作用达到降凝的目的。大多数降凝剂分子为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在柴油中的溶解度、分散度、极性等问题,单一高分子往往无法发挥出预定的降凝效果。因此,优选特定芳烃油、合成酯、极性化合物等作为助溶剂和分散剂,与高分子聚合物复配协同作用,可以极大丰富柴油低温流动性改善手段,同时有效增强柴油的降凝效果。

此外,由于柴油是从原油中切割出来的复杂混合物,不同产地、不同切割馏程生产的柴油其含有的环烷烃、烷基蜡、烯烃、胶质、沥青和含氧、氮、硫非烃类等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型号以及同一型号不同批次柴油组成都存在很大不同,因而柴油降凝剂对柴油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即一种降凝剂对某种柴油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但可能对另一种柴油的降凝效果较差甚至毫无效果。所以,研究广谱型的柴油降凝剂对于降本增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具有对柴油感受性好、广谱性强、制备方法简单、降凝效果显著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上总质量满足100%;

其中:

所述芳香烃油选自加氢煤直接液化柴油、d140芳烃油或d170芳烃油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极性含氮化合物选自三乙醇胺、异丙醇胺、三乙胺或二甲基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其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上总质量满足1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取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芳香烃、1-甲基萘和极性含氮化合物按比例混合得到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的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在0#柴油降凝中的应用,应用方法如下:按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和0#柴油的质量比为1:1000~1:200,将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加入到0#柴油中室温下混合搅拌后,超声分散10-20min即可。

本发明中,0#柴油为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或海湾0#柴油。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其中所含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二元共聚物在柴油中发挥主要的降凝作用;芳香烃油和1-甲基萘对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使之均匀的分散在柴油中;极性含氮化合物可以增强降凝剂极性,提高其在柴油中的分散性。不同芳香烃油、甲基萘和极性含氮化合物与降凝剂成分协同作用,使得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不同类型柴油中都具备很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进而增加降凝剂组合物对不同类型柴油的感受性和普遍适用性,最终表现出比现有技术更好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对于市售0#柴油,可使其冷凝点降低21-26℃、冷滤点降低8-12℃,即降凝效果优于市售降凝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中冷滤点的测量方法依据《sh/t0248-2006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进行,冷凝点的测量方法依据《gb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进行。

实施例1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80%

芳香烃油10%

1-甲基萘5%

极性含氮化合物5%

其中,所述的芳香烃油为d170芳烃油;

所述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为三乙醇胺;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是由甲基丙烯酸苄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在单体摩尔比1:10,反应温度为120℃,甲苯做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经过8h反应时间制备得到。

将上述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6℃,25℃和25℃,冷滤点分别降低12℃,11℃和10℃。

对比实施例1

将100%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作为降凝剂加入柴油中,降凝剂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1℃,20℃和19℃,冷滤点分别降低8℃,6℃和6℃。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通过上述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二元共聚物在柴油中发挥主要的降凝作用;芳香烃油、1-甲基萘和极性含氮化合物可以增强降凝剂极性,提高其在柴油中的分散性和溶解性,使之均匀的分散在柴油中,进而发挥多种组分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对柴油的降凝效果,并且对不同类别柴油均具有较好降凝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70%

芳香烃油15%

1-甲基萘10%

极性含氮化合物5%

其中,所述的芳香烃油为d170芳烃油;

所述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为三乙醇胺;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将上述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4℃、23℃和23℃,冷滤点分别降低11℃、10℃和10℃。

对比实施例2

将100%的市售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t6012(锦州百特化工有限公司)加入柴油中,降凝剂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0℃,14℃和16℃,冷滤点分别降低5℃,2℃和4℃。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通过上述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市售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t6012对列举的三种0#柴油都有一定的降凝效果,但是其对不同柴油所发挥的降凝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其对所要使用的柴油具有选择性,即广谱性差;此外,降凝效果也低于实施例2中本发明的降凝剂组合物,因此,说明本发明的降凝体系相比市售产品广谱性较好。

实施例3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60%

芳香烃油20%

1-甲基萘15%

极性含氮化合物5%

其中,所述的芳香烃油为d140芳烃油;

所述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为三乙醇胺;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将上述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3℃,23℃和22℃,冷滤点分别降低10℃,10℃和9℃。

实施例4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的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50%

芳香烃油20%

1-甲基萘20%

极性含氮化合物10%

其中,所述的芳香烃油为d140芳烃油;

所述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为异丙醇胺;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将上述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2℃,22℃和21℃,冷滤点分别降低9℃,9℃和10℃。

实施例5

一种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40%

芳香烃油40%

1-甲基萘15%

极性含氮化合物5%

其中,所述的芳香烃油为加氢煤直接液化柴油;

所述的极性含氮化合物为三乙胺;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共聚物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将上述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与柴油按质量比3:1000分别加入到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经测试,加剂后南桥0#柴油、松江0#柴油和海湾0#柴油的冷凝点分别降低22℃,21℃和21℃,冷滤点分别降低9℃,8℃和8℃。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高效广谱型柴油降凝剂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二元共聚物在柴油中发挥主要的降凝作用;芳香烃油、1-甲基萘和极性含氮化合物可以增强降凝剂极性,提高其在柴油中的分散性和溶解性,使之均匀的分散在柴油中,进而发挥多种组分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对柴油的降凝效果,并且对不同类别柴油均具有较好降凝效果,使其冷凝点和冷滤点分别降低21-26℃和8-12℃,所得降凝剂组合物的降凝效果优于市售降凝剂。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